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若
我國是胃癌的高發(fā)區(qū),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而且,我國的新發(fā)胃癌患者正呈現年輕化趨勢。
2014年10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開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加大了對違法排污行為的處罰力度,違法露天燒烤可罰2000元。
將“胃癌”與“露天燒烤”放在一起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兩者之間的關系相當密切。
胃癌發(fā)生在胃,這很自然讓人想到它與食物有關,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食物吃下后首先停留在胃,在胃內消化,胃要經常受到物理、化學、生物學因素的刺激,而胃也不可避免地接觸到食物中的各種致癌物和促癌物。
這幾年,燒烤十分走紅。夏天,在開著冷氣的空調屋里,吃著燒烤,就著透心涼的啤酒,很是愜意。到了冬天,守著烤爐,吃著烤肉,從里到外的暖和。然而,吃燒烤雖能追求刺激,滿足味蕾,但也埋下了健康的隱患。
預防胃癌,少吃燒烤
一般來說,燒烤的食物多為肉類,肉類在燒烤前都要經過腌制,腌制食品中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胃內會轉變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明確的致癌物,具有強烈的致癌性。
此外,煎炸、熏烤類食品在制作過程中會產生雜環(huán)胺、苯并芘等食品污染物,二者都屬于強致癌物。雜環(huán)胺類化合物主要產生于高溫烹調的加工過程中,尤其是蛋白質含量豐富的動物性食物在高溫烹調時更容易產生,當溫度從200℃升至300℃時,雜環(huán)胺的生成量可增加5倍。動物試驗發(fā)現,苯并芘經口攝入后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
此外,餐桌上伴隨著燒烤,還有許多不利于胃健康的飲食習慣。比如,辣椒可以增色增味,刺激食欲,腌制、熏烤、煎炸類食物中往往都加辣椒。很多年輕人都喜歡辛辣,甚至到了無辣不食的程度。吃辣椒常常令人上癮,因為辣味會讓人產生一種進食的“快感”。但過食辣椒會使人燥熱、上火,其強烈的刺激性會讓我們的胃難以消受。
吃燒烤往往是邊烤邊吃,邊吃邊聊,邊聊邊喝。年輕人相聚餐桌上往往豪飲,不醉不休,使得胃壁持續(xù)受到酒精的刺激,損傷胃黏膜,極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癥和潰瘍,最終導致癌變。更要命的是“煙酒不分家”,很多人左手夾煙,右手握杯,看似爽快,但致癌物卻1+1>2。
預防胃癌,飲食要“三少”
一要少吃燒烤熏制食物,避免和減少與致癌物的接觸機會。
燒烤剛興起時多使用木炭,現在很多燒烤店已改成電烤。有人認為電烤比炭烤安全,可以放心吃。其實,無論炭烤還是電烤原理都是一樣的,都要經過高溫烘炙,而油與肉經過高溫烘炙就會產生芘類化合物,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致癌物苯并芘。所以,吃燒烤應作為偶爾的換換口味,不要總是光顧燒烤店。
二要少煙少酒。
煙草本身含有致癌物,吸煙者比不吸煙者胃癌高發(fā)50%,吸煙年齡越低,死亡率越高,而且吸煙史長或伴有胃潰瘍病史的人患胃癌的可能性更大。飲酒特別是飲烈性酒的人比不飲酒者胃癌高發(fā)2~9倍,這主要與酒精破壞胃黏膜有關。
三要少鹽,少吃腌漬食物。
攝鹽過多不僅與高血壓成正相關,咸食還會引發(fā)胃病。當胃接納了過量的高鹽食物后,由于鹽的滲透壓較高,對胃黏膜會造成直接損害。動物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用濃度為20%的食鹽水喂食大白鼠,鼠的胃黏膜會產生廣泛的彌漫性充血、水腫和糜爛,繼而會出血、壞死。胃黏膜是胃健康的自我保護屏障,高鹽飲食會使這一屏障的上皮細胞對致癌物的敏感性增強。高鹽飲食地區(qū)往往是胃癌高發(fā)區(qū)。在我國,飲食口味有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之說,東北地區(qū)就是我國胃癌的高發(fā)區(qū)。
預防胃癌,日常要“三多”
一是多食新鮮水果和綠色蔬菜。
研究證實,水果和蔬菜可能降低多種癌癥(包括口、咽、喉、食道、胃、肺)的發(fā)生幾率。水果、蔬菜中富含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維生素A的前體),能阻斷強致癌物的合成,抑制其活化,促進其代謝,并刺激體內抗腫瘤免疫系統(tǒng)。有關調查也證實,胃癌高發(fā)區(qū)長期服用維生素C的人群較少發(fā)生胃癌。另外,蔬菜水果還是膳食纖維的寶庫,可吸附雜環(huán)胺并降低其活性,對預防胃癌有很積極的作用。韓國人在吃烤肉時常用生菜、紫蘇葉把肉卷裹起來吃,這有助于致癌物的分解和排出,很值得我們學習。
