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爾夫·多貝里
我有一次為自己搜索打算入住的柏林酒店,找到5家備選,然后選了其中一個一下子就吸引到我的。但我又不太相信自己的直覺,還想再比較一下這5家酒店,于是我收集了很多的信息,努力地瀏覽大量關(guān)于各個酒店的照片、評價、評估和博客文章,點擊觀看了無數(shù)的視頻,兩個小時之后我還是選擇了自己一開始決定的酒店??瓷先ヮ~外信息的大量堆加并沒有使我做出更好的決定。相反,如果把為了尋找酒店而消耗的時間折算成錢,我應該都可以去住凱賓斯基酒店了。后來我發(fā)現(xiàn)不僅是我,醫(yī)生、經(jīng)理人、股民……大家都渴望更多的信息,即使是不重要的事。
更多的信息不僅是多余的,有時甚至是有害的。圣迭戈和圣安東尼奧兩個城市哪個人口更多?有62%的美國學生選擇了正確的答案:圣迭戈,但德國學生則是100%全部答對,原因是所有德國學生都聽說過圣迭戈這個城市,但沒幾個人聽說過圣安東尼奧,所以德國學生選擇了他們熟悉的名字。而美國學生聽說過這兩個城市,他們有著更多的信息,反而容易出錯。
想象一下有10萬名經(jīng)濟學家——在銀行、咨詢機構(gòu)和政府工作,再想象一下這些人在2005年至2007年所使用的紙張——用于研究報告和數(shù)學模型、所有經(jīng)濟評論、修改的演示文稿,以及彭博資訊和路透社的百萬兆信息,仿佛是對“信息”表示敬意的狂歡舞蹈,但你不得不承認其間絕大部分都是空話,經(jīng)濟危機爆發(fā)弄垮了全世界,卻沒有人預料到它的發(fā)生。
當然,我并不是想讓你永遠閉著眼睛去做決定,只是覺得可以試著用最少的信息來生活,這樣也許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很多信息其實是沒有價值的——即使人們知道,那它們的用武之地在哪里呢?嗯,就扔給你的敵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