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金民
三年級時,女兒分在一個重點班,到了四年級,學校從這個重點班抽出一部分學生和轉校生組成一個新班。這個新班家長并不看好,認為這個新班教師的水平和敬業(yè)態(tài)度稍差一些。幾個同事的孩子原先也在重點班,為了防止孩子分到新班,他們提前疏通關系,后來如愿以償。而我沒有去疏通關系,女兒從重點班被擠出到了新班。同事的孩子對女兒說:“你到了新班,成績會直線下降的?!?/p>
開學之初,妻子還想找人疏通關系,讓女兒回到重點班。我說:“順其自然吧,關鍵是孩子自己的意見。”可女兒不想回原來的班。我和妻子商量后,決定尊重女兒的意愿,過一學期看看再說。
轉眼間,期中考試到了,女兒的成績如她同學所說,下降了不少:語文以前都考95分左右,數學考90分左右,可這次兩門都只考了80多分。我和妻子都狠狠地教訓了女兒,女兒委屈得哭了。
平時,我也知道要尊重孩子,可是當我想到一個作文非常好的孩子怎么連語文都沒考好,又聽說同事的孩子數學考了98分,心里就更來氣了。女兒卻哭著說:“你們只要分數,希望我沒有朋友是吧?”聽了女兒的話,我認真整理了一下思緒,將女兒從重點班出來后的得失進行了比較。
從學習上看,女兒的成績下降不大,學習時間也減少,以前花3個小時完成家庭作業(yè),現在只須花1個小時就完成了,新班的老師管理比較松。從人際交往方面看,女兒的朋友比以前多了。女兒內向、害羞,在新班由于老師的重視當上了班干部,膽子比以前要大,變得活潑了。女兒原來的同學對她說:“想不到以前你那么文靜,現在卻變成了‘霸王龍’。以前你發(fā)言就臉紅,現在在電視臺參加比賽,聲音響亮而且不慌張了?!?/p>
女兒玩的時間也比以前多了,現在還有朋友打電話來交流。以前在重點班,老師叫她發(fā)言的機會不多,連個小組長都沒當上,而且老師很嚴厲,女兒有些壓抑。但重點班老師的教學水平較高,態(tài)度一絲不茍,作業(yè)精批細改。
到底該怎么看這個問題呢?以不同的標準來比較,將會有不同的結果。如果以學習成績來比較,無疑女兒在重點班是成功的,在新班是失敗的。分數至上,這是一種傳統(tǒng)觀念。如果從成長的變化來看,女兒在新班是成功的,在重點班是失敗的。因為現在女兒變得比以前快樂大膽活潑了??墒呛苌儆屑议L會關注孩子精神方面的成長,一切以分數為指揮棒,認為膽子再大考不到高分也是白搭。
這樣一比較,我清醒了許多,并不為當初的選擇而后悔。在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孩子的快樂是最重要的,因為童年應該是五彩繽紛的,分數只是其中一種色彩,良好的人際關系、積極的精神面貌是人生發(fā)展的基石。知識的欠缺可以彌補,而人格的欠缺會貽誤終身。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