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舒
解放軍海軍總醫(yī)院藥劑科,北京 100048
2011~2013年我院門診調(diào)脂類藥物使用情況分析
王 舒
解放軍海軍總醫(yī)院藥劑科,北京 100048
目的 為探索藥物應用的流行趨勢,現(xiàn)對我院門診2011~2013年調(diào)脂類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統(tǒng)計、分析,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方法 運用Excel 軟件對調(diào)脂類藥物的所有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按藥品通用名以限定日劑量DDD為標準計算藥品的用藥頻度(DDDs)和日均費用(DDC),并采用銷售金額排序及用藥頻度(DDDs)排序的分析方法,對我院2011~2013年調(diào)脂類藥物的使用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結(jié)果 門診調(diào)脂類藥物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2年和2013年門診調(diào)脂類藥物的出庫金額比2011 年分別增長了46.15%和134.86%。2011~2013年各年度調(diào)脂藥中DDDs排序列前3位的均為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其中阿托伐他汀連續(xù)三年都位居榜首,瑞舒伐他汀在2013年的用藥頻度大幅提升。阿昔莫司克服了煙酸類的不良反應,DDDs排序也比較靠前。 結(jié)論 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占據(jù)首位,苯氧芳酸類藥物(貝特類)使用情況比較穩(wěn)定,煙酸衍生物及其類似物的使用頻度呈逐年下降趨勢。我院調(diào)脂藥物的使用整體上比較合理。
調(diào)脂藥物;用藥頻度;用藥分析;HMG-CoA還原酶抑制劑
近年來我國中老年人群中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呈現(xiàn)較快增長趨勢,血脂異常是導致此類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脂血癥(hyperlipoidemia)是一種血液中脂類含量超過正常水平的病癥,又稱高脂蛋白血癥。當血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其中之一或者兩者皆超過正常值時即為高脂血癥[1]。相關(guān)研究表明血脂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有密切關(guān)系,是誘發(fā)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避免高脂血癥的危害,除了戒煙、限酒,加強體育鍛煉,運用飲食療法之外,合理使用調(diào)脂類藥物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具有重要的意義[2]。為了解調(diào)脂類藥物在我院應用現(xiàn)況,現(xiàn)對我院門診2011~2013年該類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統(tǒng)計、分析,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1 資料來源
本文所有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均來源于我院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tǒng),對我院門診藥房2011~2013年調(diào)脂類藥物出庫信息進行統(tǒng)計,包括藥品的通用名稱、商品名、規(guī)格、數(shù)量、單位、金額及生產(chǎn)廠家等。
表2 2011~2013年不同類別調(diào)脂藥物的出庫金額及構(gòu)成比
表3 2011~2013年不同類別降脂藥物的出庫金額及增長率
1.2 方法
根據(jù)藥物的作用機制,將我院門診常用的調(diào)脂類藥物分為膽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劑(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苯氧芳酸類藥物(貝特類)、煙酸衍生物及其類似物和其他類(n-3脂肪酸、普羅布考)[3]。分年度按類別統(tǒng)計我院門診2011~2013年調(diào)脂藥的應用情況,采用金額排序法、用藥頻度(DDDs)排序法、日均費用(DDC)進行統(tǒng)計分析。運用Excel軟件對2011~2013年我院調(diào)脂類藥物的所有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統(tǒng)計各藥物的價格、規(guī)格、消耗數(shù)量及出庫金額,均按藥品通用名計算用藥頻度(DDDs)。DDD值是指為達到主要治療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劑量,本文參照以WHO 2012年ATC分類索引、《新編藥物學》(第17版)的規(guī)定為標準[4],部分未收載的藥品參照藥品說明書計算確定。以限定日劑量DDD(defined daily dose,DDD)為標準計算DDDs。以每個品種的年出庫總量(規(guī)格×出庫數(shù)量)/相應的DDD值求得該藥的用藥頻度(DDDs)。藥品的日均費用(Daily Drug Cost,DDC),即該藥每天平均所消耗的金額,以每個品種的總出庫金額/ DDDs求得該藥的DDC。
