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京山 王桂蘭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就是以問題為中心,將問題作為學科知識建構的載體,即將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以問題為線索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嘗試探究。問題被恰當?shù)刎灤┯诿總€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以問題情境誘發(fā)學生學習欲望,提出或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師生對話、學生獨立思考或討論等方式解決問題,并讓學生在經歷知識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喚起學生探究活力,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問題導學教學就是要轉變多年以來養(yǎng)成的“先教后學”的習慣做法和觀念,構建適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學定教的有效學習觀,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其核心是以學定教和以教導學相伴相融、共生共長的和諧課堂。
這里所說的問題情境,通俗地講,就是教師為啟發(fā)學生主動探究而編撰的一個導學材料,它可能是一個簡短的富有啟發(fā)性的小問題、小實驗,也可能是遞進的系列問題或閱讀材料,其本質上是激發(fā)學習興趣,并為學生提供一個問題的導學線索,讓學生圍繞這個線索展開高質量的思維活動,從被動的“被灌輸”轉變?yōu)橹鲃拥摹疤骄繉W”。二十年前,著名特級教師邱學華在一次外出講學中,碰到過一個被教師稱為“笨得像石頭”的小學生,說他練了多次還是學不好多步計算題,問邱老師有辦法沒?邱老師馬上找來這名學生,對他說:“我有兩角錢,請你幫我買兩本作業(yè)本、兩支鉛筆,要便宜的?!毙『⒏吲d地買來了本子和鉛筆,還找回4分錢。邱老師故意說少找了一分錢,小孩申辯道:“本子一本5分錢,二五得十;鉛筆3分一枝,二三得六;2角減1角六還剩4分,怎么會少呢?”得到邱老師的連連夸獎后,他還在邱教師的啟發(fā)下,很快列出了算式,這類算式恰是他平時經常出錯的問題。為什么原本聰明的孩子被訓練成了“笨蛋”?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教學和訓練有問題,教學沒有從學生的自身經驗出發(fā),也沒有選擇適量的富有生活氣息的問題讓學生來解決,學生的潛能被抑制。
問題導學教學需要教師依據課程標準,有意識地開發(fā)、收集和創(chuàng)造一些實際問題情境來為教學服務,使學生有機會應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即使是一些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也要用問題導學的思想來處理,如學習生字詞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找出不熟悉的生字詞,并想辦法記住,顯然,這樣做的結果是每一個學生的方法和答案都不同,而按傳統(tǒng)思路,要求學生按課文后面的生字表來記,學生只能按教師的要求機械記憶,當然,每個學生找出的生字詞都是相同的。這兩種教法折射出不同的教學觀念,一個關注的是學生的發(fā)展,教學的起點是學生自身的經驗,方法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知識,而另一個中心關注的是知識點,是教學內容。再如,化學課上“摩爾”一課時,教師手持礦泉水,拋出問題:“一瓶500毫升的礦泉水,它有多少個水分子呢?”,這樣的問題就容易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緊扣知識發(fā)生的過程,問題成為整節(jié)課的學習“中介”。復習“光的全反射”時,教師設計問題情境:“晴朗的夏日,當你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你會發(fā)現(xiàn)正前方某一段公路上像剛剛下過雨似的,其實并沒有下雨,請你對這一現(xiàn)象做出科學的解釋”。這樣的問題貼近生活,學以致用,突出重點知識,對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問題導學教學還要求教師注意增進與學生的感情交流,“親其師,信其道”。問題還可以是一種人文情境,一種師生心靈共振的氛圍。一個簡單的事實是語文教師講文言文《項羽之死》,開課后就用其渾厚的嗓音、飽滿的熱情、聲情并茂地為學生背誦出全文。教師用他擋不住的激情和魅力感染了的學生,學生不由自主地順著他的抑揚頓挫,或跟著朗讀,或陷入深思,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課堂好不熱鬧。教師營造的氛圍意境,成了激發(fā)學生思維和感悟的最好情境,這也許是對文本最好的導學和解讀。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符合有效學習的教學原理。有效學習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問題驅動的目的就在于通過問題情景引發(fā)學生探究和自學的欲望,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嘗試,這實際上就是有效學習的情意原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按有效學習的序進原理組織好課堂教學的層次和結構,并依據活動原理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嘗試探究中自主建構。同時,還要組織好相應的反饋矯正訓練,及時、有針對性地調節(jié)教學。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正是依據情意原理、序進原理、活動原理和反饋原理這四條有效學習的教學原理并結合實際而提煉的。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可用“135”來表述:“1”指教學要突出“一條主線”,即讓問題作為知識的紐帶,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著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3”指導解決問題要分三步,即學生自主嘗試解決問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教師引導解決問題;“5”指課堂教學分五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即問題驅動→自主學習→總結提升→變式練習→反饋調節(jié)。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要求配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案也要突出問題驅動、自主閱讀和嘗試訓練。