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活下去,并且要記住》:一個秘密能守護多久

        2015-10-09 09:08:53石華鵬
        文學教育 2015年10期
        關鍵詞:小說

        2015年3月14日,被譽為“文壇常青樹”“俄羅斯靈魂守護者”的俄羅斯著名作家瓦連京·拉斯普京在莫斯科去世,享年77歲。拉斯普京是當代俄羅斯文學大師級作家,享譽世界文壇,俄羅斯“鄉(xiāng)村小說”的領軍人物。拉斯普京1937年3月出生于伊爾庫茨克州阿塔蘭卡,在原蘇聯(lián)與俄羅斯時期均影響深遠,曾兩度榮獲蘇聯(lián)國家獎,其代表作有《活下去,并且要記住》《火災》《為瑪利婭借錢》等。拉斯普京生于西伯利亞,長于西伯利亞,如他自己所言,是一位“地道的西伯利亞人”,他的作品也大多以西伯利亞的自然與人為對象,其創(chuàng)作為獨具特色的“西伯利亞文學”注入了新鮮血液。2006年5月中國“俄羅斯年”期間,拉斯普京作為俄作家代表成員訪問了中國。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被譯成了中文,我們得以全面理解拉斯普京的文學世界。

        就像還有更多好小說沒有與我握手一樣,與俄羅斯作家拉斯普京的經(jīng)典小說《活下去,并且要記住》相遇之前,我并不知道世界上有一位叫拉斯普京的小說家以及他這部杰出的小說。2008年的一天我去朋友趙月斌的博客,讀到了他的文章《我們何以求生,何以愛》,文章談到了《活下去,并且要記住》,認為這是一部“悲愴的”“拷問民族靈魂、充滿人道主義情懷的作品”。月斌左手小說右手評論弄得風聲水響,他眼光獨到不是我一個人的看法,我從網(wǎng)上買下這本書,一口氣讀完,于是在我的閱讀書單中又多了一本讓我深深震撼的小說。

        交代這點題外話,一則說明我的閱讀視野有限,孤陋寡聞;二則說明書海茫茫,信息爆炸,無法窮盡。我想說的是,一部小說被寫出來,可能出于偶然也可能出于必然,但這部小說被一個人讀到,更多則出于偶然,拉斯普京的《活下去,并且要記住》之于我便是如此?!芭笥选薄安┛汀薄拔恼隆笔沁@一偶然事件之間的鏈條,斷其一環(huán),我都可能錯過與這部杰作的握手。另外,這部寫于1974年的遙遠的俄羅斯的小說,跨越時空的山高水長,在它誕生34年之后的2008年來到我的案頭,以另一種文字被我閱讀,此時,小說的作者已經(jīng)是個71歲的老人了,而他的讀者正年輕,作者和他的小說與讀者我之間被一種神秘的緣分籠罩。更為奇特的在于,拉斯普京用他樸素并富有同情的筆調(diào)讓他的人物作出“死去還是活著”的選擇時,我也站在了作者的一邊,“無論生活多么沉重,都不要放棄生存的念頭”,這種奇特的感受來自小說虛構(gòu)的真實,它超越了國界,超越了語言,是它讓拉斯普京和我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共同品嘗了文學的美味。

        讀完《活下去,并且要記住》,我讓它回到書架上,它和一排排書站在一起,像一個個小巨人,整齊,筆直,它們注視我也彼此注視。這些各種機緣巧合得來的書都曾陪我度過或冷或暖的日子,它們的作者來自不同國度,不同時代,絕大多數(shù)人不是風燭殘年,就是早已離開人世。有時候望著兩面書墻,如同望著一個個人,他們的形象他們的語調(diào)十分真切,真擔心他們會從書頁中跳出來,擠到我狹窄的書房里來次滑稽的聚會。當然是杞人憂天。但我有種感覺,這些人老了或死了,他們的身體會變成塵埃,但總有些東西會免于湮滅,他們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活在他們寫的書中,當我們讀到那些印在紙頁上的文字時,他們的想法,他們的口吻,他們虛構(gòu)的故事,會引起我們的興趣,打動我們,有時候甚至會影響我們改變我們,這一切,盡管他們老了或死了,但他們借助他們的書都做到了。雖然有些書像它的作者一樣,有些無趣,有些空洞,但我還是會珍視它們,因為其中總有一些東西哪怕只言片語也會觸動我,我相信那些作者慎重地寫下一本書,必定是有些他們認為重要的東西值得寫下來的。英國作家賽特菲爾德說,“根據(jù)自然法則應該消逝的東西,由于紙上的墨水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都能像琥珀里的蒼蠅、凍結(jié)在冰里的尸體一樣,被保存下來。這是一種魔術?!迸c一本書相遇,與一本書交流,的確有種魔術般的奇妙感覺。至少,我讀到拉斯普京的《活下去,并且要記住》是這樣。

