張秀強,沈志森
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浙江 寧波 315040
疏風通竅湯聯(lián)合鼻內鏡手術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療效觀察
張秀強,沈志森
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浙江 寧波 315040
目的:觀察疏風通竅湯聯(lián)合鼻內鏡手術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16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均給予鼻內鏡手術治療,術后觀察組以疏風通竅湯治療,對照組予生理鹽水沖洗治療,比較2組患兒不同時間段癥狀改善情況及臨床療效。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98.28%,對照組82.76%,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術后3周主要可見少量血痂、黏膿涕,輕微黏膜水腫,少數(shù)患兒可見輕度粘連,竇口引流狀況良好,觀察組竇口狹窄存在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竇腔內血性分泌物少于對照組,經治療8周后通過鼻內鏡檢查、術腔清理可見黏膿顯著降低,黏膜缺損處有囊泡、小息肉生長及肉芽,2組比較,粘連、竇口狹窄側數(shù)差異顯著(P<0.05),此段時間主要為術后黏膜轉歸關鍵期,應加強對竇口閉塞、縮窄的預防。術后12周可見觀察組患兒黏膜上皮化基本結束,術腔光滑,黏膜基本恢復正常狀態(tài),對照組患兒仍可見黏膜局限性息肉、竇口狹窄、粘連等情況,2組各癥狀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鼻內鏡術后應用疏風通竅湯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療效確切。
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小兒;疏風通竅湯;鼻內鏡手術;中西醫(yī)結合療法
小兒鼻腔、鼻竇局部解剖結構較成人更為復雜,另因患兒耐受度低等問題導致臨床治療難度較大,有效的治療方式已成為目前臨床研究的重點[1]。針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采取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為臨床常用方式,可顯著改善鉤突肥大、鼻竇炎鼻息肉、鉤突息肉樣變等[2]。筆者采用疏風通竅湯聯(lián)合鼻內鏡手術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效果顯著,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納入2011年8月—2014年6月本院治療的慢性鼻竇炎鼻息肉小兒患者116例,均伴隨不同程度的膿性分泌物、阻塞、中鼻甲肥大、息肉樣變等癥狀,均經抗生素2~3月治療,另局部給予鼻負壓置換、鼻用激素噴霧劑進行治療。男64例,女52例;年齡6~15歲,平均(11.30±1.35)歲;病程1.5~4.1年,平均(1.21±0.15)年;Ⅰ型1期25例、2期23例、3期13例;Ⅱ型1期23例、2期22例、3期10例;Ⅲ型0例。將患兒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各58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臨床分型分期等基線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手術治療 2組均采取M esserklinger術式進行治療,對肥大、息肉樣變鉤突進行切除,根據(jù)手術切除狀況開放篩泡,將上頜竇口完全暴露,手術中聯(lián)合鼻竇CT開放額隱窩、蝶竇、前后組篩竇。后用電動切割器對竇口黏膜創(chuàng)緣進行修整,術中避免對正常黏膜組織造成影響。合并鼻中隔偏曲患兒行鼻中隔矯正術,鼻甲肥大采取電動切割器對下鼻甲黏膜下處進行切除,同時行骨折外移術;合并腺樣體肥大患兒同期采取腺樣體切除術;扁桃體肥大局部麻醉后采取下扁桃體擠切術。
2.2 術后處理 觀察組術后行常規(guī)高膨脹止血海綿治療,2~3天后取出,局部給予減倍稀釋減充血劑滴鼻,后內服疏風通竅湯治療,同時行局部鼻腔浸浴20m in治療。自擬疏風通竅湯,處方:蒼耳子、白芷、辛夷、薄荷各6 g,茯苓、苦參各20 g,川芎、翻白草、蒼術、甘草各10 g,丹參30 g,蛇蛻3 g。每天1劑,煎煮3次,每次20m in,共得300m L,早晨口服200m L;另將100m L與50m L生理鹽水相溶制成150m L,患兒取俯視垂頭位,每天2次,進行鼻腔局部浸浴,每次20m in。對照組術后僅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
3.1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兒治療3、8、12周的主要癥狀改善情況,包括黏膿涕、粘連、血痂、黏膜水腫肥厚、竇口狹窄。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對比進行χ2檢驗。
