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朵
從事新聞工作已有3年,在業(yè)務(wù)中,我感受最深的,莫過于采訪。我深深地體悟到了前輩教給我們的經(jīng)驗——七分采三分寫。說到底,就是根深才能葉茂。我想,采訪越深,寫出的新聞作品才越有深度。我搞新聞采訪,主要有以下3點體會:
一、真實就是生命。一位老記者曾經(jīng)這樣對年輕記者說:“新聞的真實性,不但關(guān)乎我們報社的權(quán)威性和公信力,而且更加關(guān)乎你自己的個人信譽?!比绾巫龅秸鎸崳科鋵嵑芎唵?,只要采訪時做到不虛構(gòu)浮夸、不以偏概全、不畫蛇添足、不捕風(fēng)捉影,就能保證新聞的真實性。
記得去年7月,我采寫了一篇題為《夏日的勞動者》的長篇通訊,報道了交警、環(huán)衛(wèi)工人、建筑工人、公交車司機等普通勞動者在驕陽似火的烈日下,辛勤工作的場面。采訪初期,我就琢磨,如何讓觀眾看過新聞后,認(rèn)為我所報道的事情是真實的,在采訪前,我做了充分的準(zhǔn)備工作。每采訪一位勞動者,我都要跟他們在一起親身體驗,深刻體會他們的艱辛。在采訪交警時,我選擇了女交警作為采訪對象,她們告訴我,天氣特別熱的時候,鞋跟都有可能被路上的柏油粘掉,這雖然很生動,但缺乏說服力,于是,我拿出先前準(zhǔn)備的溫度計進行測量,當(dāng)日地表溫度居然高達44攝氏度,用數(shù)字來表述,讓觀眾體會得更深刻,也能感受新聞的真實。在采訪中,我以事實為根據(jù),進行了客觀的報道,既沒有把她們的工作夸大,也沒有掩蓋她們的艱辛,做到客觀、真實。
二、厚積才能薄發(fā)。新聞采訪也不例外。我第一天開始做記者的時候,就聽老記者們說過這樣的話:“新聞采訪,猶如采購員去街上買菜,不是見什么菜就買什么菜,而是要挑選精品,采買顧客喜愛吃的蔬菜?!碑?dāng)時聽了此話,自己也沒有好好琢磨一番。眼下,隨著“新聞齡”的增加,用實踐證明了這確實是老新聞工作者的實踐結(jié)晶。如今的體會更深刻,鞭策我不斷前進。
三、選準(zhǔn)新聞角度。我認(rèn)為,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就要有很強的新聞敏感,哪些新聞可以進行深入挖掘,哪些事件是老百姓格外關(guān)注的,作為記者要力圖從廣闊的社會背景中,捕捉具有價值的新聞。對重大事件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報道,并且不斷向事件的廣度和深度挖掘。這就需要記者獨具慧眼地去分析判斷選擇新聞的角度。
在采訪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記者要發(fā)揮兩只眼(多看)、兩只耳(多聽)、一雙手(多記)、兩條腿(多跑)、一張嘴(多問)的作用。聞、聽、看、記、想是采訪中5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這是作為一名記者的真本領(lǐng),只有采訪成功了,才會有客觀真實的報道,才會寫出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才會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