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星鐸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2015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王泱攝影)
中國政府“友誼獎”是中國政府為表彰在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而設立的。2015年,共有來自21個國家的50名外國專家獲得“友誼獎”。自1991年以來,共有來自68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449位外國專家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
“我在電視上經(jīng)??吹娇偫恚@次近距離接觸,令人激動與難忘?!毙や撌堑溂A人,化工專業(yè)技術、非常規(guī)油氣技術研究專家,中國海油研究總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他是2015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之一。本年度共有來自21個國家的50名外國專家獲得“友誼獎”。
回想當時的情景,肖鋼難掩激動的心情:“總理平易近人、風趣幽默,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英文如此之好,用詞專業(yè)、發(fā)音標準、風度翩翩,在與外國專家們的交流互動中展示了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極高素養(yǎng)和風采?!?/p>
9月30日下午,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榮獲2015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的外國專家及其親屬。
總理的開場白一下子抓住了來自五大洲21個國家專家們的心:“剛才與我握手的專家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政府‘友誼獎’在國際上可能沒有諾獎名氣那么大,但卻代表了13億中國人民!”
“我還看見《柳葉刀》主編也在這個行列中。這樣一份國際知名醫(yī)學雜志的主編榮獲‘友誼獎’,說明中國的科技創(chuàng)新正在向世界前沿逼近,也說明國際上著名的科學機構正在與中國進行深入合作?!崩羁藦娍偫硖貏e提到的這位《柳葉刀》主編是理查德· 查爾斯·霍頓(Richard Charles Horton),他目前還擔任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顧問。
李克強指出,當前中國正在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倡導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調動社會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使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由過度依賴自然資源轉向更多依靠人力資源,推動實現(xiàn)更高質量、更優(yōu)結構、更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歡迎外國人才在中國為志趣而創(chuàng)新,為發(fā)展而創(chuàng)業(yè),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
李克強說,中國政府努力保障外國人的合法權益。我們實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破除阻礙人才流動發(fā)展的體制機制桎梏,提供更多國際化、個性化的服務,在簽證、居留等方面創(chuàng)造更加寬松和便利的環(huán)境。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外國人才承擔國家科研項目、參與國家科技獎勵評選、評定專業(yè)職稱資格、評選外籍院士等,對中外人才一視同仁,為各類人才提供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自主創(chuàng)新的條件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環(huán)境。希望外國專家繼續(xù)為中國的發(fā)展建言獻策,作出特有的貢獻。
肖鋼用“踏實”二字來形容自己聽過李克強總理講話后的內心感受:“聽了總理的講話,我的心里更踏實了,講話令包括我在內的外國專家們歡欣鼓舞,我深深感覺到回國服務不但是正確的選擇,而且也趕上了大好時機。有這樣好的政策和環(huán)境,我就踏實地奉獻我自己的能力就好了!”
來自非洲喀麥隆的英薩·加爾巴(I n o u s s a Garba)是項目管理、市場營銷領域專家,現(xiàn)任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項目經(jīng)理。他說:“我從來沒有想象過我能和李克強總理握手,并進行直接的談話。更令我激動的是,他在發(fā)表演講的時候提到了我。我很感謝他對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的支持和鼓勵。這將激勵我今后繼續(xù)努力,讓更多中國人了解非洲,也讓更多非洲人了解中國?!?/p>
另一位來自非洲的獲獎專家是法迪利·雅費·姆鵬杰(Fadhili Japhet Mpunji),他來自坦桑尼亞,是新聞廣電傳媒領域專家,現(xiàn)任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東非斯瓦希里語首席播音員。他回顧當時的情景也很激動:“我第一次跟總理近距離接觸,能聽到他對在華專家和工作者的發(fā)自內心的評價,我很開心。通過翻譯聽到他講話,和直接聽到他本人講話是不同的感受?!?/p>
