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槲
我國北方生長的槲寄生,和南方生活的桑寄生,都是寄生的小灌木,相互媲美。它們身上都長有一個奇怪的器官——吸根,能插進寄主干枝內吸取水分和養(yǎng)料。
秋風蕭瑟,樹葉凋零,飄落地面,那些落葉樹木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樹干和枝條。但是,在山野里,有些樹木,遠遠看去,一叢叢的綠葉依然附著在枝干上,既不枯萎,也不凋落。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這是槲寄生和桑寄生所透露出的濃綠春意。在榆樹、槲樹和楊柳上,常常有槲寄生寄生著;在桑樹、樸樹、茶樹和栗樹上,常常有桑寄生寄生著。
槲寄生和桑寄生同是桑寄生科的小灌木,對植物有害,可是它們又是著名的中草藥,對人類有用。用槲寄生的莖、葉做藥,可以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還有安胎催乳的功效。桑寄生的莖、葉也可做藥,可以祛風除濕,還有強身、安胎的功效。
槲寄生長在樹上,吃在樹上,奇怪的是,它是怎樣跑到樹上去的呢?原來,它結的果實,是鳥兒最喜歡吃的一種,果肉富有粘性,膠在鳥嘴上,不容易脫落。鳥兒感到不自在,就用嘴在樹皮上的裂縫間東擦西啄,想把它剔除下來,種子就落到了樹蓬里。有時,鳥兒把槲寄生的果實囫圇吞下去,種子在肚里沒消化掉,隨著鳥糞一起排出體外,偶然落在樹上。鳥兒擔當了槲寄生的“播種”工作。
種子在樹縫中萌芽抽出黃綠色的莖,一而再,再而三的左右分叉。分叉的枝端長著一對肥厚而有光澤的葉子。它含有葉綠素,同普通的植物一樣,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要的養(yǎng)料。
槲寄生名為寄生,也是“寄人籬下”的。它的吸根深入到寄主的形成層里,奪取寄主的養(yǎng)料。
暮春季節(jié),槲寄生圓柱形莖的分叉處,枝梢上綻開出米黃色或肉色的花,結出球形的果實,有豌豆般大小,半透明,熟了的時候呈現(xiàn)出橙紅色,富有粘液。
槲寄生和桑寄生,既有獨立生活的“本領”,又要靠寄主來維持生命,是種半寄生的植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