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樣蘭
[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完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教學的輔助手段,能夠很好地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多媒體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有效結合起來,達到相得益彰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小學語文;多媒體技術
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得越來越廣泛,成為課堂上必用的教學工具。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適量安排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教學的誤區(qū)
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更為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能更好地展示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是,教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誤區(qū)。
1.每堂課必用多媒體
多媒體技術畢竟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教師的教學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只要上課就一定要使用多媒體,尤其是公開課和示范課。事實上,多媒體技術只是為教學工作服務的,并不是所有的語文課堂都需要多媒體,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需要就準備課件,一切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前提。
2.照搬照用,毫無創(chuàng)新
多媒體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因為多媒體課件可以播放生動有趣的視頻,呈現美麗多彩的圖片和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教師能夠輕松地進行授課,課堂容量增加不少,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學到語文知識。教學工作煩瑣復雜,很多教師為了追求效率,直接通過網絡下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課件,不做任何修改。雖然學生被精美的課件深深吸引,但是教學效果卻并不明顯。網絡上的課件是上傳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制作而成,照搬過來無益于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更不能真正讓學生學到語文知識?,F成的課件節(jié)省了教師的備課時間,但不一定符合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風格,很多教學思想和教學技巧不能順暢地運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反而會弄巧成拙。要想讓多媒體課件真正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材,設計適合的教學方法,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認真?zhèn)湔n和制作課件。
3.多媒體成了教學的重點,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體現
教師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借助多媒體學習,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了情感的交流和知識的探討,教師把語文知識直接呈現在多媒體上,學生被動地接受,成了單純的觀眾,課堂的學習沒有了思考和探索問題的過程,教學又回到了最初的傳統(tǒng)教育的模式。整個教學過程缺少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不能真正地獲得知識,學生的各種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和發(fā)展。運用高科技的技術手段進行傳統(tǒng)的教學,課程改革成了空談。
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實踐工作中容易走入誤區(qū),對多媒體課件的真正作用認識不足。教師應運用好多媒體課件,提高教學效率,要了解并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避免走入誤區(qū)。
二、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1.超強的表現力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學生能夠更加清晰自然地觀察和感受豐富多彩的世界;對于一些抽象或者無形的事物,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直觀形象的呈現;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把一些復雜、難以理解的知識進行簡化再現。多媒體讓語文課堂充滿了無窮的魅力。
2.良好的交互性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內容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交互控制,教師在課前認真?zhèn)湔n,選用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多媒體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很好地體現出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個別化教學”。
3.極大的共享性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在網絡上可以自由交流,全世界教育信息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互換和共享。這為教師準備豐富的教學資源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使語文教學的表現力更強,交互性和相互促進性都優(yōu)化了語文學科教學的內容、方法和過程,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快樂學習
信息技術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到處都有信息技術的存在。進入了到處都充滿著強烈的聲音、形象、畫面、文字結合的信息時代,教師再堅守著陳舊落后的傳統(tǒng)模式,整個教學過程只憑借教師手中的一支粉筆和一張嘴,對于時刻伴隨著電視、電腦、平板、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小學生而言,這樣的教學顯得特別的蒼白無力。學生沒有絲毫的新鮮感,教學效果不佳。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學生對新信息新知識的需求,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語文教育呈現出現代特點,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就是改變傳統(tǒng)語文學科教育模式的最好的一種方式。通過多媒體教學,教材的無聲和多媒體的有聲相結合,抽象的知識與多媒體具體的形象相結合。
教學不應該是機械的工作,而應該是一種享受,一份讓人身心愉快的事業(yè)。教師設計出一堂好課,學生獲得了語文知識,教師要注意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運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快樂學習。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內在動力。多媒體技術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教學環(huán)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產生情感共鳴;聲音、圖片、視頻的立體式信息結合,多方位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產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他們的心思還不能完全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情緒還沒有完全穩(wěn)定,教師應根據語文教材的內容和特點,準備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將學生從課間玩耍的放松中拉回到課堂中,為學生構建一個課堂上下的橋梁,使所有學生能夠快速并順利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多媒體技術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多方位感官被調動起來,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把握課文重難點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要讓學生盡可能地以不同的學習方式,從不同的信息渠道學習和使用語言,獲得語文知識。對于語文教材中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難點知識,多媒體運用可以起到很好的幫助和理解作用。如教學《七律·長征》一課時,由于學生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年代,無法體會紅軍戰(zhàn)士敢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教師的講解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平臺選取電影《長征》中的片段播放,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當時的時代背景引發(fā)了學生思考,教學的難點迎刃而解。
小學語文課堂運用多媒體技術是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教師應將新型教學方式和傳統(tǒng)教學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多媒體技術,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能夠享受到快樂的語文學習,并學有所獲。
責任編輯 吳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