美籍華人專家陳依軍是生物制藥專家、美國羅格斯大學藥學院客座教授,現(xiàn)任江蘇省僑聯(lián)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藥科大學特聘教授,他對總理講話的印象是“親切隨和,實事求是,深受鼓舞。正視問題,探討對策,展望未來,充滿信心,展示了大國風范。”尤其是總理最后特別提到歡迎各位專家對中國政府工作提出意見、建議甚至是批評,陳依軍認為,如此海納百川的胸懷,將進一步吸引和激勵更多的外國專家來華為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作出貢獻。
總理講話中提到的《柳葉刀》雜志主編霍頓認為:“中國領導人和中國人民的開放心態(tài),不僅有益于中國,也有益于世界?!?/p>
來自美國的克雷格·卡梅隆·梅洛(C r a i g Cameron Mello)是200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獲得者,他說:“總理提到中國最重要的財富就是廣大的中國人民,中國也需要進一步發(fā)掘這些財富。我很看好中國未來的創(chuàng)新能力,它具有內生動力,這對于全世界也是個好消息?!?/p>
美國專家梅洛也是2015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頒獎大會的三位發(fā)言嘉賓之一。
頒獎大會于9月29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大會上發(fā)言,他指出,每年60余萬來華工作的外國專家,已經(jīng)成為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國政府和人民將永遠銘記外國專家為中國發(fā)展進步做出的積極貢獻和對中國人民的深厚情誼。
馬凱在發(fā)言中強調,中國經(jīng)濟進入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時期,為外國專家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難得機遇,熱忱歡迎國外各類優(yōu)秀人才積極投入其中,做中國經(jīng)濟實現(xiàn)“雙中高”的推動者,“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參與者,“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chǎn)能合作的促進者,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國政府將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引才政策,開辟高效便捷、公開透明的用才通道,完善知識產(chǎn)權、收益分配等惠才機制,營造和諧包容的愛才環(huán)境,為外國專家施展才華、實現(xiàn)夢想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
來自德國的阿爾弗雷德·奧托·繆克(Alfred Otto Mueck)是國際著名婦產(chǎn)科專家,現(xiàn)任德國圖賓根大學教授、首都醫(yī)科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客座教授和內分泌科榮譽主任,他與記者分享了聽到馬凱副總理發(fā)言的感受:“當我聽到馬凱副總理告訴我們,每年有60余萬外國專家在中國工作時,我特別驚訝。我覺得自己能獲得這個獎項特別榮幸,他還說有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會和杰出外國專家召開座談會,聆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我希望在未來我也能參與到這樣的會議中,因為在我的研究領域——醫(yī)院的公共服務,尤其是關于女性健康方面的,我有一些想法,我也想要進一步幫助改善中國婦女的健康狀況。我想這對中國進一步解決醫(yī)療問題、女權問題和其他與女性相關的問題都會有益。”
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為2015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頒獎(王泱攝影)
“友誼獎”頒獎大會的三位發(fā)言嘉賓分別是美國專家梅洛、荷蘭專家奈斯安、印度專家拉維普拉卡什·辛格。
美國專家梅洛說:“科學是一項激動人心的,甚至可以說是美妙的,全人類共同的事業(yè)。”在他看來,人類作為一種物種,擁有共同的歷史淵源,作為同在一個小而脆弱的星球上的居民,也擁有共同的命運。他認為,中國具有最珍貴的資源:充滿活力、熱情、努力工作并且謙遜的人民。他建議說:“如果中國可以確??蒲匈Y金支持最聰明、最富活力的科學家,通常是年輕科學家,相信中國很快會在科學突破和技術發(fā)展上超越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國家?!?/p>
荷蘭專家奈斯安第二個發(fā)言。她是教育領域專家,現(xiàn)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全球策略總監(jiān)、國家外國專家局特聘建言專家顧問。她表達了自己獲獎的激動心情:“融入并分享中國的友誼讓我深感榮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同事們會在校園的走廊里攔住我,告訴我全校都以我獲獎為榮,而這也進一步增加了我的自豪感?!蹦嗡拱舱J為,“一切皆有可能”是當前中國的真實寫照,她直言:“世界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的發(fā)展,所以這種智慧和奮斗精神必將惠及全球,并推動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弊鳛閲彝鈬鴮<揖制刚埖耐鈬鴮<医ㄑ晕瘑T會專家顧問,她表示,將與眾多中外專家齊心協(xié)力,為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第三位發(fā)言的拉維普拉卡什·辛格來自印度,他是一位農(nóng)業(yè)專家,曾任中國新疆農(nóng)業(yè)科學院技術顧問。