4.1 療效標準 參照《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分型分期及內鏡鼻竇手術療效評定標準(1997年,??冢罚?]根據(jù)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對療效進行評價。顯效:頭痛、鼻塞、流涕等臨床癥狀消失,竇口開放正常,黏膜上皮化。有效:鼻塞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膿涕量減少,竇口狹窄一定程度改善,竇腔黏膜部分增生。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竇口閉鎖、狹窄??傆行蕿轱@效率與有效率總和。
4.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傆行视^察組98.28%,對照組82.76%,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4.3 2組不同時間點癥狀分布比較 見表2。觀察組患兒術后3周主要可見少量血痂、黏膿涕,輕微黏膜水腫,少數(shù)患兒可見輕度粘連,竇口引流狀況良好,觀察組竇口狹窄存在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竇腔內血性分泌物少于對照組,經治療8周后通過鼻內鏡檢查、術腔清理可見黏膿顯著降低,黏膜缺損處有囊泡、小息肉生長及肉芽,2組比較,粘連、竇口狹窄側數(shù)差異顯著(P<0.05),此段時間主要為術后黏膜轉歸關鍵期,應加強對竇口閉塞、縮窄的預防。術后12周可見觀察組患兒黏膜上皮化基本結束,術腔光滑,黏膜基本恢復正常狀態(tài),對照組患兒仍可見黏膜局限性息肉、竇口狹窄、粘連等情況,2組各癥狀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不同時間點癥狀分布比較 側(%)
小兒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因鼻腔鼻竇發(fā)育不成熟,鼻竇及鼻腔較成人較窄,鼻竇黏膜生長旺盛,組織變態(tài)反映明顯,伴黏膜增生、水腫等不良情況,故與成人病理狀態(tài)存在明顯差異,又因鼻腔狹窄導致治療難度更大,且術后因鼻腔組織結構間隔狹小常見局部粘連、鼻竇自然口狹窄等并發(fā)癥[4]。同時小兒患者對疼痛等耐受度較低,患兒家屬對治療及后期隨訪重視度不足,導致術后配合難度較大。鼻內鏡手術為目前臨床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常見方式,對小兒單純性慢性鼻竇炎遠期療效可靠,但考慮小兒患者特殊性,手術治療方式并非首選方案,建議通過抗生素輔助治療,同時給予上頜竇穿刺、鼻負壓置換等措施,上述保守治療無效時則應以手術進行治療。鼻內鏡及鼻竇CT檢查可表現(xiàn)鼻腔內存有影響鼻腔及鼻竇通氣引流的解剖變異,包括中鼻甲肥大、下鼻甲肥大、鼻息肉等適宜采取手術進行治療,而合并腺樣體增生肥大患者應以電動切割器切除治療為首選方案[5~6]。本研究于術后給予患兒疏風通竅湯浸浴治療,此方具有疏風通竅、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多種療效,可有效避免鼻腔黏膜結痂,緩解鼻腔黏膜水腫,且具有抗變態(tài)功效,改善患兒局部癥狀效果明顯,可縮短黏膜恢復時間,且操作簡單,治療成本較低,未見明顯藥物不良反應。白芷、辛夷、蒼耳子疏風散熱、疏風通竅,為方中君藥;薄荷、苦參、蛇蛻、翻白草消炎抑菌、清熱解毒,為方中臣藥;蒼術、茯苓、川芎、丹參可利尿祛濕,活血化瘀,為方中佐藥,另配合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的甘草對上述諸藥進行調和,為方中使藥。本研究中觀察組臨床療效及癥狀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可見,疏風通竅湯聯(lián)合鼻內鏡手術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效果顯著,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胡丹霞,連曉麗.肺炎支原體感染性慢性鼻-鼻竇炎中西醫(yī)結合診治的體會[J].廣東醫(yī)學,2014,12(9):1423-1425.
[2]梁山,賀興.中藥灌洗液治療鼻竇炎術后的臨床觀察[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4(6):15-17.
[3]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分型分期及內鏡鼻竇手術療效評定標準(1997年,??冢跩].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33(3):134.
[4]楊偉麗,朱鎮(zhèn)華.中醫(yī)外治法對慢性鼻-鼻竇炎的治療概述[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3(9):108-111.
[5]張治成,郭向東,李瑩,等.中藥沖洗對Ⅱ型鼻竇炎內鏡手術療效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09,17(1):44-45.
[6]張治軍,張弢,袁波,等.中藥鼻腔沖洗對術后鼻竇炎康復的促進作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0,18(5):253-254,263.
(責任編輯:駱歡歡,李海霞)
R765.4+1
A
0256-7415(2015)06-0191-02
10.13457/j.cnki.jncm.2015.06.092
2015-01-11
張秀強(1975-),男,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