        其實,1974年發(fā)表1977年為拉斯普京贏得蘇聯(lián)文學最高獎蘇聯(lián)國家獎的《活下去,并且要記住》,在1979年上海譯文出版社便出版了中譯本,當時作為內(nèi)部讀物——“內(nèi)部讀物”早已成為一個歷史詞匯了——出版,正因為其神秘的“內(nèi)部性”,在那個精神消費相對匱乏的時代,它的傳播范圍才越發(fā)廣泛、傳播速度才越發(fā)迅速,與一批俄羅斯小說一樣,《活下去,并且要記住》成為影響我國1950、1960年代兩代人閱讀記憶的書籍之一,而對1970年代后出生的我輩來說這本書是被遺漏的。當他們滿臉幸福地談到“偉大的19世紀以及偉大的四分之三的20世紀”(拉斯普京語)的俄羅斯文學時,在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肖洛霍夫、奧斯特洛夫斯基、高爾基等人之后會出現(xiàn)拉斯普京的名字。所以,2006年中國“俄羅斯年”期間,拉斯普京作為俄作家代表團成員訪問我國時,一位比拉斯普京小十歲的“老粉絲”這樣寫道,“六十九歲的拉斯普京留著一撮胡子,看上去是一個倔老頭兒的形象。我身邊的一位中國作家悄悄說,他很像一個老漁夫。拉斯普京的小說有《活著,可要記住》《告別馬焦拉》《最后期限》《給瑪麗亞借錢》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給瑪麗亞借錢》。小說中那純樸的鄉(xiāng)村農(nóng)民如同我在農(nóng)村的鄉(xiāng)親們。他們純真的情感深深地打動了我。我甚至模仿這部小說也寫了一部鄉(xiāng)村題材的小說,當然,很不成功。這個俄羅斯作家協(xié)會組織的代表團共有十幾個人,在整個會談期間我的目光始終在拉斯普京身上?!?/p>

        2003年,拉斯普京的小說《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獲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中國外國文學學會主辦的第三屆21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獎。拉斯普京很重視這個獎項,本欲親臨中國領獎,但因突然摔傷而未能成行。2005年,他在《伊萬的女兒,伊萬的母親》中譯本出版之際給中國讀者寫來一篇感言,他說,“如今我的新書被推薦給中國讀者,我自然感到高興。讓我更加感到高興的是,該譯本乃是世界上惟一的譯本;正如匯集了我近年來的短篇小說的那本書,除去幾個俄羅斯版本外,只在中國得到出版?!彼麑θ找婺w淺化和欲望化的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文學和當代俄羅斯文學的現(xiàn)狀表達了不滿,“他們的作品離開床上動作就不會寫別的”,但他仍然相信“惡是強大的,但愛和美更強大”。在我看來,他的相信,正是他一輩子文學寫作的信仰,也是他小說至始至終的堅持,毫無疑問,我們即將談到的這部杰出的《活下去,并且要記住》正是一朵開在“惡”之上的“愛和美”的花朵。endprint

        “活下去”是一個飽含力量的詞匯,它的力量一是來自忍耐二是來自承受,對遭受侮辱的生活,選擇“忍”,對苦難降臨的生活,選擇“受”;對被傷害的人生,選擇“忍”,對負重累累的人生,選擇“受”。忍受意味著去煎熬,去生與死的邊緣掙扎,但忍受并非放棄抗爭,也并非拒絕保持對生活和人生的激情,相反,忍受是最大的抗爭,是最大的激情。

        就像著名的西西弗斯那樣,千百次地走下山底,千百次將那塊滾下的巨石推向山頂,我們可以看到他推石過程中痛苦而扭曲的臉,而巨石在山頂短暫停留后滾下山底的瞬間,我們又看到西西弗斯堅定的神態(tài)和掩飾不住的激情,他以沉重而均勻的腳步走向那無盡的苦難,忍受就是那“英雄的”西西弗斯對待巨石的態(tài)度。忍受又如一根韌性十足的橡皮筋,它最大限度地去捆扎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侮辱、苦難、傷害和負重,它總在包容,總在堅持,用自己的韌度延長生命的長度。忍受在這里又成為一種堅強的品質(zhì)。如果忍受是一塊巖石,那“活下去”則是從巖石縫中長出的一株小草,所以“活下去”最終成為一種態(tài)度,一種品質(zhì)。