他謙虛地說:“這次獲獎要歸功于眾多的中國農(nóng)業(yè)科研工作者,特別是過去30年來我有幸與之合作過的同仁們?!彼治稣f,預計2050年,也就是35年后,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如極端天氣頻發(fā)、水資源枯竭、驟冷驟熱等,要解決20億新增人口的吃飯問題,將面臨巨大挑戰(zhàn),這需要提前規(guī)劃,未雨綢繆,以避免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糧食短缺及饑餓問題。他認為,這樣的挑戰(zhàn),當代年輕的中國科學家責無旁貸,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著他們。他表示,將繼續(xù)加強與中國的合作,分享科技成果。正如他在發(fā)言結尾引用的中國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p>
9月30日上午,2015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外國專家參觀了盧溝橋及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
喀麥隆專家加爾巴對盧溝橋非常熟悉:“盧溝橋又叫作馬可波羅橋,非常有名,最初建于1189年,是金代皇帝建造的,由其繼任者完成。這座橋表明了,即使是在當時,中國的工匠也已經(jīng)掌握了先進的技術和知識,今天的中國工程師們也是如此?!闭劦絽⒂^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的感受,加爾巴說:“這里記錄了當年侵華日軍對中國人民所犯下的罪行。同時,我也為中國人民的勝利感到自豪,和平對于中國,對于世界所有的人民都很重要。”
德國專家繆克很了解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因為之前已經(jīng)到這里參觀過兩次了。他說:“我的朋友托馬斯·拉貝的祖父是約翰·拉貝。我對那段歷史尤其是南京大屠殺非常了解。這些地方承載的回憶太恐怖了,最開始我連想都不敢想這些事,但是它們都真實地發(fā)生過,并且永遠不會再次發(fā)生?!彼J為,牢記歷史很重要。在參觀途中,他看到現(xiàn)場有很多孩子,他開始的時候覺得孩子們不應該接觸這些,“但是從另一方面而言,他們又必須了解這些歷史,了解戰(zhàn)爭的殘酷性,珍愛人類的和平和友誼。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明白:中國的政策制定不僅僅是為了中國的發(fā)展進步,也是為了維護世界的穩(wěn)定。”繆克說。
澳大利亞農(nóng)業(yè)專家大衛(wèi)·羅納德·坎普(David Ronald Kemp)對這次參觀也印象深刻:“我在20世紀60年代學歷史的時候,了解到了很多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的抗日戰(zhàn)爭。還有一點,展板上的那些英語注解非常好,這都有助于我們對那場戰(zhàn)爭有一個廣泛的了解?!?/p>
丹麥籍華人專家肖鋼是第二次到盧溝橋與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參觀,印象依然深刻:“我從小生長在中國,雖然多年在國外學習和生活,但愛國之心有增無減。重溫當年那段國恥歷史,更讓我意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p>
“正值新中國成立66周年,宴會上所有人舉杯共?!鎳睒s富強,各族人民幸福團結,為了中國和世界的友誼,干杯!’——我將永生難忘!”德國專家繆克談到國慶晚宴時這樣說。
9月30日晚,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慶晚宴。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中外人士歡聚一堂,共慶2015國慶佳節(jié)。2015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及眷屬也應邀參加了晚宴。
“能夠與習近平主席等國家領導人共進晚宴是我終生難忘的事件,習主席給我的印象是莊嚴、穩(wěn)健、溫和、睿智和帥氣。當時我心底涌出一段贊嘆,趕緊寫在紙上:‘國有正法,治國安邦,君有厚德,社稷自穩(wěn);恩威并重,四夷自服;海納百川,天下歸心?!钡溂A人專家肖鋼說。
坦桑尼亞專家法迪利·雅費·姆鵬杰說:“突然看到習近平主席的時候,我和其他獲獎專家都特別感動。因為我們知道他那幾天在美國做國事訪問,所以沒有料到會見到他。沒想到他回國了,還參加了這次晚宴,我們很驚訝。像我這樣的普通人,能在人民大會堂跟中國杰出的領導人坐在一起,這是極大的榮譽。我已經(jīng)和我的讀者以及聽眾朋友們分享了這個喜訊,也分享了中國對外國專家的重視。我也收到了來自CRI國內外同事的祝賀?!?/p>
喀麥隆專家加爾巴說:“我能和習近平主席坐在同一個大廳里,這是莫大的榮幸。中國能有這樣一位領導人十分幸運,因為他在全世界都受到尊重。他的和平發(fā)展、增進友誼和雙贏合作的理念振奮了世界人民?!?/p>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來自喀麥隆的專家有一位美麗的中國妻子和一個漂亮可愛的女兒,“友誼獎”頒獎活動期間,他都帶著她們一起,分享自己的榮譽。對于加爾巴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榮譽與肯定。而對于他5歲的女兒小馨慧來說,她雖然理解不了“友誼獎”的含義,在她看來爸爸可能就是得了一個冠軍,但無論如何,這幾天她和經(jīng)常出差的爸爸有了更多在一起的時間,一起去大會堂,一起去盧溝橋,一起參加她不知是什么的大活動,一起去吃好吃的晚餐,她是快樂的,對她而言,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爸爸去哪兒”。
獲獎專家在盧溝橋留影(王泱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