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燁
摘 要: 近四年來,江蘇歷史高考頻繁出現(xiàn)歷史論證題,成為學生失分的一大板塊。本文從歷史論證題的形勢、特點入手,介紹高中歷史論證題題型特點和分析學生失分原因。繼而將歷史論證題進行分類并結合例題進行分類破題的分析,尋找到解題的突破口。最后理清解題思路,歸納歷史論證題的解題步驟和答題注意點。
關鍵詞: 歷史論證題 分類破題 解題步驟
一、歷史論證題的形勢
2011年江蘇省高考歷史的第22題,第一次出現(xiàn)材料分析論證題的題型,要求學生運用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證陳旭麓先生的論點。從2011年開始,連續(xù)四年,江蘇省高考歷史試題都出現(xiàn)材料分析論證題的題型。如2012年的第22題,運用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以蕭公權的康有為研究為例,以“時代、史家與歷史認識的修正”為主題進行論證。2013年的第23題,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多角度論述“新政的機遇與挑戰(zhàn)”這一主題。2014年的第22題,與傳統(tǒng)相對應的是近代性。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以“王韜課士的近代性”為主題進行論證。
歷史論證題是學生最頭疼也是得分率最低的一種題型。據(jù)2013年江蘇省歷史閱卷現(xiàn)場的不完全統(tǒng)計,第23題的分值為8分的論證題,零分率高達18.09%,得4分以上的考生很少。考生的回答多數(shù)脫離材料,不能從材料中提取多個視角,思維僵化,習慣于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方面論述問題,史論結合的能力薄弱,難以達到層次分明、論述嚴謹?shù)囊蟮?。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不再懼怕歷史論證題?如何才能讓學生把握這類題型的解題能力與技巧?如何才能讓學生在歷史論證題中順利得到基本分并向高分靠近?這些問題是臨近高考必須解決的,也是歷史論證題專題復習所要圍繞的中心。
二、了解歷史論證題的特點
要解析歷史論證題,首先就要了解歷史論證題的特點。
歷史論證題頻繁出現(xiàn)在高考中,集中體現(xiàn)了歷史高考對學生歷史能力的綜合考查。歷史論證題考查學生的能力有: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評價歷史事件或人物的能力;描述和闡釋事務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等等。
1.觀點論證,史論結合。歷史論證題,由論點、論據(jù)、論證過程三部分組成且缺一不可。在論證過程中,強調史論結合,史實與論點要有機結合。
2.角度多重,分值大。歷史論證題的分值往往偏大,一般在8分左右。分值大,要點多,要求學生答題的角度要多重。
3.運用歷史學科語言,表述成文。歷史論證題,畢竟不像語文學科中的論文,需要洋洋灑灑大篇幅的論證。歷史論證題,實質仍不脫離歷史主觀題,需要用歷史學科的思維解題,也需要用歷史學科語言表述。但歷史論證題與一般歷史主觀題在表述形式方面存在差異,歷史論證題需要將答案組織起來表述成文,而不是一個個零散的答案要點。
4.有明確的行文要求。歷史論述題都有明確的行文要求,如角度多重、觀點理解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字數(shù)限制。
5.閱卷時只給出評分等級和標準,沒有標準答案。閱卷時,往往會以2分作為一個等級,每個等級對應相應的分數(shù)及閱卷的要求。如以2013年江蘇高考第23題論證題為例,評分細則為:水平1,分值范圍為7—8分,要求學生的答案能夠充分、有效地提取材料信息和調動所學知識,立論角度多重,層次分明,觀點與史實相統(tǒng)一,行文流暢,論述結構嚴謹。水平2,分值范圍為5—6分,學生的答案能從水平1中的任意三個角度論述,能有效地提取材料信息和調動所學知識,觀點、史實較一致,層次較分明,論述結構較嚴謹。水平3,分值范圍2—4分,學生答案能從水平1中的任意1-2個角度論述,觀點、史實較一致,層次不分明,論述結構不嚴謹。水平4,分值氛圍0—1分,學生大都沒有科學地論述視角,僅列舉個別史實。從評分等級和標準細則來看,歷史論證題得高分的關鍵是:角度多重,能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和調動所學知識,史論結合。
三、根據(jù)歷史論證題類型,分類破題
根據(jù)論證觀點的來源,大致可以將歷史論證題分為三大類。
第一大類:題目已給觀點類型。指的是論證題題目中已確定了論證的觀點,要求學生運用所給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證。如運用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論證1787年美國憲法“是原則和妥協(xié)的產(chǎn)物,它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典范性”的觀點這種類型的論證題,論點已經(jīng)非常明了,破題的關鍵就是對論點的理解和對論點進行適當?shù)牟鸱殖煞终擖c。以上面題目為例,可將論點拆分成兩個分論點:一是1787年憲法是原則和妥協(xié)產(chǎn)物,二是1787年憲法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和典范性。
第二大類:根據(jù)材料、主題歸納提煉觀點類型。指的是根據(jù)問題所給主題(視角)或是歸納提煉材料觀點,然后運用所給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證觀點。這種類型的論證題,又可以細分成以下兩小類:
1.從材料中提煉觀點的類型。如題目:運用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三個方面論證材料三的觀點。如題目:關于“經(jīng)濟全球化與民族國家職能”這一話題,材料三的觀點更容易引起發(fā)展中國家的共鳴。試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論證材料三的觀點。破題的關鍵是根據(jù)相關材料,從材料中提煉概況出論點。
