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高考歷史復習中常見弊端和對策

        2015-09-10 07:22:44黃鳳燕
        中學政史地·高中文綜 2015年11期
        關鍵詞:區(qū)域

        黃鳳燕

        在進入高三以后,復習任務逐步開始,深度和訓練強度都在加大,再加上面臨升學的壓力,很多學生在復習過程中逐漸出現了這樣活那樣的問題,這直接影響了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因此,要想提高復習的效率,應當采取合理的方法,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采取與自身相符合的學習模式。本文針對高考歷史復習中的常見弊端和對策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從歷史學科的角度對高三復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梳理,并提出一系列解決方法,希望能夠有助于高三學生的歷史復習。

        一、高考歷史復習中的常見弊端

        1.復習缺少計劃性

        一個嚴格的計劃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制訂一個詳盡又不失彈性的計劃非常重要。就目前狀況來說,很多高中學生在進行歷史復習之前沒有做好計劃,對知識點的學習具有盲目性,很多學生認為歷史知識只要死記硬背就行,不用制訂計劃,甚至認為復習計劃沒有實質性的意義,這顯然是不對的。一個好的計劃是提升復習效果的前提,因此,學生在復習之前必須要制訂適合自己的計劃,進行有計劃的復習。另外,部分學生雖然制訂了計劃,但是在實際復習中并沒有依據計劃進行,導致計劃沒有起到實際的意義,半途而廢,這樣也是不對的。

        2.知識復習之后容易忘記

        一些學生在復習的時候會發(fā)現那些復習過的問題很難深深印在腦海中,一段時間之后對知識的記憶出現了模糊的狀況,甚至不能正確區(qū)分很多相似的知識點,這些狀況的出現很多情況下是因為學習方法不當造成的。這時我們就要運用多樣化的復習方法,同時可以綜合運用腦、耳、手、眼進行知識記憶。遺忘是心理的基本特點,知識遺忘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對知識進行重復性的記憶,增加記憶的次數,一段時間之后對知識進行二次復習。另外,要按上述要求做好詳細的復習計劃,并做好復習筆記,對于相似的知識點進行區(qū)分和記錄,找出各個知識點與其他知識的不同之處并進行單獨記憶,這樣才能提高復習效果。

        3.復習不知從何入手

        復習,顧名思義是對知識的溫顧和重新記憶,復習過程中不能投機取巧,只有依據教材內容一步一步進行詳細的理解和記錄才能提升記憶的效果。很多高中學生在復習中缺少條理性,復習時不知道從何處入手,這就對復習效果的提升造成了影響。首先要將教材作為基本的復習資料,將教材從頭至尾閱讀和記憶一遍,然后這對各個章節(jié)的練習題進行理解和解答,不會的問題要問同學和教師,這樣才能打好復習基礎。

        二、解決高中歷史復習中弊端的對策

        新課程高考歷史試題體現了時代性、基礎性和開放性,很多試題都是基礎性較強的試題,因此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要閱讀較多的歷史時代性知識。具體來說,解決高中歷史復習弊端的對策總結為以下幾點。

        1.制訂嚴格清晰的復習計劃,同時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學習

        制訂嚴格的復習計劃是復習的前提,在依據計劃復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對于那些大部分學生都學不會的知識就沒有必要浪費較多的時間研究。一般來說,歷史的基礎知識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規(guī)律性的歷史知識,第二種是具體的歷史知識。規(guī)律性的知識主要包含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歷史概念、歷史線索等,而具體性的知識一般是指歷史地點、歷史事件以及歷史人物等。規(guī)律性的歷史知識相比而言更難于記憶。為了更好地復習歷史知識,學生在進行整體復習的同時要進行一些專題的解答,依據專題將歷史發(fā)展的線索理清楚。歷史知識具有較強的聯系性,具有相互繼承的關系,在復習的時候要做好筆記,注意區(qū)分,避免混淆。

        2.做好能力訓練,提高應對考試的能力

        在復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做題能力和觀察問題的能力,學生應當多進行練習題的解答,多做練習題。同時,要選擇質量較高的試題進行練習,如高考真題,因為命題者在命題的過程中要保證了所命題的綜合性和思考性,讓考生能夠從不同的側面了解問題,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促進答題技能的提升。例如,可以將同一個歷史事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問題分析,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問題解答,這樣能夠提升靈活應變的能力,提升答題的技能。高考復習中,一定要多練,將自己的手和腦并用,提高學習效果。

