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弦
航母甲板上的艦載機起飛、降落、停放、加油和掛彈等作業(yè),本質上與陸上航空基地的航空作業(yè)、運轉流程是相似的,但航母上甲板人員的作業(yè)空間很有限。本已空間有限的飛行甲板又被分為起飛區(qū)、攔阻著艦區(qū)和停放待機區(qū),為航母正常運轉的甲板人員,要在其間伴著各種機器的運轉、發(fā)動機的尾流和轟鳴、旋翼的飛速旋轉、艦載機的彈射起飛和降落……而來往穿梭忙碌。在這擁擠繁忙的甲板上,大大小小的危險事故,甲板人員都要時刻面對。不過正是早期的太多血的教訓,換來了日趨系統(tǒng)完善的甲板“生存”守則,讓風險事故盡可能可控和規(guī)避。在甲板人員的緊密配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及時刻銘記安全規(guī)范的作業(yè)下,我們今天才得以看到航母飛行甲板上的作業(yè)如“芭蕾”般呈現著技術和節(jié)奏的律動美。
而“芭蕾”的幕后編排人員之一就是艦橋一層(04甲板)飛行甲板控制室中的甲板調度人員(Flight Deck Control Handler)。為保證甲板作業(yè)的有序高效,盡可能地避免不可預測的事故,飛行甲板調度人員就必須時刻清楚掌握甲板上艦載機的位置、狀態(tài)、任務等,以及甲板上的作業(yè)場景,以便迅速做出調度決策。特別是艦載機的飛行作業(yè)期間,航母甲板就是艦上最繁忙的地方之一,在甲板上工作的所有人員會不斷地進出,報告、跟蹤信息,所有信息都必須由飛行甲板調度員記錄下來。同時,在甲板控制室的艙壁上,還掛滿了各種電腦屏幕和視頻顯示屏來即時顯示甲板上發(fā)生的一切。這些信息匯總后最終直觀地體現在“占卜板”上。
“占卜板”,其實是航母飛行甲板的縮比模型。在二戰(zhàn)初期,美國航母引入了這種桌面沙盤模型,是協(xié)調規(guī)劃甲板飛行作業(yè)的最為重要的工具之一?!罢疾钒濉保∣uija Board)也稱為“顯靈板”、“靈應盤”,自古以來是世界各地巫師在求神問鬼過程中都借助的一種工具(或者說“道具”)。這種印有圖案的板狀物體,在巫師的使用下被賦予了神秘色彩,不少人將其作為與親人靈魂進行溝通的手段。后來,這件巫師手中的工具又被發(fā)展成一種市場暢銷的玩具。這種圖板加模型的調度、規(guī)劃工具在航母上應用后,也被形象地稱為“占卜板”。
飛行甲板控制室內的“占卜板”,是按照1:192比例制作的航母飛行甲板和機庫甲板的模型板,飛行甲板在頂部,機庫在下方,長約1.83米,寬約0.76米,大小相當于一張大茶幾。在這上下兩層模型板上擺放的代表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和保障車輛等設備的鋁制小模型也按照1:192比例制作?!罢疾钒濉钡氖褂梅椒ㄕf起來很簡單,它可以讓調度人員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甲板上的艦載機移動進行權衡,確定移動艦載機后,再通過話筒向甲板人員下達相應的作業(yè)指令,以確保艦載機停放在最適合位置。因此,從理論上講,“占卜板”上的任何東西和布置都與外面飛行甲板和機庫的實際情況完全一致。
由于“占卜板”上的艦載機模型只能體現艦載機的機型、聯隊、番號信息,但飛行甲板和機庫內同時會有數十架艦載機處于或加油加電加氣、或掛載彈藥、或待機備飛、或準備起飛、或剛降落牽引拖行等各種不同狀態(tài),所以艦載機模型上面或周圍就得放上各種不同的小物件,如圖釘、螺栓、螺母、蝶形螺母和墊圈等,來表示其當前所處的不同狀態(tài)。雖然對“占卜板”上這些標志物的使用美國海軍并沒有制定統(tǒng)一的標準,各航母上也各有差異,但大致通用的是,如果在小模型上放有螺母,就意味著“引擎啟動中”;如果有蝶形螺母,就意味著“準備展開機翼”:如果有“60”、“30”這樣的數字紐扣放在小模型上,就表明該機是準備完畢后的60分鐘待機起飛和30分鐘的緊急起飛。
