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趙毅,1979年生,江蘇江陰人。廈門大學民商法專業(yè)博士,臺灣地區(qū)“國立”中正大學訪問學者,意大利米蘭大學“伊拉斯謨”計劃聯(lián)合培養(yǎng)法學博士?,F(xiàn)為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特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豪律師集團顧問律師。先后在權威、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譯文30余篇,另有6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現(xiàn)主持省部級研究項目2項。目前專注于體育法學研究。
《體育傷害自甘風險與過失關系之解釋論》導讀:
案例是發(fā)生在上海新涇公園的一個青少年業(yè)余籃球比賽致傷案,歷經(jīng)兩審,雖然最終判決結果差異不大,但在法律適用和判決說理上,兩審法院的觀點差異較大。這其中的爭議在于:青少年參加業(yè)余籃球比賽雖屬自甘風險行為,但自甘風險是否必然就是過失,我國法院的立場并不一致。在侵權法理論上,就自甘冒險與過失之關系,存在著態(tài)度模糊的肯定說和折衷說兩種認知。研究者在對判決適用法律與法理的解釋論分析后認為,體育活動有其特殊性,應當?shù)玫角謾喾ǖ奶厥鈱Υ?,在主要的默示自甘冒險情形下,不應認定體育活動的雙方當事人存在過失。
李倩,1982年生,湖南湘潭人,法學博士,現(xiàn)任湖南科技大學法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法與國際私法。曾獲“中華發(fā)展基金會”、荷蘭海牙國際私法項目獎學金,赴臺灣東吳大學法學院、荷蘭海牙國際法學院訪問學習。先后主持省部級研究項目3項,在《體育科學》、《華東政法大學學報》等刊物發(fā)表論文數(shù)篇。
《體育運動中“固有風險”的界定與體育傷害的歸責》導讀:
體育運動傷害常被視為一種特殊的侵權行為類型,自甘冒險抗辯、公平責任等作為過錯原則的例外情形在體育傷害歸責領域的適用較多。但近年來在我國體育侵權的司法實踐中,法院夸大了對“體育特殊性”的考量,而忽略了一般性侵權要素對體育場景下傷害行為的責任認定。由于《侵權責任法》未納入自甘冒險制度,法院常常借助公平責任的適用來實現(xiàn)對損失的公平分攤。這種作法不僅破壞了建立于過錯原則基礎上的侵權法體系的完整性,其在在責任認定上的模糊化也影響了侵權法矯正正義功能的實現(xiàn)。研究者從上述視角出發(fā)對上海新涇公園籃球傷害案判決進行了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