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酩皓
語文教師的教學技能體現(xiàn)在鉆研教材,在慧眼靈心品讀文本的過程中,捕捉文本中的教學價值,并通過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潛移默化間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現(xiàn)以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少年王冕》為例,談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抓“教眼”,悟品質(zhì)
語文課應該著力于養(yǎng)成和強化學生的語文意識,引導學生自覺關注文本的言語表達形式,這也是語文課堂的“教眼”。《少年王冕》這篇課文可以從以下幾個地方著手抓“教眼”。
1.扣矛盾
文本的第二自然段中寫道:“娘,我在學堂里也悶得慌,不如幫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這樣可以貼補些家用,還能帶幾本書去讀呢?!?/p>
這是文本中王冕唯一的語言,從王冕回答母親的話中,前后是矛盾的,要理解他的“孝順”和“好學”,理解“悶得慌”是關鍵。從內(nèi)容上來看,這個詞半真半假,真的是父親已經(jīng)離開人世,靠母親做針線活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供他讀書。作為家中的男子不僅不能為母分憂,還要高坐學堂花去母親的血汗錢,心中不忍。假的是他深知像現(xiàn)在家庭的情況,也只有通過自己的苦學,將來學有所成,謀得發(fā)展才能改變家庭境遇,孝敬母親,說“悶得慌”只是寬慰母親。這一詞就是理解人物品質(zhì)的突破口,在看似平常的一句“悶得慌”中卻飽含了他對母親的孝順。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培養(yǎng)文本細讀的能力,讀懂文字背后的真實思想,對王冕的性格有清晰的把握,更要深入文本領悟作者用詞的妙處。
2.品細節(jié)
文章里有一些感人的細節(jié)描寫,比如:“從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親。遇上秦家煮些腌魚臘肉,他總舍不得吃,用荷葉包了回家孝敬母親。每天給的點心錢,他也舍不得花,積攢一兩個月,便偷空來到村學堂,從書販子那里買幾本舊書?!?/p>
此處細節(jié)描寫:王冕有兩個“舍不得”,舍不得吃好點心,是為了拿回家孝敬母親;舍不得花點心錢,是為了積攢錢去買舊書。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帶著疑問讀書,邊讀邊思,緊扣人物的動作,抓細節(jié)描寫處,品悟人物勤奮好學、孝順母親的美好品質(zhì)。
二、賞句段,促寫作
1.品詞析句,以讀促悟
文本第五自然段中的大段景物描寫是作者的神來之筆。引讀出示寫景的文字,讓學生們先自由朗讀,初步感悟景色之美;提問寫了哪些景物,并圍繞作者是如何寫景以及寫景的順序兩方面來進行展開,抓住地上的“紅”“青”“紫”“綠”和天上的“黑”“白”等字詞,感受顏色美;再請學生圈出表示方位的詞語,作相關指導。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引導學生在寫景物時要按一定的順序把文章寫得有條有理,層次分明,更要在遣詞用句上多仔細斟酌。隨后出示荷花圖片,感受湖里荷花苞上“雨水點點”“晶瑩透亮”的藝術美。這一段是積累的重點,也是要求背誦的段落,所以我設計了段落填空,讓學生再一次感受這一美景。
在教學中還應考慮引領學生在細讀文本的過程中實現(xiàn)課堂智力的挑戰(zhàn),讓學生圍繞著“文章寫的是少年王冕,為什么要用大量的筆墨描寫景色呢?”這樣的問題進行思考、探討,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體悟景物描寫有烘托人物形象以及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這些對于學生今后的寫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2.關注留白,激發(fā)想象
課要讓學生入情入境,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對課文情節(jié)“空白”處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與主人公相遇,感受生命,傾吐性情,對課文內(nèi)容作必要的補充。
文中王冕刻苦學畫的過程作者是一筆帶過,學生很難體會他立志學畫的決心與自強不息的精神。因此在教學第六自然段時緊抓關鍵短語“沒有一處不像真的”,并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三個填空:白天,他一邊放牛,一邊會做什么;晚上在昏暗的燈光下,他會做什么;買不起畫筆、畫紙,他又會怎么做。通過關注留白讓學生想象王冕學畫時的情景,這不僅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還關注到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陶行知先生說:“創(chuàng)造需要廣博的基礎,解放了空間,才能搜集豐富的資料,擴大認識的眼界,以發(fā)展其內(nèi)在之創(chuàng)造力?!币虼嗽诮虒W中要講究“留白”的藝術,要為教學留有余地,讓學生有想象的空間和思考的機會。
3.聚焦“語用”,滲透寫法
課文的五、六自然段講述的是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啟發(fā),勤奮刻苦,立志學畫,終有所成。文中正面突出他繪畫的成功,只出現(xiàn)了短短的一句話,卻用大量的篇幅去描寫鄉(xiāng)里人去購買他的畫,為什么要這么寫?這是側面襯托的表現(xiàn)手法,鄉(xiāng)里人很好地完成了綠葉陪襯任務,將王冕這朵“紅花”襯托得格外鮮艷。通過襯托,文章在描寫方式上呈現(xiàn)出多樣變化,在結構上也更加集中緊湊,表達更為簡潔精練,充分說明王冕勤奮刻苦、畫技高超。這也是側面描寫的長處。
三、明主線,適拓展
1.走進原著,明確主旨
本文改編自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第一回。該文刻畫了一個淡泊名利、嵌崎磊落的王冕形象。改編為課文后盡管著眼點有所改變,但對于少年王冕懂事孝順、勤奮刻苦的形象刻畫是一致的。兒童對于此類文章大都比較重情節(jié),關注故事內(nèi)容,人物經(jīng)歷。而對于如何刻畫人物形象以及文章語言比較容易忽視。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課文語言,學習課文如何通過生動的描寫、細節(jié)的表現(xiàn)刻畫出人物形象。
2.研讀課文,涵泳布局
《少年王冕》從王冕七歲喪父寫起,寫到十歲輟學放牛,到十三四歲開始學畫,再寫到十七八歲離開秦家,時間節(jié)點清晰。文本描寫的時間跨度達十年之久,又無突出事件,但我們讀來毫無拖沓之感,這與作者精巧的安排是分不開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依據(jù)課后問題:王冕是個怎樣的人?作者是怎樣寫這個人的?引導學生整體閱讀文本,走入文本,感受語言文字之美,涵泳文本布局之精巧,領略詳略之得當,經(jīng)營安排之巧妙。
3.促進積累,延伸拓展
在課堂,我通過拓展閱讀與書畫欣賞,將閱讀的觸角伸向經(jīng)典,使學生對人生的理解充滿理想,走向深刻;在課后,我結合課文內(nèi)容,提供學生有關勵志、刻苦自學成材、孝順長輩的人物故事材料,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課文內(nèi)容,加深理解和感悟。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適當選取上述部分內(nèi)容,予以補充和延伸,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滿,內(nèi)涵更加豐富??傊?,從文本之內(nèi),走向文本之外,這兩個階段對于研讀文本能起著莫大的功用。
作者簡介:江蘇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