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蓓蓓
閱讀是船帆,它可以承載我們在精神世界橫渡萬水千山。就如同哈維蘭所說:“良好的閱讀對于心靈就如良好的眼鏡對于眼睛一樣,它帶你遍及于生活的細微之處?!钡窃谝酝母咧姓Z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屈就高考壓力,迎合應試教育,一直是偏重可量化的基礎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對閱讀這種在長期積累情況下形成的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不利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也不利于文學作者精神的傳承,還會白白浪費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資源。所以,教師要將閱讀教學重視起來,即便是對于升學壓力極大的高中學生,也要將閱讀擺在重要的位置之上,并將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結(jié)合,讓閱讀與寫作同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及駕馭文字的能力,使語文學習更上一層樓。
一、擺正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位置
培根說:“閱讀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這源于閱讀材料所包羅的語言、思想、情感??梢哉f,語言是語文學習的最基礎部分,而思想情感則是由基礎知識升華而獲得的結(jié)晶。我們從閱讀活動中就會汲取到大部分語文知識養(yǎng)料。所以,閱讀活動的展開尤其重要,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所占據(jù)的位置也舉足輕重??赡芏虝r間內(nèi),不能看到閱讀活動的巨大作用,閱讀是“潤物細無聲”的活動,長此以往的堅持,必然會獲得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將閱讀擺在重要的位置之上。但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采取“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學方式,要遵循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閱讀教學要求,考慮學生的需求,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因材施教,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閱讀活動中提升自己,實現(xiàn)閱讀價值和意義。
例如,教師可根據(jù)課時安排進行讀書日設定,選取一課時或兩課時進行讀書。教師可讓學生選擇積極向上的書籍進行閱讀,不分體裁和題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目或篇章進行閱讀,閱讀之后,要向其他學生推薦為什么認為該書好,好在哪里。學生以課堂為平臺,紛紛將自己的閱讀心得分享出來,其他學生源于好奇心也會課下找來讀。這樣,閱讀的整體氛圍有所改善,一些以前不愛讀書的學生也愛上讀書了。而且,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既深化了對喜歡書目的理解,又涉獵了其他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書目,增長了見識,拓展了閱讀面。
二、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雙璧合一
課內(nèi)閱讀篇章只是廣袤文學天地里的冰山一角,從這一角切入,學生看到可能只是有代表性的萬分之一個知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只是站在文學城堡之外的一個過客,還不能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豐富精髓。當然,道德修養(yǎng)、審美水平、人生經(jīng)驗更不能通過包含萬分之一知識的課內(nèi)閱讀材料被牢固的建構起來。因此,學生不能只偏重課內(nèi)閱讀的給養(yǎng),還要兼顧課外閱讀,形成一個閱讀量的積累,然后再由量到質(zhì),提高道德修養(yǎng)、審美水平,增強學生人生經(jīng)驗的積淀。在這里,課外閱讀活動是要為課內(nèi)閱讀活動服務的,教師要保證無論是教師提出的篇章、書目,還是學生提出的都必須是對課內(nèi)閱讀的一個深入或延伸總結(jié),目的是為了拓展、鞏固課內(nèi)閱讀。對此,教師可讓學生圍繞課內(nèi)閱讀所涉及的作者進行文學作品閱讀,或是進行同題材作品聯(lián)系,讓學生由此及彼,進行文學閱讀量的積累。
例如,學習孟子《寡人之于國也》這篇文章,教師要讓其進行聯(lián)想,搜集一些同題材的文章,如《諫太宗十思書》《季氏將伐顓臾》。在比較閱讀之后,要以《寡人之于國也》為中心,讓學生說說其他篇章與這篇相比,在語言結(jié)構及所談論的為王之道上的區(qū)別及共性。教師要把聯(lián)系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回想和總結(jié),回想的過程是再次閱讀回味的過程,總結(jié)則是再次鞏固的過程,做到這兩點之后,學生建立了牢固的閱讀知識網(wǎng),這對今后的學習百益而無一害。
三、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jié)合
有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與寫向來就是一體的,從讀中學語言的運用、學表達的生成、學結(jié)構的布置、學情感思想的吞吐和放置。沒有讀,寫也將無從著手。在一定程度上,讀是寫的基礎。有些人讀的多,語言、情感積淀的多,自然下筆有千言。所以,讀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精彩的寫,寫最能驗證讀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要實現(xiàn)讀與寫的有效結(jié)合。對于閱讀教學來說,要使其呈現(xiàn)有效性,就必須與習作練習相結(jié)合,或讓學生為教材涉及的篇章寫續(xù)篇,或讓學生寫讀后感,讀書筆記,總之要使讀與寫結(jié)合,互相鞏固,相互驗證。
例如,魯迅的《祝福》,這篇小說描繪了一個個人物,其中最深刻的便是祥林嫂,祥林嫂這一形象的遭遇是悲苦的,我們看清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zhì),但她自身的性格又使我們同情,“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在這里,教師可讓學生圍繞這篇小說來寫讀后感,說說自己對祥林嫂這一人物的分析。還可以改編小說,試想,如果祥林嫂換一種性格,她的命運會怎樣?另外,學生還可以進行續(xù)寫,想象一下以后的魯鎮(zhèn)中的人們,想一想文中的“我”。讀與寫相結(jié)合,學生不僅對課文內(nèi)容印象深刻,也抓住這一練筆的好時機,實現(xiàn)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閱讀是通過文學作品所進行的對精神層面的完善,精神層面的富有是個體發(fā)展的基礎。所以,教師重視閱讀教學,陶冶學生情操,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審美水平,增強學生寫作能力。真正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作者單位:西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