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華德
2015年4月,政協(xié)廣東省委員會主辦的《同舟共進》月刊所載《四色光譜:“76號”魔窟的一群叛徒》一文指出:“上海中國銀行、上海江蘇銀行等一批國民黨隱藏下來的財政收入大戶,也被李士群連人帶錢一起消滅,同時又襲擊了在‘孤島’堅持抗戰(zhàn)的《中美日報》《大美晚報》等愛國報館?!惫P者手頭正好有關于這段歷史的一點罕見史料。
大漢奸李士群派人襲擊“上海江蘇銀行”(實則是“江蘇農民銀行上海分行”)和《中美日報》,當時銀行和報社的負責人吳任滄不畏強暴,與李士群為首的日偽漢奸進行了堅決斗爭。
吳任滄(1903-1948),出生于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洋背村,其兄吳倚滄,曾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理部長。
吳任滄1926年在上海就讀滬江大學并從事國民革命工作。1930年考取黨費留洋,入讀美國伊利諾大學,專攻財政經濟,獲碩士學位。1932年回國后,派充安徽省黨部執(zhí)行委員。旋任江蘇農民銀行副總經理兼上海分行經理。
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我國軍民血戰(zhàn)數(shù)月,上海淪陷,吳任滄奉命留滬,主持江蘇農民銀行上海分行業(yè)務,致力于農行資金內移,以利西南大后方建設。由于留滬工作人員共同努力,銀行業(yè)務得以繼續(xù),因此,遭受日寇及日偽當局敵視。李士群密遣特工人員,夜襲江蘇農民銀行上海分行宿舍,實行集體屠殺,彈雨交加,令人發(fā)指。此次銀行工作人員殉難者有習深、范靜江等6人,重傷者有程修明等4人,而吳任滄當晚不在宿舍,幸免于難。
吳任滄絕不屈服,復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駐滬辦事處專員,發(fā)動地下工作。其時,上海成為“孤島”,輿論被日寇封鎖,信息難通,市民人心趨于渙散。吳任滄與同仁認為,“土地可以暫失,但人心不能失去。如果人心一失,不惟國家徒此解體,而且土地亦將永無收回之望,所以搶救目前‘孤島’以及東南亞淪陷區(qū)域人心,實較其他許多的表面工作更為重要”。于是,決定創(chuàng)辦《中美日報》。
《中美日報》于1938年11月1日出版,在發(fā)刊詞中,首先宣稱:“本報自當斥責一切不公正不人道之行為,并當本大無畏之精神指斥一切沖決人生正義道德藩籬之行動,立誓為公道正義辟一坦蕩大道?!边@是該報基本態(tài)度與任務。為此,吳任滄自任社長,駱美中、楊勛民分別任總經理、總編輯。
《中美日報》創(chuàng)辦后,因揭露日寇之暴行與日偽政權之罪惡,屢經三次??諅渭泳o對該報之迫害。1939年7月22日下午,愛多加路長耕里中美日報社門前,突然有四輛從西朝東的黑牌汽車駛停此地,各車內登時走出20余名彪形大漢,大都穿黑色香云紗短衫褲,手持兇器,計有手提機關槍4支,盒子炮20余支,手榴彈等數(shù)十枚,氣勢洶洶,包圍《中美日報》社地址,直沖該報編輯部三樓,開槍襲擊,致使該報機器房工友王君腹部中彈身亡,另有兩人受傷。路人受傷而亡者有英國人惠爾遜,十余人受傷,這是李士群大漢奸集團犯下的又一滔天罪行。
吳任滄為請示機宜,常往返重慶與上海之間。每次重慶回來,即召集報社同仁談話,闡述國民政府決策,及新聞從業(yè)人員所應負之職責,慷慨激昂,同仁咸為感奮。而報紙版面之改進,愛國事業(yè)之推動,皆由吳任滄決定批示。每星期必偕高明強等先生聚集于詹文滸寓所,商討方針,付諸實施。
《中美日報》發(fā)動討伐漢奸運動,口誅筆伐汪精衛(wèi)偽政權,日偽銜恨益深,必欲搞垮《中美日報》才甘心,三年中蹈陷履危,非常人所能忍者。吳任滄不顧自身安危,坦然面對。
大漢奸李士群一伙見其兇焰未能得逞,乃另謀于經濟上置《中美日報》于死地,使出種種卑劣手段,分別恫嚇廣告客戶,促其停止刊登。再用搶購手段,于《中美日報》每晨在望平街發(fā)行時,整批購進,運往虹口焚毀。但讀者對《中美日報》愛護日深,廣告既未削減,搶購亦復無效。
為了解決抗日前線將士的困難,吳任滄發(fā)動上海各界開展“寒衣獻金和良心獻金”活動,“孤島”上海的愛國青年,不顧日偽威脅,在報社鐵門內,列隊獻款,絡繹不絕,莊嚴誠摯,令人感動。接著,又發(fā)動簽名慰問與中國結成同盟國的英國的運動,參加者逾8萬人。簽名式裱成橫聯(lián),寬3尺,長20丈,于1940年七七事變紀念日,由報社代表全滬青年,請駐滬英使館代表,轉獻丘吉爾首相及英國人民,以示對法西斯侵略者之同仇敵愾。
1942年春,吳任滄奉派為中國交通銀行昆明分行經理。1945年,日寇投降。1947年3月,吳任滄升任中央信托局局長。他所管金融業(yè)務,廉潔自律,克己奉公。1948年6月18日,中央信托局廣州、香港、臺灣各分局經理來滬,向吳任滄匯報工作。因積勞成疾,吳任滄突然腦血管破裂,溘然長逝,終年4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