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盛
科學有思想方式和社會建制兩個方面,作為社會建制的科學是近代以后的事情,作為思想方式的科學起源于古代希臘。所謂科學精神,首先指的是一種特殊的思想方式,這種特殊的思想方式并不普遍存在于各個文明之中。它特別地屬于古代希臘人。希臘文明并不是最古老的文明,持續(xù)時間也不很長,但它對人類歷史的影響最為持久而巨大,原因在于,它是科學精神的發(fā)源地。
科學精神是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方式呢?在希臘文明之前和之后,其他文明都產生和發(fā)展了豐富而多樣化的知識,從處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到管理社會、定國安邦,從安撫靈魂、維護社會穩(wěn)定,到解決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問題,都各有經驗、方法、對策。所有這些知識,不論是零散的還是系統(tǒng)的,不論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都具有強烈的經驗特征、實用特征。但是,沒有一種文明像希臘文明一樣,超越了知識的實用性功能,而對知識本身感興趣,對知識的確定性問題如醉如癡。對知識本身感興趣,著迷于知識的確定性問題,這就是希臘版本的科學精神。
并不是說其他文明都沒有對知識本身有過任何反省。中國的孔子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莊子說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這些言論有些甚至很深刻,但都是點到為止,不再深究。希臘人卻罕見地把知識問題列為人生的首要問題?!罢J識你自己”是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里最有名的一句箴言,也是希臘精神生活的縮寫。什么是“認識”?“認識”為什么一定要指向“自己”?這是希臘思想家反復詢問的問題。
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開篇第一句,“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把“知”的問題擺在了最為突出的地位。他在這部重要著作的第一卷區(qū)分了經驗、技藝和科學(知識,episteme,在希臘文里,“知識”和“科學”是同一個詞)。他認為,低等動物有感覺,高等動物除了感覺還有記憶。從記憶中可以生成經驗,從經驗中可以造就技藝(techne)。經驗是關于個別事物的知識,技藝是關于普遍事物的知識。技藝高于經驗,因為有經驗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技藝者知其所以然,故技藝者比經驗者更有智慧、懂得更多。但是技藝還不是最高的“知”,最高的“知”是“科學”(episteme)。技藝固然因為超越了經驗而令人驚奇贊嘆,但是由于多數(shù)技藝只是為了生活之必需,還不是最高的知,只有那些為了消磨時間,既不提供快樂也不以滿足日常必需為目的的技藝,才是科學。我們中國人常常把知識分成經驗知識和理論知識兩大類,亞里士多德卻給出了知識的三個階段。他的經驗知識大體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經驗知識,技藝這種追究原因、知其所以然的普遍知識,大體相當于我們今天所說的理論知識,但是我們的分類中卻沒有亞里士多德所說的“科學”的位置。這反映了希臘科學精神相當大程度上被我們忽視、被我們遺忘。
什么是“認識”?認識即是追求“科學”。什么是“科學”?為什么在“技藝”這種理論性知識之外還要增加“科學”這樣一個純粹知識的階段?這是特別值得我們中國人思考的地方。亞里士多德說得很明白,“在各門科學中,那為著自身,為知識而求取的科學比那為后果而求取的科學,更加是智慧?!薄叭缛羧藗?yōu)榱藬[脫無知而進行哲學思考,那么,很顯然他們是為了知而追求知識,并不以某種實用為目的?!奔兇獾目茖W必須是為著求知本身的目的而不是任何其他目的而存在,這種指向“自己”的“知”,才是純粹的科學。這樣的科學,才是“自由”的科學。
超越任何功利的考慮、為科學而科學、為知識而知識,這就是希臘科學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希臘人對人類文明的獨特貢獻,在其他任何文明中都找不到這樣的精神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