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對于學習者來說,中日同形近義漢字詞在最易產(chǎn)生“先入為主”帶來的“正遷移”的同時,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負遷移”影響,出現(xiàn)“異質(zhì)化”狀態(tài)。本文從語義教學、語法教學、語用教學等方面提出了解決策略。
關(guān)鍵詞: 同形近義漢字詞 ? ?語義教學策略 ? ?語法教學策略 ? ?語用教
在面對歷史重大變革及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中日兩國借漢字之便實現(xiàn)了知識的交流和共享,產(chǎn)生了眾多的同形漢字詞,即“用相同漢字書寫的詞”[1]。中日同形漢字詞不僅對學科建設(shè)、學術(shù)規(guī)范的促進與完善的影響是空前的,而且豐富了各自的語言詞匯系統(tǒng)。但中日兩國都經(jīng)歷了文字改革,不能望兩者全部對等。因此,本文的同形漢字詞定義為“不考慮讀音、字數(shù)、借用關(guān)系,即使存在由中日兩國文字改革而造成的字體的差異,但漢字源流相同,存在于漢語與日語之間的同形的漢字詞”[2]。
中日同形漢字詞一般分為同形同義漢字詞、同形近義漢字詞、同形異義漢字詞。同形同義漢字詞、同形異義漢字詞給中日兩國學習者帶來的困擾要小于同形近義漢字詞。因為同形同義漢字詞不僅表層結(jié)構(gòu)信息的字形相同,而且深層語義信息和交際效果語用信息對等,學習者可以“望文生義”,幾乎不構(gòu)成任何困難。同形異義漢字詞只有表層結(jié)構(gòu)信息的字形相同,深層語義信息和交際效果語用信息完全不對等,容易引起學習者的注意和重視。同形近義漢字詞雖然表層結(jié)構(gòu)信息的字形相同,但深層語義信息和交際效果語用信息有交集而不完全對等,此時最易產(chǎn)生“先入為主”帶來的“正遷移”,又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負遷移”,出現(xiàn)“異質(zhì)化”狀態(tài)。本文擬通過中日同形近義漢字詞的語義教學、語法教學、語用教學等方面的論述,提供一些解決策略。
1.語義教學策略
語義教學是難點之一。我們可以“采用異同對比的方法,由已知求未知,由相同點求不同點,讓學生有親近感和熟悉感,然后在對比中導出不同詞義及用法,解釋、說明及練習的重點放在差異上,這是中日漢字詞語義教學的基本原則”[3]。同時,應該注意近義詞的講解和學習,因為每一種語言的語義都是成系統(tǒng)的,要對兩種語言的語義進行對比,就不可避免地涉及系統(tǒng)內(nèi)的近義詞。
漢語的“參加”和日語的「參加」基本同義。如:「オリンピックに參加す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革命に參加した」(參加了革命)、「団體旅行に參加する」(參加團體旅行)、「春の植樹に參加した」(參加了春季植樹)等。“漢語的‘參加工作’不宜直譯為「仕事に參加する」,可譯為「就職する」或「仕事に就く」。但當「仕事」前有限定語時,可使用「…仕事に參加する」。例如「先生の研究仕事に參加させてください」(請讓我參加老師您的研究工作)”[4]。這里又出現(xiàn)了另外一個中日同形漢字詞「就職」,需要對其進一步解釋。日語的「就職」專指“參加工作”,而漢語的“就職”指的是“正式到任(多指較高的職位)”[5]。
漢語的“期待”和日語的「期待」也基本同義。如:「ご成功を期待する」(期待你的成功)。但日語中還存在近義詞「待ち望む」,兩者的區(qū)別是“「期待する」用于通過努力可以實現(xiàn)的情況?!复镣唷褂糜谕ㄟ^自然變化和時間上的等待就可以實現(xiàn)的情況。因此,「ご成功を期待する」表達的是鼓勵對方,希望他能積極努力的心情。如果置換成「待ち望む」,表示的則是以對方一定成功為前提,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的心情。另外,「期待する」還有「~に期待する」的用法,而「待ち望む」只有「~を待ち望む」之用法”[6]。
2.語法教學策略
詞性是語詞的語法信息。漢語詞性的標注雖然很難,但也是信息化時代、對外漢語教學對漢語提出的要求。雖然“中日漢字詞大部分詞性相同,一小部分詞性不同”[7],但因為一個詞所具有的詞性常常不是單一的,兼類現(xiàn)象很普遍,因而兩者的對應關(guān)系呈現(xiàn)出極其豐富的形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
詞性不同,其意義往往也有差別,應該從相同的部分導入,把重點和難點放在詞性不同的部分。
3.語用教學策略
語用主要指搭配對象、語體、褒貶等。教師應該首先熟悉同形近義漢字詞的語用規(guī)則,然后通過對比的方法導入語用知識,即從漢語的語用入手對比異同,重點區(qū)別、強調(diào)相異部分,在語用的說明與練習上要花大工夫,同時注意和語義、語法知識并重,以便教給學生自然的、馬上能用的語言。
漢語的“莫大”和日語的「莫大」都有“沒有比這個再大;極大”[8]的意思,但漢語的“莫大”是日常用語,而日語的「莫大」是書面語體。搭配對象雖有相同之處,如:「莫大な損失」(莫大的損失),但也有很大的不同:漢語的“莫大”后常接“光榮、幸福、罪過、災難”等,此時應使用「この上なく大きい」「極めて大きな」,日語中還可以接「借金」「費用」等。由此可以看出,漢語是中性詞,而日語多是貶義詞,且常和金錢相關(guān)。
4.結(jié)語
中日同形近義漢字詞的存在,對于學習者來說既便利,又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同中求異,重點講授、練習語義、語法、語用等方面的不同。并且要注意語義、語法、語用知識并重,以便教給學生自然的、馬上能用的語言。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未能從文化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的角度論述中日同形近義漢字詞異同點產(chǎn)生的原因和演變過程,留待下文進行考察。
參考文獻:
[1]沈國威.近代中日詞匯交流研究:漢字新詞的創(chuàng)制、容受與共享[M].北京:中華書局,2010:21.
[2]何寶年.中日同形詞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2:1.
[3]于冬梅.中日同形異義漢字詞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98.
[4]王磊.新日語能力考試詞匯全攻略N2[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87.
[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698.
[6]王磊.新日語能力考試隨身書詞匯全攻略N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490-491.
[7]于冬梅.中日同形異義漢字詞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99.
[8]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916.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漢語國際化背景下的中日漢字詞學習與教學方略”(編號:2014-GH-188)、河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科技日語人才培養(yǎng)策略研究”(編號:132400410346)的階段性成果。
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