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鈺
(江蘇省東辛農場農業(yè)中心,江蘇連云港222248)
黏質土稻茬麥田土壤封閉防除硬草研究
李秀鈺
(江蘇省東辛農場農業(yè)中心,江蘇連云港222248)
東辛農場稻麥連作田雜草群落改變后,硬草發(fā)生量和發(fā)生面積逐年擴大,成為大麥、小麥共生性惡性雜草。本研究設置了綠麥隆·異丙隆、異丙隆、丙草胺、氟樂靈4種藥劑不同劑量的播后苗前土壤處理,進行防效研究。結果表明:綠麥隆·異丙隆125、180g/667m2安全性高,防效好,增產效果明顯,建議早播草重田塊采用土壤封閉以大幅度降低硬草基數,抑制其擴展蔓延速度,降低莖葉處理成本。
黏質土稻茬麥田;土壤封閉;大麥;小麥;安全性;硬草;防效
東辛農場地處蘇北云臺山南麓,東臨黃海,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常年種植大麥、小麥8000hm2,土壤為濱海脫鹽重黏質土。近年來,隨著稻麥連作年限增加,麥田雜草群落改變,由以闊葉草為主向“闊葉+禾本科雜草”轉變。其中禾本科雜草中的硬草為麥子(包括大麥和小麥)共生性惡性雜草,其發(fā)生量和發(fā)生面積逐年擴大,局部田塊發(fā)生密度達180~295株/m2,與麥子爭肥、爭水、爭空間,已經成為制約麥子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冬季降溫快,本地稻茬麥田常年莖葉處理多在春季進行,化除適期短,雜草葉齡大、防效差、除草劑用量大、成本高,且極易產生抗藥性。有關黏質土麥田土壤處理的研究很少。我們在2011至2012年摸清硬草發(fā)生數量與出草規(guī)律的基礎上,2013年秋播針對性地開展了封閉試驗研究。
1.1供試藥劑
50%綠麥隆·異丙隆可濕性粉劑是江蘇省蘇科農化有限公司產品;50%異丙隆可濕性粉劑,是江蘇如東快達農化有限公司產品;30%丙草胺乳油,是江蘇華農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產品;48%氟樂靈乳油,是江蘇豐山農化公司產品。
麥子田硬草(Sclerochloakengiana(Ohwi ) Tzvel)。
1.3試驗設計
1.3.1小區(qū)試驗。①50%綠麥隆·異丙隆125g/667m2;②50%綠麥隆·異丙隆180g/667m2;③50%丙草胺60ml/667m2;④50%丙草胺80ml/667m2;⑤50%異丙隆125g/667m2;⑥50%異丙隆150g/667m2;⑦48%氟樂靈100ml/667m2;⑧48%氟樂靈120ml/667m2;⑨48%氟樂靈150ml/667m2;⑩CK噴清水,共10個處理。小區(qū)面積33m2,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
1.3.2示范試驗。30%丙草胺80ml/667m2。
1.3.3試驗實施時間與施藥方法。(1)小區(qū)試驗:大麥田封閉試驗于11月3日實施,大麥處立針期;小麥田于11月4日實施試驗操作,小麥處于分蘗期。(2)示范試驗:于11月5日實施試驗操作。(3)施藥方法:在麥子播種灌出苗水后,田間明水自然落干,采用手動噴霧器粗噴霧,施藥用水量15kg/667m2。施藥田塊橫豎溝暢通,同時將田埂的出水口打開,以防出現暴雨。
1.4試驗基本情況
小區(qū)試驗:試驗安排在江蘇省農墾農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東辛分公司東洋生產區(qū)109大隊麥田進行。該地硬草基數大,嚴重影響麥子的生長。土壤為濱海脫鹽黏質土,均為機械條播后及時用東方紅1204拖拉機開溝。大麥田安排在12號田東,田間草相以硬草為主,常年發(fā)生密度為188~295株/m2。品種為揚飼麥1號,10月25日播種,播種量為19kg/667m2,10月28日灌溉,11月4日出苗,11月8日齊苗?;久?1.2萬/667m2。小麥田封閉試驗在17號田進行,草相以硬草為主,發(fā)生密度為80~158株/m2。品種為淮麥19,10月29日播種,播種量為27.5kg/667m2,11月1日灌溉,11月6日出苗,11月12日齊苗?;久?5.4萬/667m2。其它管理同常規(guī)大田。
