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勇
唐初的某一天,一位御史遵照圣旨去查辦李靖謀反案。
御史認為:李靖是岐州刺史,才兼文武,曾為大唐王朝立下赫赫戰(zhàn)功,是數一數二的大功臣,而且一向為人忠義,奉公守法、體貼百姓,怎會謀反呢?但是,如果直接為李靖鳴冤,不僅不容易打動正在氣頭上的唐高祖,自己也可能被視為同謀。經過分析,他認為控告人有誣告嫌疑,便請求皇帝批準控告人一同前往岐州,并想了一招試探控告人的誣告與否的方法。
一天夜里,“專案組”在驛站歇息,突然,負責保管文書的隨從慌慌張張報告,說自己疏忽,不慎將控告人所寫控狀弄丟了。御史一聽,“驚懼異?!保舐暢饬R。罵不解恨,他還操起馬鞭狠狠抽打隨從。
罵也罵了,打也打了,事已至此,御史嘆了口氣,對一直在旁的控告人說:“控狀丟失,一旦朝廷知曉,恐怕我等難逃與李靖勾結嫌疑,性命難保??!”控告人趕緊問有何良策?御史壓低聲音,說:“煩勞你重寫控狀,權當未丟,我等照常前去岐州查辦。”控告人于是鋪紙研墨,提筆重新寫了一份控狀,交到御史手中。
御史拿到新控狀,立刻吩咐隨從取出藏起來的舊狀,仔細比對,發(fā)現(xiàn)前后內容出入極大,當即命人將控告人捆綁,并帶“專案組”迅速返回京城。
御史上奏高祖:“若李靖謀反屬實,則不管何時何地控告人所寫控告狀都應一致。如今內容相差甚大,足以證明控罪乃憑空捏造?!备咦媛犃T,也是“大驚”,立即命人審訊控告人。結果,控告人對所犯誣告罪供認不諱。
選自《新智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