2.圍繞主題加以論證的類型。圍繞主題進行的論證,不等于說論點就是主題,而是要從主題出概況分解出論點。
第1種類型:主題包含多個要素,破題的關鍵是找到主題中多個要素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例1:運用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英國17—19世紀歷史發(fā)展為例,以“傳統(tǒng)、革新與社會進步”為主題進行論證。該主題包含的三個要素:傳統(tǒng)、革新、社會進步。三者之間的關系為,英國保留的傳統(tǒng)促進社會進步,英國社會的革新推動社會的進步。這樣就把這個主題分解為兩個分論點。例2:運用上述材料,結合中國近代歷史知識,以“殖民侵略、災難與近代化”為主題進行論證。該主題的要素為:殖民侵略、災難、近代化。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殖民侵略給中國帶來災難,殖民侵略促進中國的近代化,進而分解成兩個分論點。例3:運用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以蕭公權的康有為研究為例,以“時代、史家與歷史認識的修正”為主題進行論證。該主題包括時代、史家、歷史認識修正三要素。三者間的關系,時代的發(fā)展有利于歷史認識的修正,史學家認識的改進會影響歷史認識的修正,形成兩個分論點。
第2種類型:主題包含設問問題,破題的關鍵是先將其作為主觀題回答,再細分角度,加以論證。
例1: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多角度論述19世紀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先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發(fā)展帶來的影響,如對亞非拉國家既帶來災難又有客觀上的積極性;對世界而言,加速了世界各地間的聯(lián)系,促進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對歐美國家來說,加速其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確立對世界的統(tǒng)治,等等。然后根據(jù)回答,確定多個角度,配以史實加以論證。例2:據(jù)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以“晚清民初西學東漸的特點”為主題進行論證。先將該論證題當成主觀題回答晚清民初西學東漸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學習內(nèi)容廣泛、傳播渠道多樣、影響深遠等特點,然后將這三個特點作為分論點,史論結合,加以論證。例3:2014年江蘇高考第22題,與傳統(tǒng)相對應的是近代性。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以“王韜課士的近代性”為主題進行論證。先將王韜課士與傳統(tǒng)古代課士做比較,進而得出“王韜課士”所具有的中西并存和順應時代及世界發(fā)展潮流的近代性特征,再論證這一主題。
第3種類型:主題包括關鍵詞串聯(lián),破題關鍵是找出各個關鍵詞與主題之間的關系及其關鍵詞之間的關系。例1:結合所學知識,運用以上四個關鍵詞“多極化”“全球化”“改革開放”“機遇與挑戰(zhàn)”,以“和平與發(fā)展”為主題,寫一篇歷史短文。這樣的題,將四個關鍵詞串聯(lián)成文并不難,但關鍵在于圍繞“和平與發(fā)展”的主題,這就需要在做題時,找出四個關鍵詞與主題間的聯(lián)系?!岸鄻O化”是有利于推動和平與發(fā)展;“全球化”使各國之間的聯(lián)系愈發(fā)緊密,也有利于和平與發(fā)展;“改革開放”“機遇與挑戰(zhàn)”需要和平發(fā)展的國際環(huán)境,也會壯大國家和平力量,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
第三大類:選擇觀點類型。指的是所給材料中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觀點,需根據(jù)題目要求,圍繞材料中的一種或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虿牧现械挠^點既可贊同又可否定,無明確定論,圍繞其中一種認識進行評論。如題目: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也是不同文明之間碰撞的過程。在這一方面,馬克思和斯塔夫里阿諾斯有著不同的觀點。請結合所學知識,選擇其一進行評論。這種類型的論證題,破題關鍵是根據(jù)題目要求和所儲備的歷史知識,選擇一個相對比較好論證的觀點,再加以論證。
四、歷史論證題的解題步驟
1.確定論證的觀點??筛鶕?jù)題目直接獲得論點,或是提煉材料中的觀點,或是根據(jù)圍繞的主題確定論點。
2.將論點拆分成若干個分論點或是多個立意角度。根據(jù)分論點,分清層次,逐一論證。
3.認真審題,明確要求。如題目的答題范圍、時空限制、答題角度、答題要求。
4.圍繞觀點歸納提取所給材料的有效信息,將其作為部分論據(jù)。學生往往會忽視這一步驟,拿道題,只根據(jù)所學知識答題,而忽視的材料給予的新視角或新的史實信息,這樣導致大面積的失分。
5.聯(lián)系調動所學知識,圍繞論點,多角度、多層次地切入論證,史論結合。特別要注意多角度切入和做到言必有據(jù),論從史出,史論結合,不能只是簡單地羅列史實。
6.理清層次,濃縮要點,總分總結構,表述成文。歷史論述題一般都有字數(shù)的限制,且有格子限制,答題時要盡量避免大面積的改動,在下筆之前,要先打好草稿或腹稿,明確層次、角度,運用歷史學科語言,保證語言精練,言簡意賅,切中要害。
學生在歷史論證題面前要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還需要平時加強對該題型的實戰(zhàn)訓練,在練習中,感悟歷史論證題的解題步驟、解題技巧,從而提高解題的能力,使歷史論證題從一個高考易失分題變?yōu)橐椎梅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