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全世界。一旦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成長,或多或少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后果。我做小學生輔導老師的時候,曾有個“問題學生”明明,就屬于此類情況。
剛上一年級的明明身材瘦小,與同齡人相比,明顯發(fā)育不良。他很難安靜地坐下來,總是上躥下跳,大喊大叫,且與人一有沖突就動拳頭。
一般情況下,在初次接觸不熟悉的人時,即使是頑皮的孩子,也會有所收斂。明明則與眾不同,我們初次見面,他就毫無顧忌,在我督促他修正作業(yè)本上的錯誤時,他堅決不肯。我知道一旦縱容了他,以后就更難管理。我們僵持著,我將作業(yè)本留在手中,聲明如果他不認真修正錯誤,就等他家長來了再說。明明竟然動手來搶作業(yè)本,嘴里罵著我不說,還用腳踢打我。我只是把作業(yè)本舉得高高的,相信我只要堅持住,明明就會妥協(xié)。果然,見打罵都不見效,明明泄氣了,但他并不認錯,而是哇哇大哭起來。
別的孩子都注視著我們,看事態(tài)如何發(fā)展。等明明的哭聲小了,我仍舊和氣地對他說,只要肯改錯題,好好完成作業(yè)就沒事了。明明哭累了,終于選擇了配合我。其他孩子見狀,也就沒人再搗亂,都安靜地寫自己的作業(yè)。明明寫好了作業(yè),我立即予以表揚,還獎勵他小粘貼。明明開心地將粘貼貼在額頭上,流露出受到老師獎勵后的自豪之情。
后來我才知道,自上幼兒園起,明明就讓老師頭痛;現(xiàn)在上了小學,還是個不安分的后進生。
明明在大家心中之所以印象不好,一則因為他好動不好靜,自然喜歡打鬧,紀律性差;二則因為他身形瘦小容易被人欺負,但他從不示弱,跟誰都敢叫板。
別人認為明明不知好歹,喜歡招惹是非,被大孩子打或被老師訓都是自找的。我卻認為,這孩子其實就是性情活潑且倔強,不由對他心生憐惜。明明察覺到我和別的老師對他的態(tài)度不一樣,就日漸與我親近起來,表示希望要爭取拿到我設(shè)立的獎項。為了激發(fā)孩子們的進取意識,我每月給他們發(fā)獎,并且人人有獎,只是依據(jù)表現(xiàn)不同而設(shè)立了不同的獎項,頒發(fā)不同的獎品。
我鼓勵明明只要坐得住,認真完成作業(yè),與別人搞好團結(jié),拿獎肯定沒問題。此后,明明只要亂跑或者與人爭執(zhí),我就叫他一聲以示提醒,他便“哦”一聲醒過神來,管住自己。他媽媽有次專門跟我說,明明說了,一定要好好表現(xiàn),拿到高老師的獎勵,還要爭取拿一等獎,以前可從沒看出過他有這樣的上進心。我很欣慰,由此可見,貌似頑劣的明明,其實有著很強的榮譽心,孺子可教,我便有計可施—及時表揚、適度獎勵成為約束和激勵明明的好辦法。
因為父母工作忙,明明下午放學后不僅參加了作業(yè)輔導班,而且還是托管對象。有次下午加餐時,因為另外一個學生的頑皮舉動,我手中的鐵碗散落一地。沒想到,只有明明和另一個學生立即跑過來幫忙。另一個學生是一直表現(xiàn)好的學生,對他的幫忙,我并不感意外,而明明的舉動讓我驚喜且感動。盡管我一直在鼓勵他,也沒想到他還是個有情有義的人。這讓我對明明的認識更加深入。
從此我對明明欣賞有加。隨著時間推移,他與我的感情也日漸親密。有時候,我俯著身子給其他學生講題,一不留神,明明就爬到我背上,幸好他體重輕,我索性背著他繼續(xù)講題,這讓明明開心不已;有時候,父母在單位加班來得晚,只剩下明明一個人,我陪他等著,明明會撒嬌地讓我抱一抱,或者坐在我膝蓋上和我聊天。我發(fā)現(xiàn),這個七歲的小男孩,在他倔強的外表下,內(nèi)心深處其實非常柔軟。
后來,與明明的家長熟悉了,有時候家長要加班,就讓明明帶著鑰匙,拜托我送他到附近的家里。進了家門,明明會拿出零食與我和我女兒分享,邀我們坐下看電視。明明媽媽知道后非常詫異,說從來沒見明明這樣禮貌體貼地對待過別人,看來孩子心里有桿秤,懂得善待真正關(guān)愛他的人。
作為老師,小學教育方面我并不比別的老師高明,唯一的不同是,我與學生相處時傾注了感情。孩子們對情感是極其敏感的,當你由衷地欣賞和喜歡他們,他們就會用更好的表現(xiàn)來作為回報。明明也不例外。
因著師生情感的深切,明明能夠聽進我的話去,日漸改善自己的行為,一天天進步了。在這個基礎(chǔ)上,我也常跟明明的父母交流,告訴他們:明明自尊心強,富有榮譽感,肯上進;明明性情倔強,頗具男子漢氣概,大了有擔當;明明總是追求公正,希望凡事合理又公平,充滿正義感。我還當著明明告訴家長:明明將來很適合做大法官。
明明的父母最初很驚訝,一直被公認為是調(diào)皮搗蛋表現(xiàn)差的兒子,竟然有這么多優(yōu)點。從此,他們對孩子的態(tài)度也變得積極。明明的媽媽對兒子更加關(guān)心,竟然發(fā)現(xiàn)明明時常有些怪動作和怪表情,就帶他去看醫(yī)生,結(jié)果令家里人大吃一驚。醫(yī)生診斷明明患有“污言穢語抽動癥”,大家這才理解并體諒了明明為什么平日喜歡罵人,為什么遇事沖動容易動拳頭。
家里按照醫(yī)生的建議,采取了中藥調(diào)理的治療方案。明明媽媽專門請假陪著他。過了幾天,明明懂事地讓媽媽去上班,不要放棄工作,把做媽媽的感動得不行。后來,明明的奶奶和姥姥輪班來照顧明明,明明放學就回家,一改兩歲多起就被托管在外的生活狀態(tài),享受著家人愛的溫暖,無論身體還是精神方面,都得了充分的滋養(yǎng)。慢慢地,明明的發(fā)育跟上了同齡人的平均水平。
就這樣,在我們共同努力下,明明的班主任反饋,上了二年級,明明無論學習成績還是遵守紀律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明明的爸爸對我表示感謝,說我是第一個賞識明明的人。
原來,一個孩子缺乏愛與關(guān)懷,不僅待人接物會有問題,而且會影響到身心健康。明明的故事說明了一個真理:愛,是孩子最需要的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