        3.講究復習方法,采取適合自身的復習模式

        在高考歷史復習中,學生要在短時間內記憶較多的知識,負擔比較重,這時如果不注重復習方法的話,很容易導致考場上頭腦一片空白,失常發(fā)揮。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習慣,因此也有不同的學習方法,但是要遵循下列學習模式:第一,在復習之前要分清教材的主次。重點知識要重復記憶,次要知識進行理解記憶,不要浪費太多時間。第二,在對史實復習的時候,要學會化繁為簡。例如,在記憶南京條約的時候,可以記住“關稅協定、割讓香港、五口通商、巨額賠款”等關鍵詞。第三,要掌握復習的規(guī)律,制作圖表促進記憶。對于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識,可以采取列表的方式進行區(qū)分,提高記憶的效果。

        高考歷史復習中很多學生因為復習方法不當造成復習的效果不高,進而導致歷史成績差,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適時更新。

        高考區(qū)域地理命題探究及復習策略

        甘肅省高臺縣第一中學 周國林

        區(qū)域地理鮮明地體現了地理學科的區(qū)域性特點,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和重要內容??v觀近年來高考地理試題,突出了對區(qū)域地理的考查。區(qū)域地理的考查多以地理綜合題呈現,多以熱點地區(qū)、熱點問題存在地區(qū)為背景,以材料為導入,地圖為載體,側重考查學生的區(qū)域空間定位能力、區(qū)域特征分析能力、區(qū)域問題發(fā)現及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區(qū)域地理試題一般重空間定位和區(qū)域特征及人地關系分析,在解這類試題時,一般可分三步走:準確定位區(qū)域空間;分析區(qū)域特征,有效提取地理信息;合理運用地理原理,提出區(qū)域發(fā)展對策。

        一、2015年高考真題簡析與啟示

        例1.(2015年高考海南卷第1~2題)下圖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紀30~50年代,該湖流域大規(guī)模開墾。據此完成以下問題。

        15.據圖中信息判斷,該湖泊( )

        A.湖面少風浪 B.北部湖水較南部淺

        C.冬季不結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16.在該湖①②③④四湖區(qū)中,最適宜淡水魚生長的湖區(qū)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20世紀30~50年代,該湖水位下降加劇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年降水量減少 B.流域年蒸發(fā)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減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答案】

        15.B 16.D 17.C

        【考點定位】

        本題組主要考查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特征、區(qū)域生態(tài)問題、區(qū)域空間定位等。

        【名師點睛】

        該組試題以區(qū)域地圖為切入點,考查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特征及其影響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特征變化的主要原因等。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從而構成區(qū)域整體自然環(huán)境特征,因此,區(qū)域問題的解答一般可遵循“區(qū)域定位——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特征分析——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這一思路,即首先根據材料中所提供信息,如經緯度、地名等進行區(qū)域空間準確定位,其次分析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特征的表現及其成因,然后推測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區(qū)域問題是高考地理的主要考查方式,從區(qū)域入手考查地理環(huán)境綜合特征,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區(qū)域性特征。

        例2.(2015年高考上海卷第31~33題)黃土地貌是一種獨特的地貌形態(tài),它對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有著巨大的影響。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黃土峁、黃土梁和黃土塬是黃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態(tài)。

        材料二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土高原的地表越來越破碎,對農業(yè)生產的不利影響越來越嚴重,為減少這種影響,需要采取一系列針對性的施。

        31.分別寫出甲、乙、丙圖所示黃土地貌的名稱。從自然地理的角度闡述黃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態(tài)的演變過程。

        32.闡述黃土地貌的演變對農業(yè)生產的不利影響。

        33.為減緩黃土地貌演變對農業(yè)生產的不利影響,人們動用了推土機等大型機械,實施土地平整工程。簡要分析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產生的不利影響。

        【答案】

        31.名稱:甲為黃土塬;乙為黃土梁;丙為黃土峁。演變過程:由于黃土結構疏松,加之黃土高原地處東部季風區(qū),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沖溝,原始地表被破壞,形成黃土塬;黃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沖溝進一步發(fā)展、深切、變寬,頂部面積減小,變?yōu)殚L條形的黃土梁;黃土梁被后來形成的溝壑橫向切割,逐漸破碎,演變?yōu)辄S土峁。