一份好的導學案(或問題系列)要體現(xiàn)四個特點:一是問題探究,這是導學案的關鍵,要注意“以問導入,以問啟思,因問造勢”;二是知識整理,就是讓學生學會獨立地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比較聯(lián)系、分析綜合和整理歸納,納入完整的學科結構體系;三是閱讀思考,導學案要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學教材、研究教材,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四是情境遷移和鞏固練習,設置的材料要利于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和遷移應用。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五個環(huán)節(jié)是一個基本的教學模式,不同的學科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靈活變通,形成更為具體的學科教學模式,甚至不同的課型其教學模式也不同,如新授課、復習課、實驗課,都應該形成更為具體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從自身實際出發(fā),積極內化和超越模式,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但萬變不離其宗,教師在教學改革中要堅持以學定教、以教導學和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等教學原則,堅持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重視學生學習動力的激活,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為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附:
問題導學教學基本模式
基本環(huán)節(jié):問題驅動→自主學習→總結提升→變式練習→反饋調節(jié)
一、問題驅動: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首先要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合理確定課堂學習目標,并根據課題內容和特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和自學欲望,激勵學生積極思維、質疑和嘗試。
2.教師應配合問題情境,研制內容適量的學案(或將問題情境與學案有機統(tǒng)一),供學生自學、探究。學案要適合學生水平的嘗試層次,體現(xiàn)基礎性、診斷性和探究性,確定“高而可攀”的步子,便于不同學生使用。
二、自主學習:嘗試探究、交流合作
1.學生根據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或學案)進行自學、嘗試練習或實驗,在逐步試探、討論和研究中完成相關內容,發(fā)現(xiàn)新的知識和方法,解決提出的問題。
2.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及時巡視、檢查,適時點撥,做好“當面練評”工作。
3.學生展示。通過板演、問答和多媒體演示等形式進行展示和交流。教師適時引導、激發(fā)學生討論、辯論等,促進學生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優(yōu)化思維品質。
三、總結提升:歸納總結、提升拓展
1.教師針對本節(jié)課的基本知識,結合自身經驗和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評、總結。
2.引導學生自主歸納總結,理清知識結構,總結解題步驟,掌握規(guī)律和方法??偨Y時,要突出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聯(lián)系與掌握,并納入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
3.及時對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四、變式練習:練習鞏固、變式遷移
1.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學情,設計好相應變式練習。注意運用概念變式、背景復雜化和配置實際應用環(huán)境等手段,以及編制好排列順序的訓練題,讓學生進行變式練習方面的嘗試。編制變式練習要具有合適的梯度,逐步增加變式和創(chuàng)造性因素。題型要注意變化,可對典型范例進行適當?shù)囊旰妥兓?,用多種形式給出問題,注重知識的遷移與提升,使之與嘗試學習過程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澄清學生思維認識上的疑點、難點。
2.教師及時巡視、檢查,適時進行個別診斷和面批鼓勵工作。
五、反饋調節(jié):反饋訓練、鞏固落實
1.教師及時搜集與評定學生學習效果。如可采用觀察交談、提問分析、課堂巡視、課內練習、作業(yè)考查、面批鼓勵等,并有針對性地組織答疑和講解,通過幫助學生克服思維障礙,對那些不易被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給予適當?shù)闹敢?/p>
2.根據學案中的相應內容,進行適量的鞏固性練習,教師及時全批全改,針對學生在練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相應講評、矯正和輔導。建立學生學習“病史”記錄,分析診斷,為單元回授調節(jié)做好準備。
3.在一個單元(或一節(jié)一章一冊)教學完畢之后,要進行關于教學結果的回授調節(jié),其中尤以“階段過關”最為重要(過關的方式可靈活多樣,不一定是規(guī)范的試卷檢測)。教師應當給掌握階段內容有困難的學生第二次學習的機會,針對存在的問題幫助“過關”。
問題導學教學基本模式的注意事項:(1)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上述五個環(huán)節(jié)并不是固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或有所側重,其中自主學習(嘗試探究)是中心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為學生嘗試創(chuàng)造條件,總結提升,是把嘗試探究學習所得的知識更加明確化和系統(tǒng)化,反饋調節(jié)是為了進一步強化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嘗試學習的水平。教師要積極內化和超越模式,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2)把時間還給學生。教師要控制好時間,教師講授、點撥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少于15分鐘,學生課堂練習反饋的時間不少于10分鐘。(3)關心和親近學生。做到課前候課,課中走進學生,課后不拖堂。注意從實際出發(fā)組織有效討論、質疑和交流;及時批改,面批鼓勵;課余視實際情況做好相應咨詢與輔導。
(作者單位:湖北長陽二中湖北長陽龍舟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