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崇正
在清朝的宮廷紀實繪畫中,帝后的肖像畫數(shù)量相當多,自入關(guān)起的第一代順治皇帝始至末代宣統(tǒng)皇帝止,以及他們的后妃,幾乎都有穿戴整齊的朝服像存世,為我們了解這些帝后的相貌提供了十分準確的形象資料。這其中尤以乾隆一朝為最盛。
乾隆皇帝享年八十九歲,在位六十年,退位后還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在這長達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中,他不斷地請畫家為其畫像,從年輕尚為皇子時的寶親王,一直到老態(tài)龍鐘的耄耋之年,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畫家為其畫像。不僅乾隆皇帝自身留有眾多的肖像畫,他的若干后妃的容貌,也通過這些宮廷畫家之手保留了下來。
乾隆當政的前半期,為乾隆皇帝和他的后妃們畫像的藝術(shù)家中,有一位歐洲畫家,他就是意大利人郎世寧。這位生于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的御用畫家自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來到中國后,就始終沒有離開過他宮廷畫師的崗位,直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去世,他的遺體也埋葬在了遠離他家鄉(xiāng)的中國北京,至今墓碑尚存。郎世寧在宮中擔當了一個非常主要的工作——為皇帝和后妃們繪制肖像畫,從留存下來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工作的成果,并且在清宮內(nèi)務(wù)府的檔案中也有他從事這項工作的記載。
郎世寧是在歐洲接受的繪畫基本功訓練,寫實技藝十分扎實,他逼真的肖像畫與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的興趣兩相吻合,便產(chǎn)生了如此眾多的宮廷肖像畫作品。正是由于乾隆皇帝對郎世寧肖像畫的賞識,所以乾隆前期皇帝的御容和后妃的肖像,絕大多數(shù)都出自畫家郎世寧之手。但是,由于大部分這類肖像畫上均不署畫家的姓名,以至于對這部分肖像畫作者的判斷與辨認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要知道在宮廷中,為皇帝或后妃畫像,供奉畫家雖然感到十分榮耀,但事實上,這又是一件非常卑恭的差事,為了表示對于皇帝和后妃們的尊敬,畫家一般是不能在這些御容畫上署名的。在如今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帝后肖像畫,尤其是朝服像中,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實例。雖然在對這部分作品的判斷與辨認上會造成一些困難,但是在乾隆時期,供奉內(nèi)廷的中國畫家和歐洲畫家畫風上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對于經(jīng)常接觸這部分作品的研究者來說,判斷和辨認也就不是很難解決的問題了。
這里要提到的《純惠皇貴妃像》軸,就是一件乾隆皇帝妃子的肖像畫。該圖為絹本設(shè)色,縱198厘米、橫123厘米,畫幅上既無作者款印,也無清宮收藏印章,只是在人物頭部的右側(cè),有豎寫墨書一行“純惠皇貴妃”,從墨跡看無疑是乾隆皇帝的手筆。我們從史籍上可以知道,這位“純惠皇貴妃”是滿族人,姓蘇佳氏,是蘇召南的女兒,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比乾隆皇帝小兩歲,雍正時是弘歷的側(cè)福晉,在弘歷即位后不久即被冊封為純嬪,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純妃,乾隆十年(1745年)被冊封為純貴妃,至乾隆二十五年(1770年)晉封為純皇貴妃,同年去世,享年僅四十八歲,追謚號為“純惠皇貴妃”。這幅肖像畫是目前所見純惠皇貴妃唯一的朝服像。畫像上乾隆皇帝的手書,應當是純惠皇貴妃去世以后所寫的,表達了他對逝去寵妃的追思。
從這幅《純惠皇貴妃像》軸看,作者諳熟解剖結(jié)構(gòu)。人物面部略有明暗,五官十分清晰,鼻子、鼻翼和面頰部分用色彩渲染,表現(xiàn)出立體的效果,又很精確地描繪了肌肉和皮膚的結(jié)構(gòu);畫中的寶座、地毯頗具前后的透視效果,描繪得很準確。這位皇貴妃的肖像在另外一卷畫幅中也可以見到,那就是收藏于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的《乾隆及后妃像》卷(又稱《心寫治平圖》卷),在始畫于乾隆元年的這卷作品中,起首為乾隆皇帝,純妃則排在第四位。將此畫卷中的純妃與畫軸中的純惠皇貴妃兩相比較,相貌一樣,就是同一個人,只是畫軸中的人比畫卷中的人年紀稍稍大一些;二者繪畫的手法亦相同。而《乾隆及后妃像》卷已是大家公認的郎世寧之作,雖然畫幅上并沒有畫家款印,但是從其明顯的歐洲繪畫風格可以確認是出自郎世寧之手。同樣,在《純惠皇貴妃像》軸上,尤其是對人物臉部的刻畫,也能發(fā)現(xiàn)明顯的歐洲繪畫風格,二者又極為相似,所以有同樣的理由可以確定,這幅畫也是郎世寧的作品。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純惠皇貴妃像》軸的衣紋、寶座和地毯部分,用線條勾勒,具有傳統(tǒng)中國繪畫的特點,應當是郎世寧的中國助手根據(jù)郎世寧的稿本著色補繪的。此外,這幅作品的裝裱還仍然保持著清宮原來的樣式,僅僅失去了天桿和地桿,已屬難得。
類似的后妃朝服像,還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孝賢純皇后像》軸和《慧賢皇貴妃像》軸等。這些畫幅構(gòu)圖格式相同,繪畫風格亦近似,人物面部刻畫細膩,具有明顯歐洲畫法的痕跡,它們應當都是出自畫家郎世寧之手。當然,郎世寧作于乾隆初期的作品,因為畫家年富力強,人物面部的描繪更為細致,而且畫幅的全部都是由郎世寧獨自完成。到了乾隆中期,郎世寧年事已高,他只是繪制人物的面部,而衣飾和背景則由他的中國學生以線條補畫,故在繪畫風格上自然會存在一些差異。
10月,此幅《純惠皇貴妃朝服像》軸將以估價待詢的方式登上香港蘇富比秋拍“大雅雍容─清代后妃肖像”專場,在目前的公開市場中,獨此一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