        32.黃土地貌塬、梁、峁的演變過程,實際上是黃土地貌的碎片化過程,即先前的地貌頂部面積逐漸減小的過程。這一過程導致可耕地面積不斷縮減、耕種條件越來越差、土壤逐漸貧瘠化、水土流失加劇。

        3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黃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徑流,或減少地表徑流的形成,從而減少沖溝和溝壑的形成,有利于減少和阻止地表形態(tài)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積擴大、有利于機械化耕作、有利農田灌溉。不利影響:可能導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劇了水土流失,破壞了原有的耕作層。

        【考點定位】

        本題組以黃土高原為例,主要考查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特征、該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影響等。

        【名師點睛】

        該題以黃土地貌這種獨特的地貌形態(tài)景觀為材料,考查黃土地貌形成原因、影響和治理措施。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源頭地區(qū)——山區(qū)——侵蝕和淤積;水土流失下游地區(qū)——淤積江河庫區(qū),加劇洪澇災害;生態(tài)惡化——干旱災害頻繁;影響水土資源的綜合開發(fā)和有效利用。(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①黃土特征:無層理、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易侵蝕。②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集中于7、8、9三個月);③地質構造:構造運動強烈、高低起伏、多地震。④植被:歷史上存在森林、森林草原,現有植被稀少。人為原因:開墾坡度、毀林開荒、過度放牧、開礦、無計劃修建窯洞。(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根本措施:改善植被條件——生物措施——植樹種草;應急措施——工程措施——新建水庫、修建水平梯田、打壩淤地等;全面規(guī)劃、標本兼治——小流域綜合治理。

        例3.(2015年高考新課標全國文綜卷II第37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圖示意河套平原地區(qū)。當地將黃河水通過引水渠引入區(qū)內灌溉農田,農田灌溉退水經過排水渠匯入烏梁素海。近年來烏梁素海出現污染加重趨勢。

        (1)判斷河套平原的地勢特點,并簡述理由。

        (2)指出長期維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須解決的問題,并簡述原因。

        (3)分析近年來烏梁素海污染嚴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烏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答案】

        (1)特點:西高東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東北低)。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東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東北走向。

        (2)問題:泥沙淤積。原因:黃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變緩,泥沙易沉積。

        (3)河套灌區(qū)的農田退水絕大部分排入該湖,化肥、農藥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當地工業(yè)與城鄉(xiāng)生活廢水也都排入該湖;所在區(qū)域氣候干燥,降水少,湖水水位變化以水渠進入和排出為主,吞吐量較小,流動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積累,污染逐漸嚴重。

        (4)①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改變種植結構,采取綠色生產;②嚴格執(zhí)行工業(yè)和生活廢水的排放標準,控制入湖廢水排放量;③及時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凈化;④執(zhí)行環(huán)境保護法,加大違法排污處罰力度;⑤加大環(huán)保宣傳,增強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等。

        【考點定位】

        本題主要考查地形地勢的判讀,水污染及其防治,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考查學生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調動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名師點睛】

        本題以我國河套平原引黃灌溉為切入點,運用地理事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第(1)小題關鍵是讀準圖示區(qū)域引水灌渠的流向,判斷地勢特點;第(2)小題要結合黃河水含沙量大的特點分析得出泥沙淤積問題;第(3)、(4)小題則要求根據本區(qū)域引水灌溉、農業(yè)生產等人類活動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得出該區(qū)域水污染原因和具體解決措施。

        例4.(2015年高考新課標全國文綜卷I第36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問題。

        鹵蟲生存于高鹽海域,以藻類為食,是水產養(yǎng)殖的優(yōu)質活體餌料,也是候鳥的食物來源,美國大鹽湖(圖7)屬內陸鹽湖,鹵蟲資源豐富,20世紀50~70年代,大鹽湖鹵蟲產業(yè)規(guī)模小,產品需低溫運輸,主要用于喂養(yǎng)觀賞魚類,80年代以來,隨著水產養(yǎng)殖業(yè)快速發(fā)展,大鹽湖鹵蟲產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