2.1 2011~2013年調(diào)脂類藥物出庫金額及占門診總出庫金額的比例
從表1明顯看出,2011~2013三年中我院調(diào)脂類藥物出庫金額呈現(xiàn)大幅上升趨勢,所占藥品出庫總金額的比例也逐年升高。
表1 2011~2013年調(diào)脂類藥物出庫金額及占門診總出庫金額的比例
2.2 2011~2013年各類調(diào)脂藥物出庫金額以及構(gòu)成比
表2中表明,三年中各類調(diào)脂藥物以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出庫金額所占比例最高,各年度均在86%以上,這表明他汀類依然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為普遍的一類調(diào)脂藥物。煙酸衍生物及其類似物所占的比例逐年遞減,這與其使用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有著密切聯(lián)系。
2.3 2011~2013年各類調(diào)脂藥物出庫金額以及增長率
由 表3中 可 見,2011~2013年 中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藥物)的出庫金額呈明顯的上升趨勢,2012年出庫金額比2011年增長46.15%,2013年比2012年增長134.86%。煙酸衍生物及其類似物因為其副作用較為明顯,增長率漲幅較小。其他類中的n-3脂肪酸(多烯酸乙酯膠囊)三年間用量比較穩(wěn)定,但2013年由于普羅布考片的出庫金額大幅提高,所以此類藥物的增長率大幅上升。另外在2012年和2013年我院門診苯氧芳酸類只有非諾貝特膠囊和吉非羅齊膠囊兩個品種,而2013年新增加了苯扎貝特膠囊和非諾貝特片(力平之)兩個品種,所以苯氧芳酸類藥物的這組數(shù)據(jù)差異比較大。
2.4 2011~2013年各種調(diào)脂藥物DDDs以及排序
本文的限定日劑量值(defined daily dose,DDD)參照以WHO 2012年ATC分類索引、《新編藥物學》(第17版)的規(guī)定為標準,部分未收載的藥品參照藥品說明書計算確定。以每個品種的年出庫總量(規(guī)格×出庫數(shù)量)/相應的DDD 值求得該藥的用藥頻度(DDDs)。按藥品通用名計算用藥頻度(DDDs)。DDDs可以客觀地反映某個藥物的使用頻率及臨床應用情況,DDDs越大,說明該藥使用頻率越高,反之,則說明該藥使用頻率越低。
表4 2011~2013年我院門診調(diào)脂藥物DDDs值及其排序
表5 2011~2013年我院門診調(diào)脂藥物DDC值及其排序
由表4可見,2011~2013年各年度調(diào)脂藥中DDDs排序列前3位的均為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調(diào)脂藥物,其中阿托伐他汀連續(xù)三年都位居榜首,辛伐他汀與普伐他汀作為比較成熟的調(diào)脂類藥物,其用藥頻度也始終位列前茅。煙酸衍生物及其類似物的使用頻度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中的煙酸片由于副作用較大,已于2013年3月退出我院門診。
2.5 2011~2013年各種調(diào)脂藥物DDC以及排序
2011~2013年各種調(diào)脂藥物日均費用以及排序情況見表5。普羅布考的日均費用三年均列第一位,體現(xiàn)到表4上,DDDs排名比較靠后。結(jié)合表4來看,辛伐他汀由于日均費用較為低廉,在三年的DDDs排名上始終位于前3位。同一個藥物的每年日均費用不同的原因在于部分藥物有不同品規(guī)和不同廠家,如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還有部分藥品根據(jù)相關(guān)的政策有價格調(diào)整。
根據(jù)以上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調(diào)脂類藥物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所占比重居第一位,出庫金額每年都占調(diào)脂藥出庫總金額的86%以上,DDDs排名前三位的都是他汀類藥物,充分說明了他汀類藥物在調(diào)脂藥物中占據(jù)不可動搖的地位。他汀類中的阿托伐他汀近三年出庫金額排第1位,DDDs值排第1位,DDC值排第2位。阿托伐他汀通過對HMG-CoA還原酶的競爭性抑制作用[5],抑制總膽固醇的生物合成[6],反饋性上調(diào)肝細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合成[7],從而增加對血漿低密度脂蛋白的攝取和分解代謝,減少斑塊內(nèi)的脂質(zhì)沉積[8],延緩逆轉(zhuǎn)斑塊的形成,達到穩(wěn)定動脈粥樣斑塊、縮小斑塊體積、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并減少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作用,其療效大于相同劑量的辛伐他?。?]、普伐他汀而耐受性相似[10],其在我院應用較多是具有其治療學基礎(chǔ)的。
