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翠俠
現(xiàn)階段應試教育占據(jù)過多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中片面追求高分,缺乏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視。而生命教育則很少被提及,許多學生不知曉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個別者甚至不知道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此,初中生物課堂上融入生命教育元素,讓知識傳授在生命關懷伴隨下進行。這樣,學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產生過程,認識到生命的可貴與價值,就會萌發(fā)出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感情,感悟到研究生命科學的意義。
一、緊密結合教材內容,點滴滲透生命教育
初中生物課程屬于生物學基礎課程,講述很多有關生命的知識,教師要注意從中提取生命教育素材,一方面既可以為課堂增添魅力,另一方面取得不錯的生命教育效果。例如,在進行人類進化與演變知識教學時,教師向學生講述生命誕生的起源,描述生命產生的原因與過程,演示出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十億年間生命進化和演變的漫長過程,體會生命產生過程的艱難,認識到高級智慧生命人類產生的難能可貴,從而建立起愛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正確生命觀。教師還要把關于人類本身的生命知識介紹給學生,悉心講解人體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詳細信息,認識到人類生命體各個部分的特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身體,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時學會欣賞自己,更好地認識自己。再如學習生物多樣性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要讓學生知道自然界的生物是種類萬千、形態(tài)各異的,生物圈是由各種各樣的生命形態(tài)組成的,站在人類角度,有些生物是“微不足道”甚至“多余的”,但是,恰恰是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才造就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自然界,為原本荒蕪的地球增添蓬勃的生命力,為人類生活環(huán)境添加美感。教學不但要緊抓學生的學科知識技能,還要注重學生人文情懷培養(yǎng),賦予教材內容以生命教育角色。
二、課堂教學逐步滲透,促進形成堅強意志
課堂教學中語言的作用是最不可小視的,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要靠語言,感染學生情緒也靠語言。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產生影響最大的人無疑就是教師,教師的個人言行舉止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和學生相互交流,用自己恰當語言激勵學生,讓學生感知到自己對他的期待與肯定,從而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堅強意志。目前教學內容里,學科教學是基礎教學部分,每一門學科都有為學生準備的生命教育環(huán)節(jié),生物則是各個學科中蘊含生命教育最多的學科。生物教材里可用來做生命教育的內容很多,有的在書上明確表示了出來,而有的則隱藏了起來,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善于從課本中挖掘出隱藏內容,并讓學生領悟到其中蘊含的生命教育意義。教師要在恰當時機把生命教育滲透到教學中。例如,以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要維護生態(tài)平衡。人類雖為萬物之靈,但在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之內和其他生物一樣,只是自然界的一名成員而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和其他生物同樣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必須遵循生態(tài)平衡的自然法則,不然就會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懲罰,所以,人類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并愛護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命。讓學生知曉生命的無價與寶貴,知道珍惜他人的生命,培養(yǎng)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的良好品質,形成堅強的意志。
三、加強安全保健意識,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就一個人而言,他最寶貴的無疑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沒有了生命,健康、財富、家庭、友情等一切都無從談起。例如,進行生殖與遺傳知識教學時,教師要著重介紹生命誕生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誕生、發(fā)育和終結過程,引導學生認識到一個生命的誕生是極為不易與寶貴的,讓學生意識到生命只有一次,而且非常脆弱和短暫,培養(yǎng)學生珍惜生命、保護生命的意識。例如:在教學“人體內氣體交換”這一內容時,培養(yǎng)學生如何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隨時保持空氣流通意識;用“珍愛生命”警示學生遠離煙酒和毒品。還可以召開一次“學會自我保護”的主題班會,宣傳自我防范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如遇到突發(fā)自然災害如何脫險自救,怎樣在遇到壞人時保護自己等,讓學生學會珍愛生命、保護生命。教師甚至可以播放一些葬禮的相關影視資料,讓學生感受到失去生命之后家人的悲痛與傷心,從而從心底意識到死亡的可怕,認識到自己的生命對家人的重要意義,萌發(fā)出強烈的責任感,立志保護家人生命,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再如教師還可以在“人的食物來自環(huán)境”這一章節(jié)里教會學生科學飲食知識,改掉不良的用餐習慣,并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身體鍛煉,促進身體健康。
四、舉辦生命教育講座,深化生命教育內涵
生命教育內涵是十分豐富的,我們除了在課堂上融入生命教育內容之外,還可以把生命教育延伸到課外。例如,教師可以開一次“青春期”主題班會,向學生介紹男生和女生之間生殖方面的特點,告訴學生人的第二性征的知識,了解人的發(fā)育過程,提醒學生正視這方面問題,采取正確方法進行男女生交往,消除不必要誤解,糾正學生對此類問題的錯誤認識。教師不妨以胚胎發(fā)育為主題辦一次講座,讓學生認識到母體孕育生命的不易,從而感受到母愛的偉大,領略生命的神奇與奧妙,培養(yǎng)關愛生命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通過“預防傳染病”專題講座向學生宣講預防傳染病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艾滋、天花等傳染病對人類的巨大危害,了解應對傳染病的具體方法,使學生意識到醫(yī)學的進步是在與病魔不斷斗爭中取得的,體會到生命存活的不易,讓學生學會保護自己身體的健康,遇到疾病時樹立自信心,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生命教育主題講座涵蓋許多內容,學生能從中領會到許多關于生命的知識,感悟到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
綜上,初中生物教學的真諦在于引導學生親近大自然,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關愛他人,珍惜生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形成樂觀開朗、勇于探索的性格。生物教學肩負著生命教育重任,教師一定要利用好生物課堂,讓學生真正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