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有很多人向往去馬爾代夫,但在查春明眼里,西沙群島的美遠遠勝過馬爾代夫。這位被譽為“航拍西沙第一人”的攝影師,在近20年的時間里,無數(shù)次乘坐直升機翱翔在西沙群島上空,用相機記錄下了這片中國領(lǐng)海的點點滴滴,也為國家留下了寶貴的影像檔案。從他的照片中,我們不僅能直觀地欣賞西沙群島的壯美,也能感受到他對西沙群島深深的眷念。
作為新華社駐海軍攝影記者,從1989年開始,我曾20多次踏訪西沙群島,同那里的官兵結(jié)下了深厚的情誼。1995年5月,我還被海軍西沙守島部隊授予“榮譽天涯哨兵”的稱號。正如一位駐守過西沙群島的老兵所說:“一日守西沙,終身西沙情”。而我對西沙群島的熱愛,更多的是通過手中的鏡頭在進行表達。
在我看來,西沙群島是立體的,要想真正欣賞它的美,就一定要從空中俯瞰。因此,從1995年起,我就開始了對西沙群島的航拍。每當我搭乘海軍航空兵艦載直升機翱翔在西沙群島上空時,心情就會無比激動。機身下那一座座島嶼猶如一塊塊翡翠鑲嵌在萬頃碧波上,景色無與倫比。
在近20年的拍攝中,每一次我都會收獲不一樣的精彩,而且這種精彩還將繼續(xù),我相信,西沙群島會帶給我更多的驚喜。
第一次航拍西沙群島
鏡頭下的巨型海上花園
西沙群島位于南海的西北部,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以及十幾個暗礁、暗灘。我曾到過祖國的萬里海疆,在我眼里,唯有南海的海水最清澈,色彩最美,這為我的拍攝提供了有利條件。
雖然我已無數(shù)次從空中俯瞰西沙群島,但從未對這片海域產(chǎn)生厭倦,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航拍時的情形。那是盛夏的一天,清晨6點30分,隨著軍艦上鈴聲的響起,我迅速起床,以最快速度洗漱完畢后直奔餐廳,匆匆吃完早餐后,拿起兩臺早已準備好的佳能相機,于7點鐘準時到達了直升機起降平臺。此時,一輪朝陽從遼闊的海平面升起,燦爛的陽光給飛行甲板上國產(chǎn)直八J型艦載直升機披上了一層金光。天氣真給力,我默默祈禱能收獲精美的照片。
此次航拍是和直升機飛行訓(xùn)練任務(wù)結(jié)合在一起的,擔任飛行任務(wù)的是南海艦隊航空兵的艦載直升機組。十幾年來,我曾多次搭乘這支部隊的直升機完成采訪任務(wù),和機組人員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機長焦振軍是海軍航空兵一級飛行員。他臉龐黝黑,身材結(jié)實,有著明顯的河北口音。他的飛行時間已超過2600小時,曾多次出色地完成海上重大的飛行任務(wù)。
機務(wù)人員也在有條不紊地做著起飛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一名水兵將一件嶄新的橘紅色救生衣遞給我,并幫我穿好,還認真檢查了救生衣的各項救生功能是否良好,并耐心地講解了救生衣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隨后,“全副武裝”的我登上直升機,機械師將安全帶系在我的腰上。此時,直升機的艙門已經(jīng)拉開。接著,直升機點火,頭頂螺旋槳的旋轉(zhuǎn)速度也越來越快,噪音也越來越大,我急忙戴上耳機。
直升機轟鳴著飛離了甲板,稍作懸停后機身一轉(zhuǎn),便飛向湛藍的西沙群島上空。
直升機在空中飛行6分鐘后,到達永樂群島上空。按照計劃,直升機開始圍著島嶼盤旋。一圈、兩圈,100米、200米、300米、500米、800米、1000米……隨著直升機飛行高度的提升,整個珊瑚礁盤壯麗的景象漸漸展現(xiàn)在我的視野之中。由于海水十分清澈,透明度極高,水下礁盤清晰可見。而隨著海水深度的變化,礁盤的顏色由淡綠逐漸向深藍過渡,畫面極具視覺沖擊力。面對眼前這純粹而極致的美景,我激動不已,輪換著使用兩臺數(shù)碼相機進行拍攝,并采用不同焦距的鏡頭記錄這些讓人震撼的景觀。
接下來的幾天,我相繼拍攝了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的眾多島嶼、沙洲和礁盤。當直升機上升到1800米的高度時,我從艙門向下望去,幾個礁盤隱約相連,猶如一座巨型的海上花園,朵朵白云不時從腳下掠過,這種“騰云駕霧”的感覺讓我無比興奮。
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
普通漁民感動中國
西沙群島中的島嶼、沙洲和礁盤形狀各異,有的很小,整個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而有的暗藏在水下的礁盤則很大,綿延十幾平方公里,一眼望不到邊。有的小島全部露出水面,上面長滿郁郁蔥蔥的植被,有的則幾乎隱藏在水下,只將一小部分沙洲顯露出來。由于海面上風(fēng)云瞬息萬變,使得光影變幻無窮,因此我所拍攝的西沙多彩多面,富有層次感。