        (1)分析大鹽湖盛產鹵蟲的原因。

        (2)說明早年鹵蟲產業(yè)規(guī)模較小的原因。

        (3)推測20世紀80年代以來,水產養(yǎng)殖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原因及其對大鹽湖鹵蟲產業(yè)發(fā)展的影響。

        (4)你是否贊同繼續(xù)在大鹽湖發(fā)展鹵蟲捕撈業(yè)。請表明態(tài)度并說明理由。

        【答案】

        (1)屬于內陸鹽湖,為高鹽水域。注入該湖的河水帶來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適合藻類等鹵蟲餌料的生長。

        (2)運輸成本高(需低溫運輸);(主要用于喂養(yǎng)觀賞魚),市場需求量小。

        (3)原因:海洋漁業(yè)產量減少;市場需求增大;近海水產養(yǎng)殖技術提高。影響:對鹵蟲需求量增加,(促進了大鹽湖鹵蟲產業(yè)發(fā)展)。

        (4)贊成:鹵蟲資源豐富,市場需求大,經濟價值高,技術成熟,增加就業(yè)等。不贊成:讓鹵蟲自然生長,維護生物鏈的穩(wěn)定,保護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等

        【考點定位】

        咸水湖生態(tài)系統(tǒng)及產業(yè)活動活動。

        【名師點睛】

        試題以區(qū)域圖為背景,圖像與文字材料結合,素材常規(guī)但不落俗套。設問體現地理思維的層次性,層層遞進,落點于區(qū)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問題設計上,各小題之間聯系緊密且又具有適當的梯度。第(1)小題從分析原因入手,考查考生對地理事物的探究分析能力;第(2)小題從產業(yè)發(fā)展條件入手,考查考生對地理現象的理解、分析能力;第(3)、(4)小題從產業(yè)發(fā)展原因和影響入手,考查考生對地理現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對地理意義的歸納概括能力。地理思維過程按照“獨特地理環(huán)境→發(fā)展條件→產生的影響”的思路展開,意在引導考生關注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關注地理學科本質、掌握地理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區(qū)域地理命題趨向分析

        1.區(qū)域考查范圍越來越小,甚至可以是一個虛擬的區(qū)域,重在考查學生區(qū)域空間定位能力、區(qū)域特征分析能力。

        2.緊緊抓住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條主線索布局設問,考查學生區(qū)域特征及人地關系分析能力,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措施。

        3.在把握區(qū)域特征大背景下考查區(qū)域中的主干知識:地形、河流、氣候與農業(yè)區(qū)位分析;礦產、能源、工業(yè)、城市區(qū)位分析等。

        4.區(qū)域考查越來越關注熱點地區(qū)和熱點問題。如能源問題、產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污染及治理、我國三大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振興東北、中東海灣地區(qū)、紅色旅游、西部(土地荒漠化)、華北(春季沙塵暴)等。

        三、區(qū)域地理復習策略

        (一)把好“定位”關

        區(qū)域定位是區(qū)域地理學習的第一步,也是解開各類試題中地理區(qū)域試題的鑰匙,是學習區(qū)域地理的第一道門檻。因此,區(qū)域地理的復習,必須突破“定位”關,考生應在腦海中建立兩幅圖――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以此作為區(qū)域地理復習的基礎。以總結歸納和練習的形式進行填圖繪圖訓練,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列出主要經緯線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表格,圖文對照進行填圖練習。

        如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列出0°、30°E、60°E、90°E、120°E、150°E、180°、150°W、120°W、90°W、60°W、30°W等經線和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南回歸線、南極圈等緯線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先對照進行填圖練習,再用空白地圖對照表格說出或填出以上的區(qū)域定位內容。實踐證明,這種方法省時高效,比拿著地圖死記硬背的效果要好。

        2.在世界地理和中國地理定位練習的基礎上,再進行“以點定面”訓練。

        經過填圖練習,學生對區(qū)域地理的位置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以點定面”的訓練,即先確定某點,再以該點為中心(或作為參照物)推測某區(qū)域的大致位置和范圍。參照點的選擇應具備代表性和典型性,如可以選擇大洲或大洋的中心或某地形區(qū)的中心或某重要城市。但參照點不宜太多,否則難于記住而達不到目的。