這些標志物比如圖釘,還會以不同顏色來代表不同的含義,就像甲板人員的“彩虹服”那般,代表著不同的戰(zhàn)位工作。如果艦載機模型上釘著綠色圖釘通常代表這架艦載機保障完畢,處于可隨時升空狀態(tài),可以第一架次彈射起飛;如果是黑色圖釘一般則表示“艦載機準備通過舷側升降機入庫”;紫色是油料保障甲板人員服裝的顏色,紫色的圖釘或六角螺母一般也表示艦載機正在進行油料保障作業(yè)。航母甲板上的艦載機一般都是沿著飛行甲板的邊緣停放,機尾伸出甲板外邊緣以最大化的利用甲板空間。但當機尾、垂尾等部位需要保養(yǎng)時,這時飛行甲板調度人員就會將橙色圖釘釘在艦載機模型上,意思就是,甲板人員在停放該機時,機尾需要朝里停放在飛行甲板上。
通過甲板人員對飛行作業(yè)進度的及時匯報,以及甲板監(jiān)控設備的即時影像顯示,飛行甲板調度人員可以全面跟蹤航母甲板上所有艦載機的狀態(tài),并在“占卜板”上直觀體現,便于決策和下一步指令的下達?!罢疾钒濉鄙详P于艦載機的狀態(tài)信息,還可為飛行控制塔臺中的飛行指揮官(Air Boss和Mini Boss)指揮艦載機的彈射起飛、攔阻著艦作業(yè)提供最新最及時的信息。
“占卜板”可謂是航母這一集高精尖技術之大成的武器平臺上最為簡單的一套系統(tǒng)。“占卜板”從二戰(zhàn)早期引入以來,由于運作良好,實用可靠,所以一直使用至今,也一直沒有太大改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進步,航母上幾乎所有東西都已經用最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數字技術來操作,對于“占卜板”這種相當原始的管理飛行甲板作業(yè)的方法,美國海軍在十幾年前就曾試圖采用電腦系統(tǒng)來模擬、指揮甲板上的飛行作業(yè)。但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系統(tǒng)的運算能力以及航母甲板作業(yè)中情況的復雜多變,這一計劃并未能成行。所以我們看到現在航母的艦內操作系統(tǒng)雖然基本上都數字化了,但“占卜板”上的操作還是以這種模擬方式進行著。
回看過去曾數次努力推進的甲板模型的電子化研究,從使用角度來看,還是“占卜板”的操作使用更為方便。畢竟通過鼠標鍵盤或觸屏來移動電子屏幕上的艦載機并不如直接移動“占卜板”上的艦載機模型簡單快速,所以低技術含量的手工作業(yè)方式一直沿用到今天就不足為奇了。2011年8月,“艾森豪威爾”號航母上再次開始了裝備“電子占卜板”的嘗試,通過實際運用來評估這種電腦化系統(tǒng)的性能,這也是唯一裝備這套系統(tǒng)的美海軍現役航母。在2013年11月下水的新一代航母“福特”號上,其采用的諸多新技術中就包括“電子占卜板”。與以往的只是將“占卜板”電子化、管理效率并未提高不同的是,“電子占卜板”技術上的進步更多體現的是其背后的“航空數據管理和控制系統(tǒng)”。