另一個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調(diào)脂藥辛伐他汀具有和阿托伐他汀同樣的調(diào)脂作用機制,其本身是一個前藥成分,無活性,服用后在肝臟迅速轉(zhuǎn)化為有活性的β-羥酸,其降脂作用較強,適應證廣泛,可用于預防冠心病、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癥、腎性高脂血癥、原發(fā)性高脂血癥和混合型高脂血癥,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改善血管內(nèi)皮依賴性舒張功能,改善腦動脈血流動力學因其既能顯著降低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又能中等程度降低甘油三酯水平[11],且具長期療效和良好的耐受性,是臨床較常用的調(diào)脂藥物。普伐他汀的作用機制與阿托伐他汀類似,其DDC較低,所以DDDs排名靠前。瑞舒伐他汀鈣是Astrazeneca公司于2002年在歐洲獲得上市批準的最新他汀類藥物,是媒體評價的“超級他汀”[12]。其臨床試驗結(jié)果表明: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作用優(yōu)于已上市的其他各他汀類藥物(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伐他汀等),是迄今為止最強效的降脂藥物,其作用起效時間快于阿托伐他汀,其耐受性和安全性好,基于上述這些因素,瑞舒伐他汀的DDDs排名從2011、2012年的第六位躍升至2013年的第四位。煙酸類及其衍生物包括煙酸及阿西莫司等藥物。
煙酸的常見不良反應是瘙癢、顏面潮紅、胃腸道不適、糖耐量異常、皮疹、誘發(fā)痛風和肝臟毒性等,故臨床上已經(jīng)很少有人使用,煙酸片已于2013年退出我院門診。煙酸類衍生物阿昔莫司克服了煙酸類的不良反應,能有效降低血脂,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3],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降脂藥物。它的特點是:具有降低病人空腹血糖的作用并不影響降糖藥物的藥效,適用于由糖尿病引起的高脂血癥病人;不影響人體內(nèi)尿酸的代謝,適用于治療伴有高尿酸血癥的高脂血癥病人。苯氧芳酸類藥物亦稱貝特類,此類藥物激活過氧化物酶增殖體活化受體(PPAR)α,通過基因調(diào)控,增加血中apoAⅠ、apoAⅡ、脂蛋白脂酶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使得血液中乳糜微粒及極低密度脂蛋白的降解加速,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進而降低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14]。n-3脂肪酸類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是臨床治療混合型高脂血癥有效而安全的選擇。但由于服用大量的n-3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增加出血的危險,并且對糖尿病和肥胖患者因增加熱量的攝入而不利于長期應用,所以臨床應用并不廣泛。普羅布考通過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促進其降解,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同時也降低了高密度脂蛋白;還有抗氧化劑作用??诜蛰^少,與食物同服可增高血藥濃度[15]。適用于低密度脂蛋白高的高膽固醇血癥,其它類型高脂蛋白癥治療效果較差,所以使用頻度遠低于他汀類藥物。
綜上所述,調(diào)脂類藥物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他汀類)在我院應用最為廣泛,我院的調(diào)脂藥物使用情況符合用藥規(guī)律。調(diào)脂過程是一個個體化給藥方案長期堅持的過程,臨床醫(yī)生應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實驗室指標來合理選擇藥物,有些血脂異常的患者,用一種調(diào)脂藥不能達到理想的療效,可能需要聯(lián)合用藥,即要效果明確,又要考慮到藥物的安全性和患者經(jīng)濟條件等因素,以保證患者服藥的安全、可靠、有效。
[1]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定聯(lián)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腦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3.