        3. 根據經緯線簡圖,寫出區(qū)域名稱。

        這屬于較高層次的讀圖訓練(其給出條件類似高考試題),要求根據給出的經緯線快速判斷出區(qū)域名稱。在每次測試前,可對照以上區(qū)域定位圖表用5分鐘左右時間默認一次。這樣經過多次反復,可以建立比較清晰的“心理地圖”。區(qū)域地理是高考復習的基礎,而區(qū)域定位又是區(qū)域復習的基礎,熟練的區(qū)域定位是解答地理試題的基石和突破口。

        4.掌握空間定位的基本方法??臻g定位的基本方法如下:

        (1)根據地理事物的經緯網數據定位。地理事物都有經緯度位置,熟悉了重要地理事物的經緯度位置,解題時就能通過經緯度數據進行正確判斷。如:北美洲的中心經度約為90°w;澳大利亞介于10°S~40°S和120°E~150°E之間等。

        (2)通過地理事物的輪廓形狀定位。國家、地區(qū)都有自己的輪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狀。例如:意大利半島像個長筒高跟靴、伊拉克國家像芭蕉扇、黃河則像個“幾”字形等。

        (3)根據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定位。有些地理事物可能一時辨認不出,但可以通過對周圍事物進行分析,從而判斷、推理出來。如通過圖中的山脈、河流、鐵路及走向等確定區(qū)域位置。

        (4)運用地理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定位:很多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是受地理原理支配的,理解并掌握地理原理,就可以推導出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

        (二)掌握區(qū)域分析方法

        區(qū)域特征分析是區(qū)域地理學習和研究的重點,是解決區(qū)域問題的關鍵。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往往效果不佳,我們只要掌握正確的區(qū)域分析方法,就會化難為簡,事半功倍。

        1.定樁。

        即抓住主導因素,突出區(qū)域特征。復習時,在區(qū)域的各個特征中找出最具本質的或最具特色的特征,并以此尋找出主導因素。如歐洲西部地區(qū),海洋性氣候特征顯著是本區(qū)最突出的區(qū)域特征,位于中緯度大陸西部是形成這一特征的主導因素;干旱是我國新疆最突出的區(qū)域特征,深居大陸內部是形成這一特征的主導因素。

        2.扯線。

        理清知識頭緒,抓住知識聯系,形成多條知識“鏈條”。抓住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在復習中要弄清每一個區(qū)域各種自然要素之間、自然要素與經濟發(fā)展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制約關系。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整個區(qū)域特征形成的前因后果,形成有利于記憶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網絡。如西亞和北非,有兩條主線:①緯度位置→副熱帶高氣壓帶→氣候特點(高溫干旱)→農業(yè)生產特點→出口物資;②自然資源(石油)→石油生產→石油運輸線路→與石油有關的工業(yè)部門。

        3.結網。

        在牢固掌握上述知識“節(jié)點”和“鏈條”的基礎上,點線相連,線線交織,形成知識網絡。在此基礎上,進行區(qū)域比較。比較法是學習總結區(qū)域地理特征的最常見、最省力的方法。如日本和英國的比較,可以從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氣候、農業(yè)生產、工業(yè)布局等方面進行;又如美國東北部工業(yè)區(qū)、德國魯爾工業(yè)區(qū)、日本工業(yè)區(qū)以及中國四大工業(yè)區(qū)之間特征和形成原因的比較等等。

        (三)加強做題方法的指導和應試技巧的訓練

        1.重視區(qū)域的空間定位。首先就能夠通過閱讀背景材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對試題涉及的區(qū)域進行準確的定位。

        2.重視區(qū)域地理知識拓展和提高。對于區(qū)域的學習不應再局限于區(qū)域的描述,而要歸納總結出區(qū)域的共性、個性和基本特征。結合學生熟悉的區(qū)域,善于提高問題和解決問題。

        3.重視運用系統(tǒng)地理的原理進行分析,提高綜合思維能力。先確定其位置(包括經緯度或海陸位置)及地形特點,在此基礎上推測氣候的特點和分布,進一步分析其它自然地理特點和經濟地理特征(河流、自然帶、工農業(yè)生產、人口城市分布等內容)。同時還應進行跨區(qū)域比較(就某要素比較或綜合比較)。