相對于多食新鮮的蔬菜水果,霉變食物是絕不可吃的。另外需要強調的是,有些人無法做到經常吃水果蔬菜,就試圖通過膳食補充劑的方法來彌補。但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補充劑有預防癌癥的作用,還是應該通過膳食本身來滿足營養(yǎng)需要。高劑量營養(yǎng)補充劑的確能補充營養(yǎng),但也可能誘發(fā)癌癥。
二是多食大蒜和綠茶。
大蒜中的抗氧化物含量很高,這對預防癌癥有很大好處。大蒜中的鍺和硒等元素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有實驗發(fā)現,癌癥發(fā)生率最低的人群就是血液中含硒量最高的人群。大蒜還可直接阻斷亞硝胺類致癌物的合成,并減少致癌物對胃壁細胞的損傷,增強胃的泌酸功能,減少胃內有害霉菌和細菌的含量,降低致癌物合成的幾率。值得注意的是,導致胃癌的“元兇”幽門螺旋桿菌是非常害怕大蒜中的有機硫化合物的。
我國有不少研究和調查均已證實,大蒜有抑制致癌物的作用。20世紀70年代,我國科學家發(fā)現,在長江以北胃癌死亡率最低的4個縣中,山東省蒼山縣居首位,而與它毗鄰的棲霞縣,胃癌發(fā)病率則是蒼山縣的12倍。兩地生活習慣相同,飲食習慣相同,惟一不同的是,蒼山縣盛產大蒜。
動物試驗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茶有防癌和抗癌的作用。綠茶能阻斷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研究證實,常飲綠茶者食管癌發(fā)生率可減少20%,患胃癌的危險性可降低20%~30%,胰腺癌和直腸癌發(fā)生的危險性可降低40%。
三是多運動,積極鍛煉,預防肥胖。
也許有人認為運動不是飲食,其實運動完全可以看成是一種“健康飲食”,因為健康飲食、健康體重能夠大大降低癌癥的發(fā)病風險,因此許多國家在制訂膳食指南時都把運動列于其中,我國新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有一條“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近年來,我國動物性食物和油脂消費量一直呈上升趨勢,而生活緊張和交通工具的改進使得身體活動量越來越小,致使我國肥胖水平不斷攀升,從預防癌癥的角度看無疑是令人擔憂的。有專家預測,到2015年我國將有10%的肥胖人士;到2020年,缺乏充足體育鍛煉的中國人將達到60%。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在《食物、營養(yǎng)、身體活動與癌癥預防》報告中指出,“腰圍每增加一英寸,患癌癥風險將增加8倍。”
預防胃癌,拒絕熬夜
如今,職場上的競爭壓力使得很多年輕人工作緊張,生活節(jié)奏快,心理壓力大,生活缺乏規(guī)律,加班加點,夜生活過度,三餐無時,饑飽無度,這些都可能誘發(fā)胃病,為胃癌的發(fā)生留下禍根。所以,不熬夜也是預防胃癌的關鍵因素。
據中國抗癌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胃癌患者中30歲以下年輕人的比例已由上世紀70年代的1.7%上升到當前的3.3%,比30年前翻了一番。
除了飲食因素外,胃癌發(fā)病率增高與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習慣密切相關。特別是很多中青年人都喜歡熬夜。一般來說,飯后四五個小時后,胃中食物就“清空”了,此時夜深人靜,肚子餓了難免加點餐,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吃夜宵的習慣。其實,人是個很精密的儀器,晚上我們休息了,胃腸道工作了一天也需要休息了,所以胃黏膜上皮細胞都是在夜間胃腸道休息時進行修復,如果總是在此時進餐,胃腸道的“作息時間”亂了,胃黏膜得不到必要的休息,修復就不能順利完成。加之吃完夜宵后不久就會臥床休息,而進食會促進胃液大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胃就“不愛干活”了,以致最后生病“撂挑子”。
少吃燒烤,當然能減少與致癌物或促癌物的接觸機會,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吃燒烤就不會得胃癌,因為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最要遠離的“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