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軍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輝煌于當今、聞名于中外。紫砂陶品種繁多,尤其以宜興紫砂壺造型形象逼真、純樸雅致,融詩、書、畫、印諸藝術于一體,精妙絕倫,具有獨特的中華民族風格,代表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堪稱為中華民族的“國之瑰寶”,深受海內外紫砂陶愛好者和收藏者的青睞。紫砂壺作為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具有豐富文雅的造型語言,經(jīng)歷代藝人的相傳,在造型藝術制作上步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綜觀紫砂壺藝,它不僅有著端莊清麗的迷人風采、氣韻生動的造型藝術,也包含著豐富深厚的文化韻味。宜興紫砂壺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極具代表性的陶瓷藝術瑰寶,它所蘊含的文化藝術博大精深,而且有著海納百川的雅量,吸收多種文化元素,創(chuàng)作出不拘一格、瀟灑自如、精妙無比的壺藝作品,使之具有獵獵招展的氣勢和動人心魄的魅力。
一把紫砂壺,不僅僅是喝茶的容器,它更融合了紫砂藝人的文化底蘊和精神追求,是養(yǎng)眼、養(yǎng)心的藝術品。這款“六方虛扁壺”(見圖1)便體現(xiàn)了紫砂造型的線條之美,融入剛柔并濟的精神氣質和吉祥的文化韻味,傳遞著紫砂壺的雅韻與美感?,F(xiàn)就紫砂“六方虛扁壺”的線條美和內涵美談兩點創(chuàng)作體會。
圖1 六方虛扁壺
六方壺是根據(jù)幾何造型創(chuàng)作而來的紫砂器型,其形體明快挺秀,具有陽剛之氣,棱角清晰,將方器的幾何之美塑造得十分漂亮,六方亦是經(jīng)典方器款型,每款六方造型都達到了方器線條流暢、輪廓分明、平穩(wěn)莊重的規(guī)則要求。這款“六方虛扁壺”展示了方器“以直線、橫線為主,曲線、細線為輔,器型的中軸線、平衡線要正確、勻挺、富于變化”的器型特點,線面挺括、輪廓分明,凸顯出形體優(yōu)美、工藝嚴謹、氣韻生動、造型古樸,作品造型樸實而內斂,看似簡潔卻韻味無窮。
整個器型方圓結合,線條規(guī)整有力,上下結合恰到好處,肩頸過渡流暢而到位,棱線之間壺身飽滿,曲線明晰有力;平底敦實,既給人以蜿蜒拋擲的線條美感,又不失棱角分明的平面之美;六方壓蓋微微隆起,蓋面每道棱線與壺身精確接合,且與六方扁圓壺鈕呼應,工藝細膩精致;一彎流壺嘴呈六方形,明接口亦呈六方形,線條自然延展隱匿于壺身,不露神色中流露出內在骨氣;壺把暗接出呈六方形,壺把角度較小,更舒適,與壺嘴相呼應,更顯端莊氣度。
紫砂壺的藝術價值不僅體現(xiàn)在外在的造型美,更多的需要挖掘其內在人文內涵,創(chuàng)作一把紫砂壺除了講究高超的技巧功力和造型特征外,其出類拔萃的氣質和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亦尤為重要,即形式與內涵一體,真正雅俗共賞。
“六方虛扁壺”在外形上體現(xiàn)了曲直合一、柔中帶剛、剛柔并濟的精神內涵。一味的剛會導致鋒芒過剩、柔和不足;單純的柔,又易導入軟弱無骨、缺乏骨氣的境地?!傲教摫鈮亍钡那本€條接合得恰到好處、渾然天成,線與面之間自然過渡,充分凸顯了剛柔并濟之美。同時,壺身體現(xiàn)出的六方神韻,既有傳統(tǒng)六方的氣勢,又有溫潤的文人雅致,一剛一柔,氣質流露間又蘊含著六方呈祥的美好含義,可探究神思,可寄托愿望,符合人們的審美情趣。
紫砂深受人們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蘊含著我們欣賞追求的各種人文內涵,“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訥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脫俗如衲子”,符合了許多中國人的審美情趣。而“六方虛扁壺”剛柔并濟、氣質卓然、自成態(tài)度、自然清麗,隨性中流露出曲直化骨的氣度和風骨。三兩朋友圍坐品茗時,執(zhí)這樣一把造型秀美的茶壺,必定會有別樣的藝術享受和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