        4.重視區(qū)域知識的整合和能力的提升。區(qū)域地理的基本知識與能力要求包括:(1)區(qū)域的定義;(2)區(qū)域統(tǒng)計與現狀分析;(3)典型區(qū)域的剖析;(4)不同區(qū)域的比較;(5)多種區(qū)域的學習;(6)區(qū)域空間結構的認識和分析;(7)區(qū)域產業(yè)結構的認識與分析;(8)區(qū)域開發(fā)方式的認識與分析等。

        四、能力提升訓練

        下圖是我國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1~2題。

        1.圖示地區(qū)冬季的天氣多是( )

        A.晴朗溫暖 B.陰雨冷濕

        C.寒冷干燥 D.風沙彌漫

        2.該地區(qū)發(fā)展經濟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礦產資源貧乏 B.地質災害頻繁

        C.干旱缺水 D.地表崎嶇,交通不便

        讀下列材料,回答3~4題。

        材料一 美國國家步道系統(tǒng)是指可以是專門建設的,也可以是人走出來的,可供一人或多人(包括徒步旅行、騎自行車、滑冰、滑雪、輪椅等,還包括越野娛樂交通工具如摩托車、雪地汽車、能行駛于各種地形的越野四輪驅動汽車等)通過的步道線路。

        材料二 美國部分國家步道示意圖(①、②為大陸山脊國家景觀步道)

        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①步道東段以溫帶落葉闊葉林景觀為主

        B.①步道沿途自然景觀變化的基礎是熱量變化

        C.②步道大致是美國東西部的分水嶺

        D.②步道南端自然景觀的主要成因是洋流

        4.①步道西端附近( )

        A.農業(yè)類型以畜牧業(yè)和灌溉農業(yè)為主

        B.舊金山東南硅谷興起的主要條件是環(huán)境優(yōu)美

        C.全年受西風控制,溫暖濕潤

        D.貿易船從橫濱到舊金山比從舊金山到橫濱省時、省燃料

        秘魯首都利馬因“無雨之都”而聞名于世。讀圖回答5~6題。

        、

        5.利馬的年平均降水量僅21毫米而被稱為“無雨之都”是因為( )

        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 ②秘魯寒流的影響 ③盛行風向基本與海岸平行 ④沿岸有穩(wěn)定的逆溫層,水汽難以向上輸送凝云致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6.下列關于利馬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房屋以平頂為主 B.全年炎熱干燥

        C.街道上排水設施不完善 D.利馬降水少,但冬季多濃重濕霧

        7.第三十屆世界園藝博覽會于2011年4月28日到10月22日在中國西安成功舉辦,以“天人長安·創(chuàng)意自然——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會徽取名“長安花”,取意“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下列關于西安所處渭河流域地區(qū)的地理特征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渭河流域地區(qū)降水較充足,屬于半濕潤地區(qū)

        B.渭河平原是由于斷層下陷和流水侵蝕而形成

        C.渭河流域地區(qū)水土流失問題較為嚴重

        D.渭河流域地區(qū)糧食種植以小麥為主

        8.讀圖A和圖B,回答下列問題。

        (1)簡述圖A中甲國的地形特征。

        (2)圖B中烏海河段的凌汛多發(fā)生于3月、11月,分別簡述其形成過程。

        (3)簡析圖B中丙地人口較乙地密集的主要原因。

        (4)比較分析甲國與丙地發(fā)展葡萄種植的優(yōu)勢區(qū)位條件。

        參考答案

        1.B 根據圖中獲取的信息可知,圖示地區(qū)為云貴高原且位于貴州,冬季受到準靜止鋒的影響,多陰雨冷濕天氣。故選B。

        2.D 云貴高原為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嶇,限制該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首要因素為交通。

        3.C ①步道東段以溫帶草原景觀為主;沿途主要體現從沿海向內陸的自然景觀變化,變化的基礎主要是水分的變化。②步道沿落基山脈山脊,大致是東西部分水嶺;南端自然景觀是熱帶沙漠,主要成因是副熱帶高氣壓的常年控制。

        4.D ①步道西端附近,農業(yè)類型以水果、蔬菜和灌溉農業(yè)為主;為地中海氣候,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高新技術產業(yè)興起的最主要因素是科技;貿易船從橫濱到舊金山可以順北太平洋暖流,比從舊金山到橫濱逆流而行省時、省燃料。