        忍受是“活下去”最悲愴的手段,而對“活下去”的渴望,則是“活下去”最激動人心的手段。

        所以,“活下去,并且要記住”作為這部書的標題,它也充滿著悲愴的力量,不僅給人啟迪,也讓人鼓舞——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當巨大災難向我們襲來時,我們聽到最多的是,“活下去!”“活下去”并非對生活和生命的最低要求,而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征。人生活在社會的叢林里,社會、別人或自己,任何一方都會讓我們陷入進退兩難甚至生不如死的境地,拉斯普京究竟要我們記住什么呢?記住要渴望活下去?記住要保守秘密?記住要忠誠?記住要寬容?……要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我們又必須回過頭來追問,究竟是什么讓主人公的“活下去”都成為一個問題的呢?

        小說或許回答了這些個問題。

        小說的故事在兩個人之間展開。一個是逃兵安德烈,另一個是逃兵的妻子納斯焦娜。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最后一年——1945年初冬,因為厭倦了沒完沒了的戰(zhàn)爭,因為眷念妻子父母以及鄉(xiāng)村自由寧靜的生活,安德烈在傷愈重返前線途中,從醫(yī)院逃回家鄉(xiāng),在離村子不遠的荒山野嶺躲躲藏藏,茍且度日。為了保證安德烈的安全,維持他的生存,妻子納斯焦娜始終誓守秘密,一次次越過安加拉河,頻頻與他相會,給他送去食物、獵槍等生活必需品,同時送去的還有心靈的安慰與身體的慰籍。安德烈藏身的山野與妻子父母的村子被一條叫安加拉的河隔開。寒冷的西伯利亞的安加拉河,汩汩流淌,從小說的第一頁流到最后一頁,它是小說的一雙眼睛,見證了主人公的全部命運;它是小說的一個容器,盛滿了所有眼里流出的淚水,匯成悲痛的安加拉河;它又是一把刀子,將原本同一種人生一分為二,彼此對立,彼此煎熬。

        小說話分三頭,各表一支,故事的敘述速度緩慢推進,作者如一個精細的工筆畫師,花大量筆墨反復來描述既獨立又彼此交織的三個“世界”:一是安德烈的躲藏,一是納斯焦娜的保密,一是兩人的秘密幽會。

        躲藏者的世界。安德烈必須躲藏,如果他想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話,因為他是一個逃兵。在戰(zhàn)爭中一個士兵是無權(quán)支配自己的行動的,戰(zhàn)爭的規(guī)則是你可被敵人打死,但你不可自作主張用逃跑的方式來躲避敵人的子彈,如果這樣的話,你將被同胞的子彈打死。每個士兵都會受到這樣的“教育”,安德烈也不例外:1942春天他剛剛進偵察連時就目擊了一次公開執(zhí)行的槍決,全團在一片林中的曠地上站好了隊,然后押出來兩個人,一個是故意槍傷自己以逃避戰(zhàn)斗的人,還一個完全是個毛孩子,想溜回家一趟,據(jù)說這孩子的村子離開駐地僅五十多俄里。在所有人眼里,逃兵該殺,逃兵是可恥的。這像一條普遍真理深入人心。如果你是一個逃兵,你想活命,你就得躲藏,讓戰(zhàn)爭的法庭無法審判你。安德烈清楚這點,所以他與妻子納斯焦娜第一次幽會時,說的第一句話并不是什么思念啊、想死我啊等柔情蜜意的話語,而是“別作聲,你跟別人講起過我在這兒嗎?”兩人的對話緊張而急促,當納斯焦娜問他該怎樣時,安德烈焦躁起來:“我這就告訴你,納斯焦娜,連一只狗都不應當知道我在這里。你要是說出去,我就打死你。打死你,我才不在乎哩……”這不是夫妻之間正常的對話,我們只能理解為這是一個逃兵下意識的內(nèi)心恐懼——怕被外人發(fā)現(xiàn),與親人團聚是他當初從部隊出逃的目的,而現(xiàn)在,親人在眼前時,藏匿自己又成為他新的目標。

