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霞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0102-02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倍摇墩Z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如“拓寬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等。那么要如何做到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個性化的感悟呢?
一、要允許學生自己選擇閱讀的內容
實踐證明,學生有自己的文化價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們用此價值尺度來取舍閱讀內容。教師應盡可能地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有興趣的、有價值的閱讀內容,從而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自我體驗和創(chuàng)造,形成個性化理解,提高閱讀水平。如我在教學《桂林山水》時,引導學生閱讀后,要求學生對文本中的靜、清、綠的山,奇、秀、險的水說出自己的感受、理解和評價。由于感悟是發(fā)自內心的,內容是自己選定的,每個學生的閱讀都是積極主動的,都有個性化理解。課堂中呈現(xiàn)出一派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活躍氣氛。
二、引導“悟讀”,培養(yǎng)學生的“悟性能力”
小學生的年齡和閱歷要求教師必須給予正確的閱讀引導。正如新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悟性”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使其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拔蜃x”應從“悅讀”開始。教學中,學生如果對文本有了興趣,有了期待,那么就會產(chǎn)生閱讀的沖動,從而給“悟”帶來動力。因此教師要個性化地處理教材,“挖”出文本中最寶貴的可感因素。如教學《荷花》時,可引導學生品味“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冒”字:a.“冒”還可以換成別的什么字?(沖、露、伸、探、鉆、長……)b.讀讀這段文字,體會體會,怎樣“長”出來才叫“冒”出來(用力、使勁、一個勁兒、生機勃勃……)c.課件變化、播放荷花錄像,引導學生想象冒出來的荷花想干什么?說什么?(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中冒出來,仿佛要看看外面這個精彩的世界;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仿佛在向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努力……)通過引導比較、品評文字,感悟到了作者用詞的分寸感、描寫的形象感。
三、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把“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視為“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之一。閱讀的過程是學生求知的過程,學生個體千差萬別,決定了在求知的過程中他們所選用的閱讀方法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語文材料來自生活,我們應該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有差別地解讀文本,注重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閱讀的再創(chuàng)造。文章不是無情物。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不管選取什么題材,也不管運用什么表現(xiàn)形式,他們都著力抒發(fā)著內心的情感,表達著內心的體驗。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chuàng)造因素,抓住有利時機引導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情感經(jīng)驗等,通過想象去感受作者這種對社會對人生的“心理體驗”,與課文的情感相碰產(chǎn)生火花,從而感悟文章語言中的內涵。
四、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閱讀材料
德國美學家姚斯認為:文學作品本身沒有生命,是讀者的閱讀賦予了作品無窮的意義。而閱讀的角度不同,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意蘊也不同。因此,我們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有創(chuàng)意地去閱讀。如《黃河的主人》的語句教學:“一、二、三、四……啊,一共七個人!”小小的皮筏子上共站上了七個人,作者此時會涌起哪些感想,教者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學生或重讀、或輕讀、或快速、或緩慢,且都言之有理。教師對不同意見的學生給予特別表揚。這對張揚個性、發(fā)展求異思維是大有益處。
五、鼓勵學生用不同形式呈現(xiàn)閱讀體驗
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不盡相同,因此他們所習慣的呈現(xiàn)閱讀體驗的方式也不一樣:有的喜歡朗讀,有的喜歡表演,有的喜歡表述……教師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如閱讀了《長城》以后,教師鼓勵學生說,同學們的感受一定很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于是他們有的深情地誦讀;有的激情豪邁地唱起了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還不停地手舞足蹈;有的奮起疾書,急切地寫出了自己的內心感受……課堂成了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表現(xiàn)的舞臺。
六、巧設練筆,主動參與體驗感悟
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夭扇‰S堂練筆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感悟體驗作者的情感。閱讀是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構建對新內容的理解,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內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同一個學生對同一內容的理解在不同的時期也可以有所不同。教師要給學生一種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的個性化平臺,學生受到激勵和鼓舞,其心態(tài)才能保持開放,課堂才能充滿活力,充滿創(chuàng)造。
實施個性化閱讀課堂以來的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梢詮母旧细淖冃W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低下和學生語文閱讀水平低的局面,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使之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能夠更加充分地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使之養(yǎng)成終身閱讀品質、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
總之,推行個性化閱讀,為的是不讓搖曳多姿、五光十色的文本內容演化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結論,不讓血肉豐滿、呼之欲出的藝術形象被抽象為蒼白干癟、枯燥乏味的概念,不讓充滿靈性、千姿百態(tài)的生命個體被長期僵化刻板的教學異化為唯唯諾諾、只知接受的軀體。個性化閱讀呼喚我們理解閱讀主體的心理需求,關注閱讀主體興趣、愛好、知識和經(jīng)驗背景、個性氣質等方面的差異,著眼生成,以寬容、民主的態(tài)度以及靈活、多變的方式和方法組織教學,喚醒學生閱讀的個性化構建,從而使知識經(jīng)個人化而真正變成個體的世界,在學生的心靈與人生中留下有意義的痕跡,實現(xiàn)其精神建構和個性形成。
(責任編輯 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