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智娟
作為城市現代化和城市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城市社區(qū)文化近年來蓬勃興起。社區(qū)文化建設能夠活躍社區(qū)氛圍,促進鄰里關系融合,增強社區(qū)凝聚力和吸引力,加深人們的社會歸屬感和認同感,對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發(fā)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2010年,江蘇省無錫市提出市區(qū)兩級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年內“全年無休”的目標,而早在2009年,無錫江溪街道文化站就已經做到,并成為無錫率先試行“免費開放,全年無休”的典范。
2009年,江溪街道文化服務中心搬入江溪街道睦鄰中心。搬遷至今,總面積3000平方米的街道文化站、體育健身俱樂部日均接待量近300人次,僅文體健身一項,就已為50多萬人次提供了惠民服務。
目前,江溪街道共有19個社區(qū)居委會,戶籍人口9萬多人,總人口20多萬人。體育公園、街道文化中心和各類全天候健身點、社區(qū)文化活動室等設施不斷完善,街道開展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居民參與率達80%以上。文化站設立了健身房、練歌房、電影院、圖書室等20多個活動室,并向街道居民免費開放,每年舉辦的各項文化活動達30多場。
街道文化活動中心是政府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單位,是展開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也是基層“文化圈”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近年,江溪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著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15分鐘文化圈”,讓群眾共享文化建設成果,
江溪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說,免費開放、全年無休是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觀需要,也是提高公民素質和幸福指數的重要途徑。通過免費開放、全年無休的服務,江溪街道文體活動中心使更多群眾從公益性文化設施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觀看節(jié)目到自身參與編、排、演,享受文化發(fā)展成果,拉近公眾與文化的距離,增強對優(yōu)秀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
江溪街道文體活動中心位于街道中心,環(huán)境優(yōu)美,配套設施齊全,活動器材種類多且先進,活動室有專人管理,活動規(guī)則明確,管理人員服務周到,深受街道群眾喜愛。近年,江溪街道開展了踢踏舞、健身秧歌、空竹、女子龍燈等多種文體活動,開設了民族舞蹈、戲曲、健排舞等培訓班,“小春晚”大眾文化活動正悄然展開,文化氛圍濃郁,一派和諧氛圍。
江溪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強文化建設是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幸福指數的衡量標準,是群眾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標志。街道文體活動中心作為政府設立的公益性文化設施,能否為廣大群眾提供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關系到進一步深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單位的改革,增強自身活動,拓展服務渠道,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及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作者系無錫市新區(qū)江溪街道宣傳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