        安德烈無退路可走,他現(xiàn)在只有一個辦法活下去,就是躲藏起來,像空氣一樣在這個世上存在。他在人跡罕至的荒山老嶺里東躲西藏,必須防范遇到除妻子之外的任何人。他一面與天寒地凍、缺衣少食、狼獸橫行的惡劣環(huán)境抗爭,一面要受到長夜的寂寞、內(nèi)心的恐懼以及對妻子的期盼的煎熬。一只狼想侵犯安德烈,他與狼為伍,學狼嗥叫,學會了尖利、純正的狼嗥,將狼嚇走,“當他感到十分煩惱時,就打開屋門,朝著原始森林發(fā)出凄厲哀求似的狼嗥聲”。無論多么艱難,時間總在流逝,納斯焦娜再見到安德烈時,他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野人”,發(fā)須長而臟亂,眼神迷茫,脾氣如黑熊一樣暴躁無比。對安德烈而言最大的困難不是生存的問題,而是要活下去,必須躲藏,而躲藏地“活下去”的意義又在哪里呢?別人看不到這個人,聽不到他的聲音,根本不知道有他這個人,可他這個人卻是有的,他不是死人,就是幽靈,就是行尸走肉。真正折磨安德烈的是無邊的恐懼與焦慮。

        保密者的世界。保密者是痛苦的,因為保密者為了保守秘密必須去說謊,裝做若無其事地去辯解,而且還要提防不經(jīng)意間的‘漏嘴”和“露餡”,以及間諜一般地去擺脫別人的調(diào)查和跟蹤。納斯焦娜自從見到逃回來的丈夫后,她的人生境地可以用弘一法師最后遺墨的四個字概括:悲欣交集。這是內(nèi)心復雜、世態(tài)炎涼、情感豐富的四個字。納斯焦娜欣的是無數(shù)次對丈夫的想念終于變做了緊緊的擁抱,悲的是,她要忍受不見天日偷偷摸摸廝守的日子和為丈夫保守秘密所帶來的內(nèi)心焦慮和擔驚受怕。她給丈夫送去彈藥、面粉、燈油,要找理由搪塞公公婆婆,要掩人耳目,在夜深人靜的冰天風雪里精疲力竭地走上一整晚;別人家的丈夫從前線凱旋了,一切歡天喜地,她要在別人家的幸福里流自己悲傷的眼淚;戰(zhàn)爭結(jié)束了,是死是活,總該有個定論了,她要一遍遍跟別人解釋她沒有半點丈夫的消息,還要生活在好事者的猜疑中……納斯焦娜的好友納季卡——丈夫在前線犧牲給她留下了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說,“你不知道,我們心里的一切全都已經(jīng)燒成了炭,再也不覺得痛,而燒焦的東西正在一點一點往下落……”納斯焦娜最好的伙伴也不知道自己的秘密,但是納季卡的言語她怎么會沒有同感呢?小說寫道,“納斯焦娜心情沉重、不安,同時又空虛、落寂——就像一間給搬空了東西的房子,可以隨便怎樣處置它?!眅ndprint

        作者拉斯普京在“躲藏者”和“保密者”兩條分頭前行的線索里,如一個制造悲情的魔術師,他的左口袋掏出的是安德烈的折磨,右口袋掏出的是納斯焦娜的心碎,所以當我的目光跟隨那些像被淚水打濕了的文字移動時,我的心情是無比壓抑和無助的,兩個孤獨的人站到了眾人的對立面,安德烈在廣袤的荒山老嶺一個人躲躲藏藏的畫面與納斯焦娜在眾生喧嘩中不能說話不能哭泣的沉默的畫面,是如此相似,他們一同忍受著世間最深最遠的孤獨。讓人敬佩的是,拉斯普京沒有著意去“煽情”,他忠實了他筆下人物的行動和言語,他有時站出來富有激情的議論分明也帶著他同情的淚水,從這點上來說,拉斯普京稱得上是個有良知的作家。

        直到“躲藏者”與“保密者”頻頻相會的“世界”出現(xiàn)時,小說才擺脫了壓抑、冰冷和無助的氛圍,我們緊張的閱讀才松下一口氣來——納斯焦娜終于找到一個又一個看起來無懈可擊的理由擺脫一切羈絆與丈夫團聚了。一切朝著光亮和溫暖的方向起程,盡管天空依然陰霾籠罩,但“活下去”的曙光開始照耀兩個人的世界。當兩人拋棄了整個世界和世界拋棄了他們時,兩人的相互依存才顯得如此重要。短暫的抱怨和爭執(zhí)之后,他們似乎接受了藏匿與保密的偷偷摸摸的生活,開始用對過去“美好”的回憶來溫暖冰冷的現(xiàn)實。我只能給“美好”加上引號,因為與當下的處境相比,過去的任何平常日子都是美好,在巨大的內(nèi)心壓抑面前,回憶是一劑麻藥,麻痹將要崩潰的生命,只得靠不斷回憶去尋找一種幸福感,找來找去,眼下的處境與過去的生活相比,就像在做一場夢一樣。可以說,安德烈和納斯焦娜是靠這種虛妄的夢在支撐彼此活下去的。他們的幽會,除了靠做夢一樣的回憶來過上有限的“美好”時光外,他們依然在探討明天的路在哪里?納斯焦娜有些天真地想說服安德烈去自首,結(jié)束這種東躲西藏讓人煎熬的日子,哪怕是接受幾輩子非人的懲罰,也要活在光天化日下。安德烈似乎有些動搖,盡管他知道人們能寬容他活下去的可能幾乎微乎其微。