航空數據管理和控制系統(tǒng),是一種用于航空母艦飛行甲板運作的實時數據管理系統(tǒng),其所要跟蹤管理的內容不僅是飛行甲板及甲板上空艦載機飛行的情況,還包括甲板艦載機的起飛和著艦狀況、機庫中艦載機的維護保養(yǎng)、燃油和彈藥的備彈以及甲板人員的活動情況等信息。通過航空數據管理和控制系統(tǒng)的“大數據”,甲板調度人員可獲知甲板上所有部位的全面信息,并通過系統(tǒng)的數據處理來輔助決策,以節(jié)省決策調度指令生成的時間,從而提高甲板人員作業(yè)速度、甲板調度管理效率。在現有的以“占卜板”為依托的甲板調度運行流程中,甲板調度人員有著很高的調度權限,甲板上所有要移動的艦載機或保障車輛以及人員都在他們的管理調配之下。飛行甲板調度人員通過文字信息、語音、艦面監(jiān)控系統(tǒng)等方式來獲取航母甲板及機庫中的運行狀況信息,然后做出相應調度指令。正是肩負著保證艦面順利運轉的重任,所以調度人員要“一心多用”,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反復權衡輕重緩急后才給甲板人員下達調度指令。那么在決策過程、調度指令傳遞環(huán)節(jié),以及最后實際的甲板作業(yè)的反饋中都存在著“延時”。所以進一步提高甲板調度人員的作業(yè)效率,關鍵是盡可能減少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時間的損耗,使各環(huán)節(jié)間的銜接更為緊湊,更高效地利用艦上作業(yè)資源(時間和空間)。
試設想一個稍“極端”的場景來對比:在降落回收作業(yè)時,需要緊急出動一架“超級大黃蜂”或“鷹眼”,但艦艏的1、2號彈射器卻在作業(yè)中占用或艦艏停放著艦載機,一時無法使用,只能使用斜角甲板上的3或4號彈射器。這時如果依靠人工決策,很可能在決策中因艦面信息反饋的延遲和調度人員更多的安全顧慮而浪費掉這寶貴的幾秒時間。那么原本可以讓這架艦載機“見縫插針”地在3或4號彈射器上彈射升空,就只能暫時等待,等待準備降落的艦載機完成著艦回收后才能升空。但若以航空數據管理和控制系統(tǒng)來處理這種情況,則完全可能充分利用這寶貴的幾秒時間,在降落作業(yè)開始之前抽空就讓這架艦載機彈射起飛了。
這種分秒必爭看似大膽的決策,正是基于航空數據管理和控制系統(tǒng)所及時采集的詳實的“大數據”,才會使甲板調度指令的下達更成竹在胸,決策過程更果斷高效,艦上作業(yè)資源的利用才能最大化。所以新一代的“電子占卜板”很大程度上可以視作是“航空數據管理和控制系統(tǒng)”中的一個子系統(tǒng)。對于飛行甲板調度人員而言,航空數據管理和控制系統(tǒng)的引入,他們的主要調度管理權限沒有變,不過決策參與程度下降了,調度作業(yè)也不再像“占卜板”時代那樣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富有挑戰(zhàn)性了,但達成了提高效率和甲板人員作業(yè)速度的最終目標。
對于“電子占卜板”,當下的飛行甲板調度人員并非都持歡迎期待之態(tài)度,也有著懷疑。這種懷疑,并非是對新事物的抵觸,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頑固。畢竟“占卜板”這種圖板加模型的調度、規(guī)劃工具,更簡單直觀形象,易學易用,并且操作過程中很少犯錯誤。“電子占卜板”換裝后隨之而來的諸多新問題中,最基本的就是如何培訓操作人員使用、適應這種新系統(tǒng),這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但不管怎樣,這種“電子化”潮流是勢不可擋的。而自二戰(zhàn)以來一直在“預知”航母艦載機狀態(tài)、“掌控”甲板人員作業(yè)的“占卜板”,最終肯定會退出歷史舞臺。
[編輯/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