試驗結果表明,復方阿膠漿藥渣可以替代粗飼料飼喂驢;復方阿膠漿藥渣通過提高臟器指數、機體代謝酶、血液生化參數和抗氧化能力等改善機體機能。
示范試驗:安排在山南生產區(qū)10大隊小麥田進行,10月29日播種,播種量30kg/667m2,灌溉時間11月1日,基本苗24萬/667m2,田間草相以硬草為主,硬草發(fā)生密度為200~248株/m2,示范面積4.7hm2。
1.5調查內容與方法
1.5.1安全性調查:藥后適時觀察對麥子的安全性。包括基本苗、根系、莖蘗數和株高等。
1.5.2防效調查(在大麥小區(qū)試驗上進行):藥后30、90、160d分3次調查,每小區(qū)隨機取3點,每點0.25m2,調查硬草的殘留數量,最后一次加測地上部鮮重,與對照比較計算防效。
1.5.3后期進行測產(在大麥小區(qū)試驗上進行):(1)于成熟期每處理對角線4點取樣,調查穗數;(2)割方測產:于收獲前1d用66.7cm×50cm測產框每處理割取6框曬干計產,同時每處理取50穗帶回室內考種。
1.6試驗期間的天氣情況
試驗前10d天氣晴好,氣溫偏高,有利于麥田農事作業(yè)與播種。11月2日降雨7.0mm,11月8~10日降雨3.5mm,11月24~25日降雨10mm,越冬期氣溫偏高降雨適中,有利于藥效發(fā)揮和麥子生長,減少凍害的發(fā)生,前期天氣條件整體上有利于試驗進行。3~5月拔節(jié)孕穗期高溫干旱,5月上旬持續(xù)干旱、低濕,對麥子產生不利的影響,4月26日、5月11日狂風暴雨,小麥生育期大幅提前,5月26~31日連續(xù)高溫,大麥出現高溫逼熟現象,但小麥灌漿期間光照充足,日均溫差比常年大2~3℃,有利于養(yǎng)分積累。
2.1安全性
小區(qū)試驗:不定期觀察生長情況,于大麥齊苗后,11月15日調查基本苗,越冬前12月13日調查大麥葉齡、根系量和單株莖蘗數,2014年3月11日調查單株莖蘗數、株高和葉齡。結果表明,各用藥處理大麥出苗、生長正常,與對照差異不大,說明各藥劑處理對大麥是安全的(表1)。
表1 不同處理對大麥生長的影響
小麥于11月15日調查基本苗,越冬前12月13日調查葉齡、根系量和單株莖蘗數,與對照比差異不大。對小麥出苗沒有藥害。
示范試驗:山南10大隊,用30%丙草胺80ml/667m2土壤封閉,對小麥出苗無藥害,但春季拔節(jié)后株高略有矮化、葉色發(fā)黃,后期小麥穗型略小。說明30%丙草胺80ml/667m2處理對小麥生長有一定影響。
2.2對產量的影響(大麥小區(qū)試驗分析)
后期受干旱影響,千粒重下降,但與對照比各用藥處理增產明顯,增產率52.16%~64.47%,以50%綠麥隆·異丙隆125、180g/667m2增產率為最高,且主要通過增穗而增產。收獲期50%丙草胺處理隨用藥量增加,株高略有降低,各處理千粒重與對照差異不大(表2)。
2.3防效
2.3.1株防效。2013年12月3日即藥后30d調查:以50%綠麥隆·異丙隆125、180g/667m2的2個處理對硬草的株防效為最好,均達71%以上,且顯著高于其它藥劑處理。50%異丙隆125、150g/667m2的2個處理及50%丙草胺80ml/667m2處理效果稍差,株防效為62.1%~65.8%,3者間差異不顯著,但顯著好于空白對照處理。48%氟樂靈100、120、150ml/667m2的3個處理對硬草的株防效較差(表3)。
表2 各處理對大麥的安全性及對產量的影響
