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參加聚會,帶上了4歲的兒子茂茂。恰巧朋友也帶孩子小文來了,兩個小伙伴一下子就打成了一片。晚飯時,茂茂夾起一塊雞肉往嘴里送時,小手一歪雞肉掉到衣服上,隨即又掉到地上。見到此景,我生氣地責備茂茂:“你怎么那么笨,剛給你換的新衣服!人家小文怎么不掉東西?”聽了我的訓斥,茂茂再也不肯吃菜了,只顧低頭吃碗里的飯。我知道他是以這種方式表示抗議。
古人云:“堂前訓子,背后教妻?!币馑际墙逃⒆右诖笸V眾下進行,不用給孩子留面子,但教導妻子則要照顧她的面子。我的做法順應了古人的話,請問,有什么錯嗎?
唐麗
答:其實,“堂前訓子”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孩子與成人一樣,是獨立的個體,是有尊嚴的人。如果家長當著眾人的面訓斥孩子,孩子會產生抵觸心理,即使知道自己錯了,但在心里也不會接受。在眾人面前訓斥孩子、揭孩子的短等行為,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和羞辱感。常在外人面前受到家長批評的孩子,還會缺乏安全感以及對父母的信任感,從而疏遠家長。
不僅如此,不顧及孩子的感受進行“堂前訓子”,還會導致孩子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比如嚴重的自卑等。如不注意正確引導,會給孩子的將來埋下隱患。
如何照顧孩子的面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提以下建議:
你平時如何對待朋友,就應該如何對待孩子。在訓斥孩子前可以想一想,如果你身邊的朋友在外人面前揭你的短或者訓斥你,你會有什么感受?想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會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蹲下身子,用平視的角度和孩子交流溝通。更重要的是,這樣做不僅在形式上使孩子感受到尊重,還在心靈上讓孩子受到了尊重。如此,大人也會被孩子所尊重。
當孩子無意間犯下錯誤,家長要知道,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而不是讓孩子無地自容,所以在公共場合,只要不是必須立即制止的錯誤,還是要給孩子留足面子,過后找機會再教育孩子。
孩子在外人面前犯錯時,家長可以先用溫和的語言進行教育,用商量的語氣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等到了“堂下”,再與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錯誤所在,一定不能用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
等到了“堂下”,家長教育孩子時也最好在小范圍內進行。能夠父母一方單獨出面解決的,不要再讓另一方也參與進來。畢竟家長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讓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而不是打擊他,批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