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瑩瑩 本刊記者 施京京
閃光的軌跡
——記河北省滄州市計量測試所劉海洋
■文/蘭瑩瑩 本刊記者 施京京
人物簡介
劉海洋,1970年生,中共黨員,1993年任河北省鹽山縣計量測試所技術副所長,2009年調入河北省滄州市計量測試所,現(xiàn)任副總工程師、技術部部長職務。他于2009年被授予“河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系統(tǒng)十佳技術能手”稱號,2010年和2014年被評為“河北省技術能手”,連續(xù)多年得到上級嘉獎。
他沒有豪言壯語,但有快樂充實的工作;他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有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的追求。“我只是做了最普通的事!”——這是河北省滄州市計量測試所劉海洋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在同事們眼里,他是勤奮務實的“老黃?!保橇钊伺宸募夹g能手,更是大家尊敬的好老師。從事計量工作20多年,劉海洋一直堅持在計量技術崗位,在他心目中,計量工作是任何領域發(fā)展都離不開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靜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做好計量工作是自己堅守的信念。
1993年,劉海洋從中國計量學院畢業(yè),來到河北鹽山縣計量測試所擔任技術副所長,分管全所的技術工作。四年大學本科的計量專業(yè)學習,讓劉海洋有了扎實的理論基礎,但他發(fā)現(xiàn),在實際工作中,新標準的使用、計量管理體系的建立等業(yè)務,需要自己時刻充電學習,才能練就過硬的本領。當時的鹽山縣是一個貧困縣,所里條件并不是太好,學習資料更是少,他就自己購買各種資料,與同事們討論、學習業(yè)務知識,很快進入了工作角色。由于工作出色,劉海洋在2009年調入滄州市計量所,負責全所的技術工作,雖然工作性質沒有變,但工作基礎大不一樣——以前縣級技術機構的計量標準和設備數(shù)量都相對較少,只有幾項標準、十幾臺檢測設備,而滄州計量所的檢測標準有60多項,檢測設備有1000多臺件,一些檢測項目更是聞所未聞。“雖然你是本科畢業(yè),又有一定的工作基礎,要想完全掌握所里的業(yè)務,也要3年左右的時間。”這是滄州市計量所所長趙國信當時與劉海洋的初次談話。
面對全新的環(huán)境,劉海洋感到壓力很大,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最短時間內熟悉所有的工作,為此,他堅持勤學、勤問、勤練。來所里一周后,劉海洋就接到了一大批設備到期需送檢的任務,為了熟悉所有設備的信息,他吃住在單位,白天逐個科室進行走訪,詳細詢問設備名稱、設備功能、送檢情況等,并一一記錄,當科室有檢驗任務外出時,他就跟隨檢驗人員深入現(xiàn)場,認真觀察檢驗過程,晚上對這些信息進行歸類、匯總、分析,列出詳細清單……辛勤的付出使這次任務非常順利,沒有出現(xiàn)任何紕漏,也讓他系統(tǒng)掌握了很多知識。
劉海洋用點滴積累,豐富了業(yè)務知識和檢驗經驗,2009年在全省系統(tǒng)計量技術大比武(加油機檢定)中榮獲第一名,在全省計量技術大比武(機械天平檢定項目)中取得第三名。2012年,他在河北省計量技術機構熱量表檢定項目的比對中獲得第二名,并成為了國家一級注冊計量師。
劉海洋不但業(yè)務精,而且喜歡思考和鉆研,敢于挑戰(zhàn)“新鮮事”。2003年,JJF1069《法定計量管理機構考核》剛實行,計量檢測機構必須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新的要求對劉海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他準備了大量資料,編寫了《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等程序文件,審核了數(shù)字指示秤、血壓計、一般壓力表、燃油加油機等項目的檢定操作細則,對全部項目測量結果的不確定度評定給予了指導、修改、補充和完善,使檢定校準工作都有了詳盡的操作依據(jù),實現(xiàn)了檢定、校準過程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最后順利通過法定計量機構授權考核,并得到了評審組專家的一致好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自動化檢測設備出現(xiàn)。2009年,滄州市計量所引進了先進的熱量表檢定裝置,設備具有高度的自動化監(jiān)測功能。為了確保檢測數(shù)值的準確,劉海洋要求在應用前對設備自帶的檢測功能系統(tǒng)進行確認。當時沒有成熟的檢測方法和可借鑒的經驗,劉海洋查找了所有相關規(guī)程,同時在中國計量論壇發(fā)帖,與國家計量院、中國航空航天計量部門的專家探討,完成了《測量設備之數(shù)據(jù)自動處理系統(tǒng)計量驗證方法的探討》一文,得到了專家認同并在《計量與測試技術》發(fā)表,為測量軟件可靠性能的判定提供了依據(jù)。
在工作中,劉海洋發(fā)現(xiàn)滄州市計量所的證書打印系統(tǒng)功能十分單一,計量管理也不規(guī)范,經過調研,他提出了開發(fā)計量管理系統(tǒng)的設想。為此,他利用晚上的時間,認真查找計量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對照執(zhí)行的計量管理制度進行反復修改。證書條形碼、短信通知客戶、每單業(yè)務票號、強檢計量器具查詢……他都一項一項進行驗證。不到一年的時間,劉海洋開發(fā)出了涵蓋從儀器設備的收發(fā)、收費、證書的管理到計量標準的維護等功能的計量管理軟件系統(tǒng),規(guī)范了計量所的管理,杜絕了人為因素對檢定、校準工作的干擾,進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河北省市級國家法定計量機構中,率先實現(xiàn)了計量管理的信息化和網絡化。
作為技術部部長,負責著滄州市計量所的137個檢測項目,劉海洋積極參與到每一個項目的檢定、校準工作當中,對每一張出具的檢驗證書嚴格審核把關,每年的檢定、校準證書數(shù)量達到6萬張左右。2010年采暖期前1個月,滄州市政府要求對新安裝5000多塊熱能表進行檢驗。時間緊、任務重,劉海洋帶頭擔負重任,和同事們一起24小時兩班倒開展檢驗。對每一個數(shù)據(jù),他都一一核對,一天能檢驗288塊熱能表……經過20多天的艱苦奮戰(zhàn),滄州市計量所提前圓滿完成了上級下達的檢測任務,并受到了表揚。
由于計量設備檢驗周期的特殊性,每年滄州市計量所到期復查、檢驗的設備有很多,每次都要一個個翻閱相應的紙質技術檔案。為了方便技術人員查詢,劉海洋為每一個標準項目、每一臺設備都建立了內容詳實完備的電子檔案,只要打開檔案輸入編號,項目名稱、檢測范圍、溯源時間等一目了然。5年來,滄州市計量所90多項計量標準從沒出現(xiàn)到期未申請復查現(xiàn)象。
在網上對計量標準進行更新也是劉海洋每天堅持做的一件事,他把最新的計量標準、規(guī)程下載下來,對新舊標準進行記錄,分析區(qū)別,并將相關信息提供給各業(yè)務科室,為科室開展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劉海洋還積極開展“傳幫帶”活動,先后為50多名技術人員開展了知識培訓,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為13個業(yè)務科室重點培養(yǎng)了一名名業(yè)務骨干,為滄州市計量所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時光荏苒,20多年過去,劉海洋從一名普通的檢驗人員歷練成了一位出色的技術工程師。在平凡的崗位上,他堅定地走出了閃光的事業(yè)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