2014年2月3日即藥后90d調查顯示:50%綠麥隆·異丙隆125、180g/667m2、50%丙草胺80ml/667m2、50%異丙隆125、150g/667m2的5個處理對硬草的株防效穩(wěn)定在72.1%~77.2%,且與其它藥劑處理及空白對照差異顯著。48%氟樂靈100、120、150ml/667m2的3個處理對硬草的株防效有所上升,達60.6%~62.5%,且與空白對照差異顯著。
2014年4月13日即藥后160d調查:由于春季田間又有部分硬草萌發(fā),各處理對硬草的株防效有所下降。以50%綠麥隆·異丙隆180g/667m2和50%異丙隆150g/667m2的2個處理為好,分別為63.48%和63.65%。其次50%異丙隆125g/667m2處理為61.53%,3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50%丙草胺60、80ml/667m2的2個劑量處理及48%氟樂靈3個劑量處理株防效較差。
2.3.2鮮重防效。藥后160d調查:對硬草的鮮重防效以50%綠麥隆·異丙隆125、180g/667m2、50%異丙隆125、150g/667m2的4個處理為好,達70.8%~72.0%,4個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但與其它處理差異顯著。50%丙草胺60、80ml/667m2、48%氟樂靈100、120、150ml/667m2的5個處理對硬草的鮮重防效分別達61.1%~69.2%,對硬草防效也表現較好,顯著好于空白對照處理。
表3 播后苗前土壤封閉防除硬草效果
注:防效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在0.05水平差異。
于麥子播后苗前土壤封閉處理,50%丙草胺60、80ml/667m2對硬草的株防效和鮮重防效表現一般,且高劑量處理對小麥生長有一定抑制作用,表現為葉色發(fā)黃,株高降低,安全性較差,在麥子上慎用。氟樂靈對麥子安全性較好,但在本年度試驗中對硬草的防效表現欠佳,可能與其見光分解有關,且要陰天實施,操作受限制。在2013年秋冬的氣候條件下,50%異丙隆125、150g/667m2對麥子的安全性及對硬草的株防效和鮮重防效表現較好,但異丙隆施藥后遇寒潮、降雨天氣,易造成凍害、藥害或漬害,應盡量選擇與綠麥隆復配使用。
于麥子播后苗前土壤封閉處理,50%綠麥隆·異丙隆125、180g/667m2對麥子出苗和生長沒有不良影響,安全性好。對硬草的株防效藥后30d為71%左右,藥后90d為77%左右,有效減少了硬草冬前出草量和養(yǎng)分爭奪,利于麥子爭“五”苗促早發(fā)。藥后160d對硬草的鮮重防效為70.8%~71.2%,充分發(fā)揮麥苗群體生長優(yōu)勢,達到以苗抑草和提高產量的生態(tài)效應,麥子增產率為64%左右,且主要通過增加穗數達到增產的效果。
東辛農場為黏土地灌溉種麥區(qū),土質較為黏重,土壤垡塊大,本年度試驗實施時以人工噴霧為主,用水量偏少,且在灌溉后4~5d才操作,土壤墑情難以滿足藥膜充分形成,不能充分抑制土層內部的雜草萌發(fā),未達到理想封閉效果,封閉處理時間及用水量上有待改進。
針對硬草重發(fā)田塊或與闊葉草混生重發(fā)田塊,氣溫較高時在麥子播種后至麥苗3葉期前,用50%綠麥隆·異丙隆125~180g/667m2,加水50kg噴粗霧,噴濕噴透。遇旱可洇水,排干田水后隔天噴藥,以獲得最佳的封閉除草效果。同時注意觀察天氣變化,預計未來7d內,氣溫陡降到5℃以下或霜凍時,不要施藥。一般年份11月5日后播種的麥田禁用土壤處理以免發(fā)生凍藥害。
2014-10-27
李秀鈺(1968-),女,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植物保護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