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平
明初功臣郭德成是安徽鳳陽人,朱元璋的老鄉(xiāng),跟著朱元璋出生入死,一起創(chuàng)立大明王朝。但朱元璋不怎么看重他,劉伯溫、常遇春、徐達(dá)等都有高官厚祿,郭德成卻只是個驍騎舍人,和其功勞不太對稱,但郭德成也不介意,因為性情豁達(dá)的他不怎么看重自己的功名利祿。
朱元璋覺得過意不去,因為郭德成的妹妹是朱元璋的妃子,即寧妃,于是對郭德成說:你功勞大,職位低,我還是給你加官吧。郭德成連連擺手說:別別別,我腦袋瓜不靈活,干不了什么事,“庸暗不能事事”,還是免了吧。
其實,郭德成為人很機(jī)敏,在應(yīng)對危機(jī)和考驗時,也很有一套辦法,腦袋瓜很靈光。舉個例吧,有一回,郭德成入紫禁城,明太祖不知道哪根神經(jīng)不對,居然像個賊似的,偷偷地將兩錠黃金塞到郭德成的袖子里,神秘地說:“拿回去吧,到家里才拿出來,記住啊?!?/p>
這明明是偷大內(nèi)的錢財啊,郭德成袖子里裝著兩錠黃金,心理琢磨開來,到底是遵守原則呢,還是拿著這兩錠黃金呢?到了宮門口的時候,他琢磨明白了,于是打定主意,還是做個有原則有法制觀念的人,趁著穿靴子的時候,故意將兩錠黃金抖落出來。守宮門的太監(jiān)大吃一驚,立即上報,朱元璋說:“沒啥,是我給他的。”
有驚無險之后,有人責(zé)備郭德成不懂事,怎么能將這種皇上給的好處也抖出來呢?郭德成老老實實地說:“皇宮防守如此嚴(yán)密,私自拿著金子出去,這不明擺著是盜竊嗎?我怎么能干盜竊的事情呢?”
郭德成面臨的選擇,其實是原則和利益的選擇。明太祖給他的無非是區(qū)區(qū)兩錠黃金的好處,可是一旦被發(fā)現(xiàn),喪失的則是整個人格,那可不是兩錠黃金能買回來的。這可能是一種試探,但所謂試探,對于沒有原則的人才有效;心中有原則的人,黃金和法律對于他而言,根本不是一個兩難的選擇。最怕的是在原則和黃金之間猶猶豫豫,原則一點(diǎn)點(diǎn)淪喪,在堅持原則上不爽快,最后導(dǎo)致為人處世的不爽快。
堅持原則的人,因為顧慮少,看問題反而會簡單得多,為人坦蕩得多,從而風(fēng)險也相對少得多。
選自2015年6月17日《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