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中,李玉峰,董文輝,戶相英,劉躍華
(許昌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河南 許昌 461000)
櫟屬新害蟲
——潛吉丁研究初報
李俊中,李玉峰,董文輝,戶相英,劉躍華
(許昌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河南 許昌 461000)
潛吉?。═rachys sp.)是許昌市近年新發(fā)現的嚴重危害槲櫟(Quercus aliena Bl.)、麻櫟(Q.acutissima Carruth.)和栓皮櫟(Q.variabilis Bl.)的一種食葉害蟲。該文對其形態(tài)特征和生物學特性進行了報道,為其防治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櫟屬;潛吉?。恍螒B(tài)特征;生物學
襄城縣紫云山森林公園位于襄城縣西南部、伏牛山東端的淺山區(qū)。東經113°24′,北緯33° 46′,海拔高度240~300m。主要樹種為槲櫟、麻櫟、刺槐等。2006年,林場職工發(fā)現有一種小甲蟲嚴重危害槲櫟葉片,邀請許昌市森防站技術人員鑒定害蟲指導防治,當時僅見成蟲,對其其它蟲態(tài)、生活史、生活習性等生物學特性缺乏系統的觀察,暫定槲樹葉甲。2014年,許昌市森防站與國有襄城縣林場等單位合作,開展科技攻關,設立測報點對其生物學特性做了較為系統的觀察研究。在河南農業(yè)大學植保學院蔣金煒教授的指導下,拍攝了各種蟲態(tài)、危害狀及顯微照片。西華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石愛民教授鑒定標本、指導修改論文,查閱了大量資料,初步定為潛吉?。═rachys sp.)。目前,國內未見公開報道。本文對其調查研究結果進行總結。
屬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科Buprestidae,潛吉丁屬Trachys。
2.1分布
目前僅發(fā)現于許昌市襄城縣紫云山森林公園。其他地方未見報道。
2.2寄主植物
槲 櫟 (QuercusalienaBl.)、 麻 櫟(Q. acutissima Carruth.)、栓皮櫟(Q.variabilis Bl.)。
2.3為害
成蟲危害嫩葉、葉片,被害葉片呈篩網狀(見圖1)。幼蟲潛入葉肉為害,幼蟲期、蛹期均在葉內,葉片被害部位干枯,嚴重時影響光合作用和景觀。
圖1 成蟲危害狀
3.1成蟲
體長5mm,體寬3mm。體黑色,具暗金屬光澤(見圖2)。頭短而小,臉頰上有黑色顆粒點,被黃白色短絨毛。頭頂寬,前凹陷可隱頭,兩側有黑色顆粒,中部有較多黃白色短絨毛。觸角黑色,較短,末5節(jié)鋸齒狀(見圖3)。前胸背板中部有金黃色絨毛形成的近菱形斑,與兩側半月形黃色絨毛斑相接;其他部分黑色,具顆粒;后緣有一條黑色長“v”型波狀帶與鞘翅相接。鞘翅黑色,被黑黃相間的短絨毛,基部最寬,向端部漸窄,末端弧形。小盾片黑色,極小,三角形。鞘翅沿中縫線有一條黃白色縱帶,每片鞘翅中部各具一條黃色絨毛形成的“龍”字型的縱帶。翅后部各有兩條金黃色絨毛形成的“m”形波狀橫帶,末端黑色。腹板黑色,具顆粒狀突起。足較短。雄成蟲較雌成蟲略小,末部略尖,顏色較暗(見圖4)。
圖2 成蟲
圖3 頭觸角
圖4 成蟲交尾
3.2卵
卵圓形,直徑1.5mm,初產時無色,晶瑩透亮似小水珠,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變?yōu)楹谏ㄒ妶D5)。
圖5 卵
3.3幼蟲
成熟幼蟲體長7~10mm,白色,體扁形。頭極小,紅褐色。胸部寬大,隆起。腹部11節(jié),呈念珠狀,逐步變窄,中間有一黑線貫穿至尾部(見圖6)。
圖6 幼蟲及危害狀
3.4蛹
體長3~5mm,紅褐色,裸蛹,紡錘型,尾部略尖(見圖7)。
圖7 蛹
據2014年初步觀察,該蟲在許昌1a發(fā)生2代。以成蟲在樹下草叢中越冬。3月下旬,越冬成蟲開始出蟄上樹,3月底進入越冬成蟲出蟄高峰期;4月14日調查成蟲開始產卵,卵產在葉片正面,散生,4月下旬進入產卵盛期,卵歷期平均21d;5月上旬第1代卵開始孵化出幼蟲,5月中旬進入孵化盛期,幼蟲歷期大約20d;5月下旬幼蟲開始化蛹,5月底進入化蛹盛期,蛹歷期大約15d;6月上旬蛹開始羽化出第1代成蟲,6月中旬進入羽化盛期;6月底成蟲開始產卵,7月上旬進入產卵盛期,7月中旬卵孵化出第2代幼蟲,7月下旬幼蟲開始化蛹,7月底至8月初蛹羽化為第2代成蟲。9月25日調查發(fā)現還有成蟲仍在危害,成蟲期可達50多天。9月下旬成蟲開始下樹越冬(見表1)。
表1 許昌市櫟潛吉丁生活史
成蟲不善飛行,有群居性,有假死性,趨光性不強,喜食嫩葉。危害期較長,可達1個多月。
卵產于葉片正面,單粒散生,1片葉上可產多粒,數量不等,少的1~5粒,多的達5~10粒,卵孵化率較高。
幼蟲潛入葉肉組織,造成葉片上下表皮分離,排糞、蛻皮、化蛹均在葉內,羽化后鉆出葉片。
該文對櫟潛吉?。═rachys sp.)形態(tài)特征、生物學特性做了初步的觀察研究,種名還需要專家做進一步鑒定。生物學習性、幼蟲齡期、發(fā)生規(guī)律、防治技術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致謝:河南農大植保學院蔣金煒教授指導研究、拍攝照片,國家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張春美教授、西華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石愛民教授鑒定標本、指導修改論文。
[1]張巍巍,李元勝.中國昆蟲生態(tài)大圖鑒[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
S433.5
A
1002-3356(2015)05-0038-03
201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