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利民
一個初夏的早晨,睜開眼睛,晨光已將窗簾撫摸得一片溫柔的紅,透過窗簾的縫隙,看到一線藍天如洗。這個瞬間,仿佛喚醒了長夜夢里的一點溫柔,便覺得滿心歡暢,便笑由心生,對著美麗的霞光。
在某個清晨,醒來時莞然成笑,那笑容便是從心底最溫暖處漾出來,從夢的最柔軟處生長出來,會點染一整天的心境。這樣的一朵笑容,來自一枕安然的夢境,來自睡前無憂的心態(tài)。而紅塵勞碌中的我們,每天行色匆匆,于熙來攘往中讓心上蒙塵成繭。即使睡下,依然腦中紛紛,就連夢里都是讓人黯然的種種。而睡醒后,一想到又一天如舊的忙碌,即使朝陽再美,也穿不透黯淡的心扉。
于是就感覺那樣早起微笑的時刻離我們很遙遠,總覺得那樣的笑,來自于輕松愜意的生活。而我們整天工作,焦頭爛額,愁緒茫茫,就連笑都覺得疲累。懷著沉重入眠,醒來只覺頭暈眼花,哪有心思去笑?有時候就會懷念從前的日子,仿佛快樂永遠在昨天。記得原來上班時,有個女同事每天都很開朗,就像從沒有煩心事。對比于我們的精神狀態(tài),她就像從來不知道工作的疲累和生活的繁復。我想,她每天早晨睜開眼睛,臉上肯定會露出最舒心的笑。那么,就說明這和生活和工作沒有太大的關系,剩下的,只有自己的心情和心境了。
就像那個初夏的早晨,我笑過之后,生活依然是原來的生活,日月流年依然在奔走的腳步中消逝,依然有那么多的瑣事等著我??墒窃谛Φ哪且豢?,這一切似乎都很遙遠,甚至不存在般,眼中心里有的,只是源于生命本真的愉悅。而且那一天,雖然依舊湮沒于日復一日平凡平淡的生活中,心里卻明明亮亮,平時熟視的一切都充滿著一種生機。有時候就是這樣,剎那間與心靈的共鳴,就會影響長久的心緒。那是一種只能自己體會的情懷,無法與人分享。
想想那樣的情境,飽睡而醒,不禁莞然,不由自主地就自己露出了笑容。成獨笑,似乎是沒有來由的,就像那一刻與天地自然與生命悄然暗合,才有了如此的會心與默契。這已經(jīng)是一種境界,起初的時候會覺得可遇而不可求,可是若真正明了其中的玄奧,便可成為每一天最美的開端。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微笑,不受任何事物的羈絆,就那樣醒了,就那樣笑了,而且是獨自的時候。而我們在人多的時候,大家一起說話,即使笑,也像是硬擠出來的。我們常常不自知地給自己這樣的暗示,生活艱難,工作不易,哪里會笑得出來?哪里會那樣沒心沒肺地笑?于是時日一久,會覺得百般情趣消磨,余下的,似乎只有麻木。
剛剛從長長的夢境中走出,也剛剛走出長夜的黑暗,面對滿窗霞光,回思夢里種種,若是美夢則回味悠長,若是噩夢則慶幸只是一夢,又逢睡足神飽,那么展顏一笑,是很正常的事。也許回想多年以前,這種狀態(tài)也是極為常見,可是是什么使我們失去了在美好的早晨會心而笑的心情?怎么會睜開眼睛凡俗的種種不如意就涌上心頭?生活困囿著我們,我們桎梏著自己的心,如此而已。
還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臺灣清華大學教授賴建誠在給兒子的“人生三愿”中說: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來。這說的就是一種心態(tài),并不是消極地度日,反而是很積極的精神。笑得出來,是指自然的笑,由衷的笑,是從心底開出的花朵,那是不滅的希望蕩漾成夢想的形狀,那么,就不會再慨嘆生活的繁瑣與無味。笑得出來,生活便永遠充滿奇跡。
每一天的早晨,都獨自莞然而笑,那么,一生的時光也會在美麗的笑顏里生動。
(圖/豆薇 編輯/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