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貝利 詹姆斯·曼尼卡
隨著物聯網為工廠、家庭、城市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即將撬動的經濟價值,甚至比市場炒作所預估的還要巨大。然而與此同時,我們又可能會看到另一輪生產率悖論:商業(yè)運作革命所取得的回報,是需要一段長時間才得以浮上宏觀經濟的水面。
將近30年前,經濟學家羅伯特·索洛和斯蒂芬·羅奇曾一言激起千重浪—他們指出,人們數以十億美元地大量投資在信息技術上,然而并無任何證據顯示它推動了生產率增長。
當時商界每年都在以數千萬的數量購買電腦,而微軟那時也才剛剛開始公開招股,為比爾蓋茨網羅到了他的第一桶金。后來廣為人知的“生產力悖論”,則因為全國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率增長不但沒有加速,而且還在下滑。對此索洛還嘲笑說:“我們無論在哪里都可以見到計算機時代己經到來,就是在生產率的統(tǒng)計數據里看不見。”
時至今日,我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歷史性時刻,它來自一項創(chuàng)新革命:最近被大肆炒熱的物聯網—通過把機器和物品連接到數碼網絡的一項發(fā)明。通過感應器、標簽、還有其他聯網的數碼工具,我們現在可以把實體世界數碼化、程控化、可測量化、最終達到優(yōu)化。就像以前電腦帶來的新時代,似乎自此開拓了無限可能性,各種預測顯示前途無量,甚至連數據都在告訴你:一場生產率的風暴要來了。
一年前,著名研究顧問公司高德納在“未來即將大熱的技術趨勢曲線”報告里,認為物聯網已經在“技術發(fā)展成熟”曲線的高峰上。
隨著有關“物聯網帶來生產率革命”這一說法的質疑四起,我們是時候來回憶下,索洛和羅奇定義計算機生產率悖論那年,發(fā)生了什么。
進入正題之前,首先得知道,其實大部分商業(yè)巨頭們都無視這一生產率悖論,他們堅稱信息技術顯著提高了他們公司運作以及決策的質量和速度。信息與通訊技術上的投入仍在不斷擴大,即便宏觀經濟上的回報率依舊“無法顯示”。
這似乎就是答案。上世紀90年代末,經濟學家艾力克·布林約爾松和洛林·希特曾經反證駁斥了生產率悖論,通過衡量服務業(yè)生產率的方式揭示問題所在,而且更重要的是,指出了技術投資與實際生產回報之間存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間隔。
而我們在麥肯錫的研究也發(fā)現,上世紀90年代末出現過一次生產率飛躍,大部分正是得益于早期信息技術投入帶來的效率提高。各行業(yè)都涌現不同的回報,包括在零售、批發(fā)貿易、金融服務、以及計算機業(yè)本身。而最巨大的生產率飛躍并不是信息技術自身的進步,而是由信息技術牽動的一系列過程中,包括組織機構上和管理上的重大革新。
我們最新的一項研究報告《物聯網:超越市場炒作之外的價值》顯示,同樣的周期可能正在重演。我們預測,隨著物聯網為工廠、家庭、城市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即將撬動的經濟價值,甚至比市場炒作所預估的還要巨大。預計2025年之前,每年它帶來的經濟沖擊將達3.9~11.1萬億美元,幾乎等于全世界GDP的11%。然而與此同時,我們又可能會看到另一輪生產率悖論:商業(yè)運作革命所取得的回報,是需要一段長時間才得以浮上宏觀經濟的水面。
生產率回報延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需要取得協同工作能力(Interoperability)。例如車上感應器所體現的回報是即時的,操控馬達、減去維護的費用、延長汽車使用年限。但如果把感應器與交通控制系統(tǒng)聯網,則可以取得更大的回報,例如縮短數千車主的行程時間、節(jié)省能源,還減少污染。然而,這就需要汽車制造商,道路運輸以及工程師們的通力合作,達成交通管理方面的技術和協議。
事實上,我們估計物聯網潛藏的40%的經濟價值都依賴這種協同工作能力。然而相當多基礎板塊的協同能力仍有待實現,可以說2/3可聯網的物件都還沒連接上標準協議網絡(Standard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其他阻礙物聯網觸角伸展的因素還包括,隱私與安全的保護,基礎設施的長線投資,這可能花好幾年才得以更新現有的法律條文。尤其網絡安全問題最讓人頭痛,例如物聯網帶來的攻擊隱患及漏洞的連鎖擴大反應。
就像20世紀80年代時那樣,嶄新技術大展拳腳的最大阻礙無疑是組織機構。物聯網帶來的生產率回報,有些是需要運用數據來指引,給程序帶來革命,發(fā)展新的商業(yè)模式。如今物聯網所收集的數據,得以投入運用的部分還是微乎其微,而且也僅應用在最初級的層面 — 例如用來監(jiān)測機器運作異常。
要讓數據結果在未來要投入常規(guī)使用,以此來優(yōu)化程序、做出預測,或者公布決策—要走上這一效率與創(chuàng)新大道 ,仍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但那一天終將來臨。我們將看到,到那歷史性的一天,就像當初采用信息技術一樣,那些掌握物聯網運用、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無疑將壟斷多方優(yōu)勢,在蕓蕓一眾競爭者中一騎絕塵。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權《南風窗》獨家刊發(fā)中文版。馬丁·內爾·貝利是美國經濟政策發(fā)展委員會主席,布魯金斯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商業(yè)及公共政策計劃主任。詹姆斯·曼尼卡是麥肯錫(MGI)全球經濟研究所所長,麥肯錫公司商業(yè)及經濟研究組組長,布魯金斯研究所非常駐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