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張福洪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通信工程學院,杭州310018)
王燕(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無線通信;張福洪(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無線通信、移動通信。
引 言
本設計主要介紹一種基于OMAPL138雙核通信的握手機制。在ARM 端運行Linux系統(tǒng),主要處理人機交互任務;而在DSP端運行SYSBIOS,進行實時處理。
OMAPL138 是 一 款 集 成 了 ARM926EJ-S 和TMS320C6748DSP的雙核處理器。ARM926EJ-S內核采用流水線結構,因此,處理器和存儲器系統(tǒng)的所有部件都可以連續(xù)的工作,DSP核采用了一個2級基于高速緩存的架構[1]。此 外,OMAPL138 還 包 括 了 一 系 列 的 外 設,ARM 和DSP可以獨自操作這些外設。OMAPL138平臺的雙核通信基礎是中斷和內存共享。
OMAPL138 雙核處理器的內部系統(tǒng)框圖如圖1所示。
以OMAPL138為硬件平臺設計雙核通信,具有以下幾個優(yōu)勢:
①開放性好。OMAPL138 平臺是一種開放式體系結構,具有標準化的接口,可使用第三方開發(fā)的新功能與新程序;并且,其標準接口允許軟件很容易地在不同平臺間移植,設計代碼可重復使用。
②可編程性好。OMAPL138 的兩個微處理器核均可編程,只需改寫程序就能完全改變OMAPL138平臺的功能。
③功耗低。OMAPL138 將ARM 核和DSP 核集成在一個芯片中,大大降低了額外功耗,且各部分的時鐘管理相互獨立,可有效控制功耗[3]。
④系統(tǒng)啟動后兩核單獨運行。
雙核通信需要3個系統(tǒng),即Windows系統(tǒng)、PC Linux系統(tǒng)和ARM Linux系統(tǒng)。
本設計PC 機采用Windows7+VMware 虛擬機+Linux的開發(fā)環(huán)境,其中VMware采用的是8.0 版本,Linux采用的是ubuntu-10.04.4桌面版。
在開發(fā)之前,還需要建立一個交叉開發(fā)環(huán)境,這是一套由編譯器、鏈接器和libc庫等組成的開發(fā)環(huán)境。其開發(fā)模型如圖2 所示。
圖1 OMAPL138雙核處理器的內部系統(tǒng)框圖
圖2 交叉開發(fā)模式
圖2中,TARGET 是目標板,HOST 是開發(fā)主機。在開發(fā)主機上,可以安裝開發(fā)工具,編輯、編譯目標板的Linux引導程序、內核和文件系統(tǒng),然后在目標板上運行。這種在主機環(huán)境下開發(fā),在目標板上運行的開發(fā)模式叫做交叉開發(fā)[4]。
構建交叉開發(fā)環(huán)境,首先要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然后需要在環(huán)境變量PATH 中添加路徑,該路徑必須是工具鏈的安裝路徑。
系統(tǒng)需要預留內存用于雙核通信,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由于SEED-DIM138的DDR 只有64 MB,因此在本設計中Linux內核只管理從0xC000 0000開始的32 MB的內存,剩下的從0x C200 0000~0x C3FF FFFF 的32 MB的內存留給SYSLINK 用于雙核通信。
本設計用到的DSP 端開發(fā)工具包括: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CCS),多線程、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SYSBIOS),第三方算法庫標準(eXpress DSP Component,XDC)。ARM 端開發(fā)工具包括:Linux、交叉編譯工具。除此之外,還要用到的軟件開發(fā)工具是SYSLINK 和IPC。
為了縮短開發(fā)時間,還安裝了多核軟件開發(fā)組件——MCSDK,有助于在統(tǒng)一平臺上使用SYSBIOS或Linux。
Windows工作臺通過串口和JTAG、網口與SEEDDIM138開發(fā)平臺連接。配置PC機端的超級終端,設置串口參數(shù):波特率為115 200,數(shù)據位為8,奇偶校驗無,停止位為1,數(shù)據流控制無。打開Windows PC機串口控制臺,連接串口。開發(fā)板撥碼開關撥到100 011,上電后,將編譯好的內核和文件系統(tǒng)下載到開發(fā)板,并設置內核啟動參數(shù)如下:
然后保存,復位開發(fā)板從NAND FLASH 啟動,并加載jffs2文件系統(tǒng)。
開發(fā)板啟動完成后,使用tftp服務將在ubuntu下編譯好的SYSLINK 驅動下載到開發(fā)板上,使用如下命令手動加載驅動:
本設計中用一個簡單的LED例程設計雙核通信。在例程中對外部內存的分配如表1所列,這部分內容在cfg和bld文件中進行配置。
表1 外部內存分配
軟件設計基本代碼流程如圖3 所示。軟件設計中,DSP核的處理器ID 為0,ARM 核的處理器ID 為1,DSP端調用IPC 模塊的MultiProc.h中的MultiProc_getId()函數(shù)獲取HOST 端的ID,HOST 端使用同樣的函數(shù)獲取DSP端的ID,以此作為通信的基礎。通信交互流程可以看做是一種“乒乓”操作,最后還要釋放資源。本設計要完成的操作是,在程序中通過對LED 對應的GPIO 相關寄存器配置使2個LED 連續(xù)閃爍2次,再分別依次點亮2個LED,最后依次熄滅2個LED。設計中要用到的API如表2所列。
圖3 軟件設計基本代碼流程
表2 API分配表
在OMAPL138 的ARM Linux 操 作 系 統(tǒng) 中,SYSLINK 提供了一個“slaveloader”組件來加載、啟動、停止DSP處理器,設計了對DSP 核的管理,同時也是使用“slaveloader”組件來運行SYSLINK 示例程序。
將編譯好的應用程序下載到開發(fā)板,運行后編寫run.sh腳本,即實現(xiàn)了雙核通信的過程。腳本的內容為:set-x?
基本流程是:ARM 端啟動DSP并加載.xe674格式的SYS/BIOS 文件→啟動ARM 端應用程序→關閉DSP核。
結 語
本設計完成了一個簡單的雙核通信過程,為復雜的雙核通信,如A/D 數(shù)據采集和FFT 運算奠定了開發(fā)基礎,在工程上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1]劉紀紅,葉檸,尚奎.DSP+ARM 雙核處理器OMAPL138開發(fā)入門[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2]林淦,劉建群,許東偉.OMAPL138的雙核通信設計[J].機床與液壓,2014(22):146-149.
[3]曾曉曉.基于OMAP-L138 的數(shù)據存儲和實時成像系統(tǒng)[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
[4]祝夏雨,熊九龍,王志虎,等.達芬奇平臺的嵌入式Linux圖像采集與顯示[J].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2014(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