        但是,一件意外事件的發(fā)生擊碎了安德烈和納斯焦娜最后的夢:納斯焦娜懷孕了。為安德烈生下一男半女,曾經(jīng)是納斯焦娜的愿望,她與安德烈結(jié)婚幾年肚子一點響動都沒有,為此安德烈冷淡她,婆婆罵她是“一只不會下蛋的母雞”,納斯焦娜也自責,用繁重的勞作來贖她的“罪過”,盡管懷不上孩子問題究竟出在誰身上,這一點并不清楚,但納斯焦娜仍然認為是自己的錯。如今一個新生命孕育了,納斯焦娜卻高興不起來,她可以為安德烈保守秘密,但一天天隆起來的肚子卻不會,婆婆和村民會譏笑她的不忠,會指責她水性楊花,這些流言蜚語她都能忍受,她唯一不能忍受的是別人會因此找到藏匿的安德烈。納斯焦娜慌了手腳,她找到安德烈,小說這樣寫道:

        “安德烈,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她抱愧地補充說,指望他能開導她?!安恢涝撛趺崔k。我已經(jīng)慌了手腳?!?/p>

        “納斯焦娜,命中注定的事,你再逃也逃不了,”他終于開口回答?!安还苣阍趺催`背它,它還是我行我素,”他憂郁地、深信不疑地苦笑了一下。

        安德烈也為這一消息欣喜,他要納斯焦娜生下他們的孩子,當這一決定不假思索地做出時,另一個決定也有了:他不會去自首。他倒不是怕送掉自己的命,他怕連累他的妻子父母,擔心人家會整她們,而且他擔心孩子一出娘胎,就要背上黑鍋,一輩子也洗刷不掉,一輩子也沒好日子過。無論如何,在兩個人就要崩潰的生命邊緣,一個無辜的孩子拯救了他們,他們決心忍耐,接受命里注定的一切,他們要活下去,堅韌地活下去??墒窍奶旌芸炀鸵獊砼R了,安加拉河兩岸的一切就要醒來,安德烈也要往更遠的地方遷移躲藏了,納斯焦娜要給安德烈送些補給去,并告訴他,村民已看出了些許破綻,他必須馬上撤離。就在納斯焦娜劃船去給安德烈報信的時候,有人告了密,民警跟蹤來了,納斯焦娜無法等到孩子降生,她要保護安德烈,她選擇跳進了冰冷的安加拉河。安加拉河一陣激浪,很快“復又平靜如初,那個地方連一絲痕跡都沒有留下。

        安德烈奔向原始森林里去了,在某個洞穴里,任何一條狗都無法找到他。

        對于所謂幸福的日子和不幸的日子,作者拉斯普京在小說里發(fā)出了這樣的詰問:為什么不容許人們把某一時期的幸福儲存起來,以備后來在另一時期用以減輕沉重的苦難?為什么兩種生活之間總是隔著萬丈深淵?正當你最需要翅膀的時候,你為什么毫不猶豫地就讓人家把翅膀剪掉呢?

        拉斯普京的詰問蘊含著良好愿望,愿苦難可以減輕,愿不幸與幸福隨行。而事實上,當不幸降臨的時候,幸福會跑得不見蹤影,沉重的苦難無可減輕,飛翔的翅膀就會被剪掉,這就是深不可測的不幸。安德烈是不幸的,納斯焦娜也是不幸的,他們被命運攆到一起,如被縛在一根繩索上的兩只不幸的螞蚱,無力且無助,無法按自己的意志生活,但在不幸的日子面前,他們依然作了最后的彈跳——忍受一切,活下去。當然,面臨巨大的不幸和苦難,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不二選擇,毀滅對自己是種解脫,對家人是種折磨,對社會是種放棄;生存對自己是種堅持,對家人是種責任,對社會是種面對,選擇生存必須有忍受煎熬的勇氣和力量,是比選擇毀滅更加艱難的選擇,在“生不如死”的現(xiàn)實中,生比死難,所以我欣賞安德烈和納斯焦娜的選擇,在漫長的“躲藏”和“保密”生活中他們?nèi)淌芰松硇牡募灏荆婷髁嘶钕氯サ姆较?。任何時代任何個人都可能遭遇不幸和苦難,對待不幸和苦難的態(tài)度和方式,依然是彰顯我們?nèi)祟愖咳黄焚|(zhì)的證據(jù)之一,盡管他們的選擇是個人選擇,但我們看到的是人對“活著”的渴望以及“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氣。