除了視覺上的震撼,西沙群島也曾讓我心靈震撼。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2013年6月的那次航拍。那天,直升機像往常一樣在空中飛行,當飛越永樂群島的鴨公島上空時,飛行員發(fā)現(xiàn)礁盤的沙洲上似乎有人居住,飛近一看,原來是一個由幾十間木屋搭建而成的漁村,每個木屋的房頂上都壓滿了白色的珊瑚石。這似乎是一個新建的漁村,為了弄清楚這里住的是什么人,直升機圍著漁村上空盤旋,從距離地面幾百米一直下降到幾十米的高度。隨著直升機轟鳴聲加大,有人從木屋里走了出來,不一會兒,他高舉著一面旗幟使勁朝我們揮舞。我急忙將相機的長焦鏡頭對準他連拍數(shù)張,然后在相機的顯示屏上放大,發(fā)現(xiàn)他手里拿著的是一面五星紅旗。于是,我對機長豎起大拇指,并高聲地說:“是五星紅旗,自己人!”機組人員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這面五星紅旗雖然不大,但在蔚藍色的大海中卻十分顯眼,更重要的是,它在這片海域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quán)的象征。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中國人就往來于南海,并對南海諸島礁進行了命名,逐步完善了對南海相關(guān)海域的管轄。在西沙數(shù)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有多個漁村,這些漁民大都來自海南的潭門鎮(zhèn)。很早以前,他們的祖輩就駕著漁船來到南海捕魚,開始了一趟趟冒險之旅。在西沙群島的許多小島上,都有先民們留下的生活印記:他們挖掘并使用過的水井、立下的石碑和建成的廟宇……這些寶貴的遺跡向世人證明:南海自古屬于中國!
因此,看著那位漁民手中揮舞的五星紅旗,對他產(chǎn)生了無限的敬意。這個場景,至今仍時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讓我難以忘懷。他不僅感動了我,也感動了中國。
克服高溫和強光
我的海上航拍技巧
通過對西沙群島的航拍實踐,我總結(jié)出了許多海上航拍的經(jīng)驗。
首先是拍攝前的準備工作。為了確保完成航拍任務(wù),每次起飛前,我都要與直升機機組人員進行認真研究,仔細商定直升機的進入角度、飛行高度和航拍的時間,做到彼此心中有數(shù)。
在直升機起飛前,還必須穿好救生衣。雖然穿著厚厚的救生衣進行拍攝總是讓我汗流浹背,但每次拍攝下來,我的體重都會因此而減輕,這對于想減肥的我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此外,系好安全帶也非常重要。不過,要是乘坐國產(chǎn)直九型艦載機,是沒有安全帶的。每當直升機離艦起飛和調(diào)頭轉(zhuǎn)向時,傾斜度加大,大有扎向大海的感覺。而在著艦降落時,艦尾的飛行甲板在海浪中左右搖擺,更是讓人心驚膽戰(zhàn)。因此,克服恐懼心理,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是十分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海上航拍還要講究技巧,例如怎樣避免相機鏡頭起霧。由于西沙海域四季如夏,軍艦甲板在日曬下最高可達六、七十攝氏度,直升機由于曝曬在陽光下,機艙里的溫度也非常高,而軍艦住艙里的溫度在空調(diào)的作用下往往比較低,與艙外溫差很大,如果貿(mào)然把相機拿到甲板外,鏡頭就會蒙上一層水霧,影響拍攝。記得第一次在海上拍攝西沙鰹鳥時,當我興奮地把相機拿到甲板上,鏡頭上忽然起了一層白色的水霧,久久不能消除,我只能望著成群的鰹鳥干著急,一張也沒能拍成。后來,我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辦法來避免鏡頭起霧,那就是每次拍攝前提前將相機拿出住艙,先不急于走到甲板,而是在住艙通往甲板的通道里等待10~15分鐘,讓相機和鏡頭逐漸適應(yīng)溫度變化,這樣鏡頭就不會起霧了。
海上拍攝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光線太強,稍不注意畫面上有些部分就會曝光過度。而我的應(yīng)對方法,就是將曝光補償減少三分之一檔,這樣做不但不會使照片曝光不足,反而會增加畫面的飽和度。
另外,在器材的選擇上也要注意。通常,我會準備兩臺機身,以防某一臺臨時出現(xiàn)故障。還要準備3只鏡頭,即16—35mm、28—300mm和15mm魚眼鏡頭,以滿足不同的拍攝需求。此外,我還會準備偏振鏡,這是非常重要的。過去在海上拍攝,我嫌麻煩很少使用偏振鏡,只注意掌握好相機的曝光量。但后來在拍攝時,我發(fā)現(xiàn)海水反光特別明顯,給原本深藍的海面罩上一層暈光,使拍出來的照片缺乏厚重感。但使用偏振鏡就明顯不一樣了,它不但能消除海面的反光,還能增加海水和藍天色彩的飽和度,層次感也會更強。
回顧這些年來的拍攝,每一次在天空中翱翔,我都慶幸自己能用相機記錄這片美麗的海域。因此,我從航拍的數(shù)萬張照片中精選出部分,集結(jié)成名為《西沙 西沙》的畫冊出版,這也是我獻給這片海洋及其守護者的最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