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1.課堂上,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功
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xiàn)象,中考使初中語文教學被束縛在應試中,熱衷于大量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把自己框死在語文課本應試知識的重復演練、死記硬背中,看似“雙基”知識訓練,實際卻降低學生的語文能力。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標點符號亂用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這樣,對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訓練就有明顯影響。例如,學習古文時,講到定語后置句,學生竟然問我什么是定語,我心想問題大了,接著我反問了一句什么是主語,沒有一個學生能答上來。我只能中途改變教學計劃,從具體例子著手,教他們基本功,通過這節(jié)課之后,上課我都注意從基礎入手。
2.變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的主體需要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yōu)化心態(tài)。高中學生學習語文之所以出現(xiàn)種種消極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學認為憑著十多年積累的老底夠了,“我不需要學了”,如果能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空洞”,產(chǎn)生“我想學,我要學”的心理,就能付諸行動。我曾在學生高二時搞過一個試驗,讓學生分析、提煉、積累課本中的作文素材。每個班分成6組,一個小組負責一冊課本和讀本的內(nèi)容。每個小組指定一個組長,組長負責把本書里的重要課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資料,并加工處理,如修改、裝訂等。準備工作做好后,班上組織交流。最后教師收齊,裝訂成冊,作為一個學生課題處置。這樣,原來不夠重視課本的學生也懂得了課本的價值;原來感到作文無料可寫的人也大有收獲。因而,他們再也不小看課本,高三的時候,還有一些學生自覺梳理所有課本里的知識材料,他們再也不認為課本無用了。
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教學目標轉(zhuǎn)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
3.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差異性
由于每個人先天的稟賦、家庭教育、環(huán)境影響的不同及雖受同樣教育但內(nèi)化過程千差萬別,學生中會出現(xiàn)極其豐富又差異紛呈的個性。所以,我們必須承認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只有承認學生的差異性,才能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分別達到可能達到的水平。這樣才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承認學生的差異性,應盡可能讓學生有所爭論。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認識有差異,這是必然的。有差異,就可能有爭論。教育家贊可夫說:“如果不允許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智力、情感和性格特點參與到教學中,那課堂氣氛怎能活躍?”讓全班學生都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議論紛紛、你爭我辨,可以開闊學生思路,激勵學生發(fā)表獨到的見解。
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就能正確對待“優(yōu)生”與“差生”,靈活體現(xiàn)“因材施教”原則,避免許多不應該發(fā)生的尷尬。
高中語文課堂應該是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塑造學生高尚人格的地方。
4.教師要努力做教改的實踐者
高中語文教學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起著傳承文化的作用。新教材“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突出實用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用能力(快速讀寫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高中階段是學生思維發(fā)展與形成的重要階段,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逆向思維、求同思維等多種思維形式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形成至關重要,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創(chuàng)造力,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教師應主動轉(zhuǎn)變觀念,不斷鉆研教法、學法,努力適應時代變化。教師在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同時,必須擔負起教育的責任。
5.關于作文教學
5.1作文教學要貼近生活,創(chuàng)新作文命題。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生活的再現(xiàn)。只有走進生活,學生才會有真切的體驗。教師應有意識地安排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繪生活、欣賞生活。有了對生活實踐的積累,寫作素材自然信手拈來。
要改變傳統(tǒng)教師命題方式,讓學生自主“找題”,教師不再規(guī)定具體的題目,而是指定作文范圍、題材和體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獨立創(chuàng)造空間。寫作是對生活的能動反映,是一個一步一步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從具體到抽象、從內(nèi)部語言到書面語言的認識實踐過程。好的文章總是先從生活中尋得素材,再從素材中發(fā)現(xiàn)生動深刻的東西,然后形成觀點,最后確定題目。
5.2加強語言和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寫作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
語言和思維訓練在作文教學中占有核心地位。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突出語言和思維訓練。文章要有新意,運用的語言必須有個性。語言創(chuàng)新可以從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用修辭、意蘊深厚等方面下工夫。詞語生動首先建立在準確基礎上。詞語的靈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規(guī)、大膽想象、敢于創(chuàng)新,這樣可以把靜態(tài)的事物寫活,把動態(tài)的事物寫得更逼真,把平常的事寫得形象動人。
作文是思維成果的展示,作文創(chuàng)新首先是思維創(chuàng)新。作文思維創(chuàng)新能使文章思想獨到、新穎而深刻。對于新思維訓練,教師要注重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時,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思維層面進行訓練,引導學生有序思維,同時將思維訓練與語言表達訓練統(tǒng)一起來。例如,仿寫就是不錯的途徑。
6.活用語文教材把教材當做素材
如何使用這個素材成為語文教學成敗的關鍵。我認為,以教材為依托,立足于課堂訓練,才有條理、有內(nèi)容,易于操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實施呢?我時常在教材中尋找各種感觸點,激活學生的思維,然后以此為中心向課外拓展,既能訓練學生的思維,又能促進學生寫作。這樣,課程改革的主陣地仍是課堂,教科書是我們重要的學習資源之一。如果拋開課堂和教材,到廣袤的社會生活中尋覓,就是緣木求魚、得不償失的。不如以課堂為陣地,以教材為依托,用好教材這個素材,有針對性地向課外延伸輻射,既能訓練學生思維,又能促進學生寫作,還能使課內(nèi)外學習資源緊密相連、融合而用,不失為好的教學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