[2] 趙士魁,周偉澄.降血脂藥物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2009,40(7):536-540.
[3] 國家藥典委員會.國家藥典[S].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539-544.
[4]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第1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222-231.
[5] Nissen SE,Nicholls SJ,Sipahi I,et al.Effect of very high-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on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the ASTEROIDtrial[J].JAMA,2006,295(13):1556-1565.
[6] Bate C,SalmonaM,Diomede L,et al.Squalestatin cures prion-infectedneurons and protects against prion neurotoxicity[J].J Bio Chem,2004,279(15):14983-14990.
[7] 朱斌,蔡映云,陸國平,等.他汀類藥物合理應用的臨床思維[J].中國藥師,2009,12(3):321-323.
[8] Ishihara T,Kakuta H,Moritani,et al.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quinuclidine derivatives incorporating phenothiazinemoieties assqualene synthase inhibitors[J].Chem Pharm Bul,2004,52(10):1204-1209.
[9] 陸華.門診他汀類藥物代謝性相互作用處方分析[J].中國藥師,2008,11(10):1227-1229.
[10] 姚立楓.他汀類藥物安全性研究進展[J].天津藥學,2010,22(2):72-74.
[11] 胡麗輝.辛伐他汀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醫(yī)學信息,2010,23(4):91.
[12] 羅俊,燕純伯.瑞舒伐他汀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應用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 2007, 28(3): 480-483.
[13] 張新波,王綠婭.新型膽固醇吸收抑制劑Ezetimibe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07, 12(3): 258-261.
[14] Patrick JE,Kosoglou T,Stauber KL,et al.Disposition of the selective cholesterol absorption inhibitor ezetimibe in healthymale subjects[J].Drug Metab Dispos,2002,30(4):430-437.
[15] Ng CH,Leung KY,Huang Y,et al.Policosanolhasno antioxidantactiv-ity in huma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but increase excretion ofbile acidsin hamsters[J].J Agric Food Chem,2005,53(16):6289-6293.
Analysis of Lipid regulation drug usage in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department from 2011 to 2013
WANG Shu
Department of Pharmacy,PLA Navy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48,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ends of drug us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lipid regulation drug usage in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department from 2011 to 2013. Methods Excel software was used to process the lipid regulation drug related data.With defined daily dose (DDD) as the standards,the DDDs and defined daily cost (DDC) were calculated.And the sales amount ranking order and DDDs ranking order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and analyze the lipid regulation drug use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to 2013. Results The usage amount of outpatient lipid regulation drugs was increasing each year. The delivery amount of outpatient lipid regulation drugs increased by 46.15% and 134.86% in 2012 and 2013 compared to 2011. From 2011 to 2013,the yearly top 3 lipid regulation drugs were all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statins),of which atorvastatin topped the list in 3 continuous years; The DDDs of rosuvastatin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in 2013. Acipimox overcam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nicotinic acids and its DDDs rank was relatively high. Conclusion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statins) rank the first;The usage of penoxy aromatic acid drugs (Fibrates) is stable;The DDDs of nicotinic acid derivatives and analogues show a declining trend.The usage of lipid regulation drugs in our hospital is relatively rational.
Lipid regulation drugs;DDDs;Drug analysis;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R743.3
B
2095-0616(2014)06-81-05
201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