        我們可以看到,在安德烈和納斯焦娜身上有一種不可否認的力量,那是對戰(zhàn)爭仇恨的力量和夫妻之間愛情及對生活熱愛的力量,這種力量在男人身上導致他們?nèi)シ纯股畹膲毫?,在納斯焦娜這樣的女人身上它暗示著遭受苦難的無限可能性,正是這種力量主宰著人物,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小說展示出來的生生不息的魅力——人并不是我們本身之外的某些勢力所玩弄的對象,最終,我們的閱讀旅程在壓抑、緊張、傷感和悲痛的氛圍里落實到“愛和美”的希望中,去回味那些意猶未盡的不可言狀的東西。這或許就是悲劇的力量吧,它毀滅的是人生有價值的東西,同時展示的也是人生有價值的東西,鳳凰涅磐了又重生了新的鳳凰。endprint

        “生活不是衣服,無法十次八次地試穿”,既然那身不幸的“衣服”來到了,那就穿上它吧,安德烈和納斯焦娜達成共識,就這樣保守秘密地躲藏在一起,迎接小生命的到來。不管人家是否讓他們活,首先他們自己要先活下去。可是不幸仍然在繼續(xù),后來,納斯焦娜和她肚子里的小生命死了,安德烈還活著,他逃走了,打算繼續(xù)活下去。小說在這里戛然而止,這是一個令人悲痛的結(jié)局,似乎也是故事人物走向的必然結(jié)局。

        納斯焦娜死了。但死并不是她想走的路,盡管死可以讓她無休止地休息下去,忘掉一切,可是她的死并不是為了自己,她的死至少來自兩方面,一是為了丈夫安德烈的“活”;二是被社會道德那塊“紙枷鎖”逼死。在納斯焦娜眼里,丈夫就是丈夫,丈夫并不是逃兵,丈夫的“逃兵”身份只是讓他們的生活變成了苦難,她用死來守護丈夫的秘密,并不是為了偏袒一個逃兵,而是一個妻子對丈夫應有的忠誠和心愛。納斯焦娜去給丈夫報信的途中,身后總有個陰冷的聲音傳來,“她逃不出我們的手掌!”在一個龐大的社會機器的壓逼下,她并沒有屈從,而是選擇了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忠于心中甜蜜的生活。對納斯焦娜而言,她為自己的死,既不感到羞愧也無所畏懼,因為活著是一個五味瓶,任何一只手指伸進去,就是一種味道:活著是甜蜜的——為愛人而活;活著是可怕的——為苦難而活;活著是可恥的——為暴露一個秘密而活。

        我們不禁會問,為了守護一個秘密,我們能走多遠?

        俄羅斯婦女納斯焦娜無疑是一個偉大的秘密守護者,我不知道她緊閉口齒的力量來自何處,但她恪守了一個秘密守護者的鐵定原則,就是不要向除自己之外的第二個人透露秘密。她不僅為外人保守了這個秘密,而且對他們最親近最可憐的老父親也保守了這個秘密,哪怕是她的公公早已看出了端倪,納斯焦娜依然守口如瓶。小說是這樣寫的,“‘他在這兒,納斯焦娜。你別否認,我知道的。你對誰也別說,就對我一個人說實話吧。說實話吧,納斯焦娜,可憐可憐我。我到底是他的父親啊。納斯焦娜被他哀求得有點猶豫了,但終于還是搖搖頭,說:‘你說什么呀,爹?我能告訴你什么呢?——沒什么好說的。連個人影都沒有,是你自己想出來的。沒有?!边@是一種用打碎了牙往肚里吞的痛苦來回絕親情的哀求而守護秘密的。我不知道我們能否做到?我們時??梢月牭饺粘I钪屑讓σ艺f,這個絕密的秘密我只對你一個人說了,你要發(fā)誓保守這個秘密,不要讓第二個人知道啊。其實當甲扭頭就走的沒幾天,天下的人都知道了這個秘密。