        5.C 從圖中信息看,秘魯首都利馬位于南美大陸西岸的熱帶地區(qū),從緯度位置看,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從洋流系統(tǒng)的分布看,沿岸有秘魯寒流流經,且受寒流及東部安第斯山脈地形的影響,沿岸存在穩(wěn)定的逆溫層,阻斷了海洋水汽的輸送,這都導致該地降水稀少,所以選C。

        6.B 受秘魯寒流降溫減濕的影響,利馬全年溫和干燥。

        7.B 渭河流域位于黃土高原上,屬于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其南面為高大的秦嶺山脈,該處地形首先是地層斷裂下陷形成渭河谷地,后經流水搬運沉積形成目前的渭河平原,其沉積物主要來自于其北部的黃土高原。

        8.【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區(qū)域特征及其區(qū)域發(fā)展問題。

        第(1)題,從經緯度看,甲國為歐洲的法國,從圖中等高線的分布及水系的分布可以看出,該國的地形共分為兩大地形區(qū),南部為高原山地,北部為平原。

        第(2)題,圖B中所示的區(qū)域為我國的西北地區(qū)黃河上游河段附近,屬溫帶氣候,該河段的河流流向為由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是我國凌汛的多發(fā)河段,分析其出現的時間時應主要結合該地的氣候特征。

        第(3)題,圖B中乙地位于荒漠地區(qū),而丙地屬于寧夏平原地區(qū),因為有黃河水灌溉,自然條件相對優(yōu)越,故人口較乙地密集。

        第(4)題,比較甲國和丙地發(fā)展葡萄種植的優(yōu)勢區(qū)位條件時,應主要從經濟發(fā)展水平、技術、市場、勞動力、氣候、地形等方面分析。

        【答案】(1)南部以高原山地為主,北部以平原為主;地勢南高北低;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和島嶼。

        (2)每年秋末冬初,下游封凍,上游來水被冰壩阻塞河道;次年春季,上游冰融,下游未解凍,冰壩阻水,河水溢出河道,形成凌汛。

        (3)賀蘭山阻擋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削減了西北寒流的侵襲;黃河流經該地,灌溉水源充足;夏季風被賀蘭山抬升,在迎風坡(東坡)形成地形雨,增加了寧夏平原的水源;交通便利;農業(yè)基礎好。

        (4)甲國:種植歷史悠久;科技水平高;機械化程度高;水陸交通便利。丙地: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勞動力豐富。

        姓名:周國林

        地址:甘肅省高臺縣第一中學

        郵編:734300

        郵箱:gtyzzgl@126.com

        電話:13649368106

        猜你喜歡
        區(qū)域
        分割區(qū)域
        探尋區(qū)域創(chuàng)新的密碼
        科學(2020年5期)2020-11-26 08:19:22
        基于BM3D的復雜紋理區(qū)域圖像去噪
        軟件(2020年3期)2020-04-20 01:45:18
        小區(qū)域、大發(fā)展
        商周刊(2018年15期)2018-07-27 01:41:20
        論“戎”的活動區(qū)域
        敦煌學輯刊(2018年1期)2018-07-09 05:46:42
        區(qū)域發(fā)展篇
        區(qū)域經濟
        關于四色猜想
        分區(qū)域
        公司治理與技術創(chuàng)新:分區(qū)域比較
        亚洲中文高清乱码av中文| 亚洲先锋影院一区二区| 丰满大爆乳波霸奶| 日本女优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就去吻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亚洲精品大全中文字幕|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成人偷拍自拍在线视频|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第一次处破女18分钟高清| 国产av91在线播放|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 艳z门照片无码av|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孕妇| 欧美久久中文字幕| 麻豆精产国品| 东北妇女xx做爰视频| 亚洲色图专区在线视频| 91中文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极品粉嫩小仙女高潮喷水网站| 97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中国xxx农村性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国语版| 在线高清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性色av| 黄页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又黄又硬又湿又刺激视频免费| av免费网站免费久久网|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巨大xxxx做受中文字幕| 神马影院午夜dy888| 自拍偷拍另类三级三色四色| 久久国产精彩视频|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中文字日产幕码三区做法|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国产精品内射后入合集| 青青青爽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