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黎
有些人不拿兩廂車當轎車,還總覺得SUV要是沒有四驅就跟男人不長胡子,貓沒尖爪子一樣別扭。恰巧斯巴魯家正有力獅這么一個將堂堂三廂轎車和四輪驅動合二為一的解決方案,可銷量那叫一個慘。這就有點像歌手吳莫愁,長相不賴,唱功了得,在好聲音舞臺上博得全場喝彩,隨后代言一個接著一個,可到現在還沒有一首知名的單曲,沒有一張像模像樣的專輯。
得此結果背后緣由多半是定位偏差。所謂定位,從廠商一方來講即是車子要賣給什么樣的消費者,他們所要考慮的問題通常包括:目標群體的年齡段,受教育和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以及這些人身上的特質和行為偏好。從消費者一方則是這車有何等特點,能滿足我哪些需求,最后決定是否值得入手。
力獅原本是一款和凱美瑞、雅閣、帕薩特差不多類型的家用轎車,但斯巴魯家獨特的水平對置發(fā)動機外加左右對稱全時四輪驅動系統讓它具備了同級別轎車通常不曾具備的動態(tài)特性,譬如有如高性能車一般的低重心和比前驅車高出不知多少的過彎極限以及匹敵SUV的通過性。所以這臺車理所當然地替掉老掉牙的Leone車系,開始在世界拉力賽的舞臺上續(xù)寫斯巴魯車隊的輝煌。力獅助力科林麥克雷在英國拉力錦標賽上拿下兩屆冠軍。時隔一年后,便將接力棒又傳給了剛剛問世的翼豹。至此,力獅名聲鵲起,成為了運動型汽車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力獅紅火的年代,細分市場這個概念剛剛啟蒙,一些廠商還不愿意為自己的產品貼標簽,什么轎跑、跨界車都只是零零散散的概念習作。他們擔心如果把車子貼上某個標簽,冠以某種名號那將注定小眾,限制了自己的手足,而斯巴魯家也只有力獅一個中型級別轎車,其使命就是盡可能滿足普羅大眾的多方面需求成為家族銷售主力。
過了差不多有十年,細分市場概念在歐美已經被人們所接納,這股春風也隨著全球化的腳步吹到了國內,讓馬自達6紅遍大江南北。此后像君威、蒙迪歐紛紛跟風而且都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喜人成效,楞把一個原本計劃中的小眾市場做成了人人都認可的大眾化市場。
運動轎車這個提法不火也難,因為汽車本身就是個速度機器,甭管表頭是180、280還是380,都能把人類只有8km/h的步伐加速到讓人熱血沸騰的地步,所以運動和汽車這兩個本身就分不開的元素合在一起必定摩擦出火星撞地球般的火花。力獅的光榮歷史再加之工程師賦予它的實力完全可以借助那股東風順水行舟,可事實卻非如此。
我不只一次走進斯巴魯的店面,每次去都能見到力獅展車身下裙邊處擺著一個方方正正的盒子,上面寫的是普通轎車底盤離地低間隙多少多少毫米,SUV是多少毫米,而這臺力獅的離地間隙恨不得比SUV還高。如果是我去買一臺轎車,銷售上來就跟我說這臺轎車的底盤比SUV還高,通過性肯定不差,你想想我會因為這個就買賬嗎?毫無疑問這確實是它的一大特點,就比如我們開兩臺旅行車去太行山自找沒趣之時就帶了一臺力獅作為工作車。“工作車”這三個字就意味著它不僅要裝入載物,干體力活,還需要在面對各式路況和前途未知的情況下頭都不回一下地勇往直前,為身后兩臺嬌氣鬼探探腳下之路是陽關道還是獨木橋。事后證明力獅不僅在應對復雜路面甚至是布滿石塊的荒野道路上通過性能出色,更因其出色的燃油經濟性為我們節(jié)省了不少銀兩,它的確是帶你前去未知的最佳旅伴,但若是換做森林人不是更恰當嗎?
森林人可不能像力獅這樣在無聊之余帶你爽上幾把。就在兩臺旅行車為上雜志封面大擺造型的空虛時刻我找了條砂石路過過拉力癮,看這一板一眼的過彎姿態(tài),即使滑動的碎石不比冰雪上抓地力強多少,前輪依然清清楚楚地指明出彎方向,后輪雖有滑動,但卻緊跟前輪腳步,而且還在源源不斷向地面施加動力維持過彎速度,拉力賽場不正是如此嗎。力獅操起老本行還挺像那么回事,說它是運動轎車我倒愿意為此買單。
好在不出兩個月你將能在斯巴魯的店面見到全新一代力獅,如果不出意外,新車會換裝2.0T發(fā)動機,外形也比現款力獅更年輕,我猜不管廠商會以什么樣的論調定義全新力獅,都掩飾不住它與生俱來的運動特性,既然如此,不妨撒開手腳讓它痛痛快快大干一場,20多萬元的區(qū)間內正差這么一臺動力強勁的四驅轎車來打破前驅運動型車統天下的悶局。如果廠商定位準確,新車不難直戳有家、有子又愛把著方向盤這類為數不少對車抱有激情一票人等的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