        納斯焦娜用自己的“死”守護了丈夫的秘密,這個秘密也會同納斯焦娜一起永沉安加拉河底,不再被人所知。守護秘密最可靠的方式,就是秘密守護者的死亡,死亡可能是自己的選擇,像納斯焦娜;也可能來自他殺,像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白色恐怖”時期被抓的地下黨不交代其他黨員的秘密便會遭來殺身之禍。這兩種因守護秘密的死,都會成為英雄,前者會定義為個人英雄,后者會定義為集體英雄。這兩種英雄都會從人們那里獲得贊許和敬佩,無論你是為誰保守秘密——哪怕是敵人,保守秘密者在道德面前都有一個光輝的形象,因為它代表著忠誠、毅力、獻身等品質(zhì),而告密,便不一樣了,告密者永遠是一個不光彩、委瑣的形象,即使為某種正義而去告密,在人們那里都不會得到信任。納斯焦娜越過船側(cè)而投河的那一瞬間,她一定會像一顆投向人們大腦的核彈一樣,震撼每一個人,并激發(fā)我們?nèi)ニ伎寄切┡c忠誠、勇氣、價值等有關的形而上的大問題,一個人可以為一口氣而活,一個人也可為一個秘密而死。這是一個忠誠度極低、個人主義盛行的時代,納斯焦娜為丈夫的死,或許會讓我們有些反思吧?

        如果我們愿意,我們可以設想小說的另一種結(jié)局,就是納斯焦娜沒有投河自盡,她被民警抓住,并不堪忍受嚴刑拷打的折磨而屈招了丈夫的秘密,安德烈被抓,押上戰(zhàn)爭和道德的雙重法庭,被判死刑,納斯焦娜呢?她生下了她的孩子,與年邁的公公婆婆一起,依然活在這個世上。無疑,這是真實結(jié)局的一種,但它是平庸的,喪失了悲愴和毀滅的力量。我們依然尊重作者拉斯普京對故事結(jié)局的安排,只有這樣的結(jié)局才是偉大的結(jié)局,它讓我們心生哀憐,并捫心自問:為了守護一個秘密,我們會像納斯焦娜用“死”去守護嗎?我們會讓這個秘密永遠成為秘密嗎?

        小說《活下去,并且要記住》1974年先由《我們時代人》雜志連載,后出版單行本。據(jù)說,這個小說發(fā)表后曾在蘇聯(lián)文學界、評論界產(chǎn)生過極大反響,引起激烈爭論,有一種觀點認為:這部小說塑造了“一個消極的形象——逃兵形象”。

        現(xiàn)在看來,這種觀點未免有些簡單,但在當時社會背景下自然有它成立的理由。也許我們現(xiàn)在不認同這種看法——因為所謂的“消極”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似事而非的詞語——對安德烈的逃兵形象,在新的語境下我們或許又有了新的認識。事實上,常讀常新,具有闡釋的多種可能性,正是一部出色小說的品質(zhì)所在,昆德拉說,“偉大的作品(而且正因其偉大)都有未完成的一面。”這也正是經(jīng)典能穿越時空的有力武器。

        安德烈是個逃兵。每個逃兵都有出逃的理由。在前線的三年里,安德烈被認為是最可靠的戰(zhàn)友,參加過夜襲,抓過“舌頭”,多次負傷,多次重返前線,稱得上是個不錯的士兵。人乃血肉之軀,有七情六欲,長時間陷入戰(zhàn)斗旋渦的安德烈逐漸厭倦了戰(zhàn)爭,厭倦了寂寞,他思念妻子,思念父母,渴望平靜。安德烈最后一次負傷后,在新西伯利亞的軍醫(yī)院里躺了近三個月。戰(zhàn)爭很快就要結(jié)束了,安德烈以為出院后會放他幾天假回去看看。與親人會面,已經(jīng)成為他養(yǎng)好傷、活下來的精神支撐。但他的愿望落空了,出院的那一刻,他得到的是回部隊的命令。殘酷和冷漠的戰(zhàn)爭機器碾碎了他唯一的夢,他抱怨和憤恨,家就在附近,他要回家去,“自己去把被剝奪的權(quán)利奪回來”。但真正到了車站上,他猶豫了很久,每個士兵都知道逃兵的后果,但他已沒有回頭路了。最終,安德烈逃向原始森林里去了,雖然沒有被抓住,沒有被審判,但他的生活和內(nèi)心已經(jīng)得到了長久的應有的懲罰。

        從某種意義上說,“逃兵”是個政治概念,它有著相對性,角度不一樣,人們對待逃兵的觀點不一樣。逃兵是違法的,是有罪的,對一個國家、一個政治集團而言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他們需要戰(zhàn)爭,需要永不開小差的軍人;而對普通民眾來說,逃兵是可理解的,是可得到道德赦免的,因為每個父母需要健康平安的兒子,妻子需要丈夫,孩子需要爸爸;對逃兵自己而言,從選擇逃離戰(zhàn)場的那一刻開始,逃跑就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盡管逃亡的生活暗無天日,苦頭吃盡,但大多數(shù)逃兵仍不會后悔,甚至有人表示“今天如果發(fā)生類似的情況,我還會做出同樣的決定”,因為他們認為那不是我應征入伍要干的事情。

        在一個現(xiàn)代社會里,為國家而戰(zhàn)、為正義而戰(zhàn),是一個軍人崇高的使命和榮光,而一旦當戰(zhàn)爭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遭致懷疑,逃兵的人數(shù)勢必增加,以美國為例,越戰(zhàn)時期,美國逃至加拿大的逃兵就達九萬余人;伊拉克戰(zhàn)爭爆發(fā)以來,美陸??蘸完憫?zhàn)隊的逃兵總?cè)藬?shù)高達九千人。盡管美國政府為了殺雞給猴看,重啟清理門戶的內(nèi)部追逃程序,將一批越戰(zhàn)逃兵而今已是五六十的老人重新追捕,把他們投入監(jiān)獄,來警告那些在伊拉克的現(xiàn)役軍人,“如果他們當了逃兵,就是躲到墳墓里也要被抓回來”,但仍然無法阻止逃兵們的腳步,因為這些逃兵們自己會判斷,他們的戰(zhàn)爭是否掛著“國家”“正義”的旗子實質(zhì)是為少數(shù)政客的利益來實施的非人道的、恐怖主義般的殺戮,他們將忠實于自己的良知和人性,不惜頂著“叛國”的指責,冒著被投入監(jiān)獄的危險,逃離戰(zhàn)場。事實上,他們的行為和遭遇已經(jīng)得到家人和旁人的理解,比如21歲的伊凡·布羅貝克是海軍陸戰(zhàn)隊第二團第二營士兵,在逃往加拿大之前給他母親打電話,說他可能很長時間不能再見到她,她當時很難過。但他母親說,“但這總比第二次到伊拉克好多了?!币练驳郊幽么蠛螅畛醪⒉蝗缫?,住在地下室里,房東同情他的遭遇沒有收取租金。

        許多逃兵的故事如此相似,《活下去,并且要記住》里的安德烈也是如此,哪怕許多年過去,那個國家依然在追捕他,他活在逃亡的生涯里,像那條安加拉河,悲的水流成了痛的河,生生不息,傷痛不止。

        石華鵬,文學評論家,現(xiàn)為《福建文學》主編助理。1975年5月出生于湖北天門。2000年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2005年結(jié)業(yè)于魯迅文學院第五屆高級研討(文學理論與評論家)班。1998年開始文學寫作,在《文藝報》《文學自由談》《文學報》《長江文藝》《文學教育》等報刊發(fā)表小說、詩歌、散文、評論100余萬字,出版隨筆集《鼓山尋秋》,評論集《新世紀中國散文佳作選評》。曾獲第五屆冰心散文獎、第六屆冰心散文理論獎、首屆"文學報·新批評"優(yōu)秀評論新人獎、福建省優(yōu)秀文學作品獎、長江文藝雜志社"武當旅游散文獎"、江蘇省第21屆報紙副刊好作品獎等。endprint

        猜你喜歡
        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何為最好的小說開場白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7:06
        小說課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我們曾經(jīng)小說過(外一篇)
        作品(2017年4期)2017-05-17 01:14:32
        妙趣橫生的超短小說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29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閃小說二則
        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 02:39:11
        在线视频观看免费视频18| 被黑人做的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精品少妇ay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免费一区视频|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99久久亚洲精品加勒比| 亚洲综合日韩一二三区|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熟妇人妻AV中文字幕老熟妇| 久久综合一本中文字幕| 久久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看又色又爽又黄的国产软件 | 在线天堂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不卡高清av在线|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在线观看黄|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JIZZJIZZ国产| 精品国产迪丽热巴在线|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欧美日韩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男女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第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99| 日日噜狠狠噜天天噜av| 亚洲中文字幕久爱亚洲伊人 | 三男一女吃奶添下面|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αpp| 日本一区二区三级免费| 亚洲最大免费福利视频网| 好日子在线观看视频大全免费动漫| 日本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专区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