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
人格破碎者,內(nèi)心沒有承受痛苦的空間,也沒有延遲滿足的空間,他們很容易倉促地飲鴆止渴。
一名來訪者對我說,與丈夫戀愛時,她有出軌的行為,結(jié)婚后被丈夫知道了,她愧疚得不得了,對丈夫說,你也可以出軌,作為對我的報復(fù)。
我問她,你為何那么做?她說,當時也不知道為什么,現(xiàn)在回顧的話,就是內(nèi)心太缺愛、太匱乏了。如果有人向她表達好感,她就會迷上這份關(guān)系,欲罷不能,于是很快就發(fā)展到性行為。
這種說法,我在我一位男性朋友身上見到過。當時,他有一份非常滿意的愛情,覺得與女友的感情深到了血肉里,不可分割。然而,當另一位女孩對他表達愛慕時,那種感覺,他太需要了。所以,雖然預(yù)料到一旦曝光,女友會極度受傷,并且鐵定會和他分手,他還是飛蛾撲火,一頭扎到了三角戀的泥潭中。果不其然,女友知道后,震驚、憤怒,雖然極其痛苦,但還是堅決與他分手了。之后,他感覺失去了整個世界,與另一位女孩的關(guān)系也變得索然無趣,以分手告終。
這位來訪者,和我那位朋友,都是童年極其孤獨的。他們與媽媽相處的時間很少,質(zhì)量也相當差。我那位朋友,甚至從四五歲起就常常離家,晚上睡在野地里,而他的家人,竟然也聽任他這么做。如此長大的孩子,太少親密,有太多匱乏,并體驗過可怕的孤獨。所以,別人的示愛,對他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而關(guān)系中的疏遠與結(jié)束,對他們又有致命的打擊。他們就好像是在拿一生的能量,去尋找愛,去避免關(guān)系的結(jié)束。
所謂的正常人,也是將愛當作第一重要的事情,但正常人在戀愛中,能發(fā)起有組織的行為。即,他們不會只看到眼前的一步乃至幾步的局部,他們會看到一個整體。相反,這位來訪者和我那位朋友,他們追逐愛時,就像餓鬼,只要眼前有一點肉,都會撲上去,而不管那背后還有什么。同樣的,當他們看到關(guān)系中的拒絕時,也會立即將這份拒絕視為全部,會想著盡一切可能避免,并可以為此付出一切代價。
或許,黑龍江“孕婦為夫獵艷殺人案”的女主角譚蓓蓓也有同樣的內(nèi)心。她內(nèi)心極度缺乏愛,于是當有人關(guān)注她時,她就出軌了;丈夫指責她時,她就內(nèi)疚了;內(nèi)疚了,她就想補償;補償時,她不管后果……她永遠都是在解決當下的那個難題,以吞下毒藥的方式。
一個叫楊明的軟件工程師可能也是如此。托高等教育的福,楊明找到了不錯的工作,但一受挫,就辭職了。幾次辭職后,淪為無業(yè)人員。后來,別人給他介紹了一個女孩,條件很好,他很喜歡,于是騙女孩說自己在工作,以此維持戀愛關(guān)系。甚至,和女孩發(fā)展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想必那女孩是一個對情感烈度要求不高的人,否則,怎可能到了這種地步,還不知道男友是否有工作。談婚論嫁,是楊明的渴望,女孩談到了買房,兩人湊了錢,但還差17萬元首付。他想到了搶銀行,于是帶了一把刀去銀行。他的身高只有1.60米,輕松就被銀行員工用凳子制服??吹剿麚屻y行的幼稚行為,我想到一句有些惡毒的話:他的自我,都不能為智商騰挪出一塊空間來。不過,這不關(guān)智力的事,問題主要是,他的人格太脆弱,不能管理自己的渴求與匱乏。
這樣的故事中,真正的難題是,當有渴望的時候如何滿足自己,當有痛苦的時候又如何化解。人格健全的人,他既是體驗者,也是觀察者和思考者,他能顧及細節(jié),也能看到全局。之所以能做到這兩點,是因為他對得到愛有信心,也因而能承受欲求暫時不能得到滿足。然而,人格破碎者,內(nèi)心沒有承受痛苦的空間,也沒有延遲滿足的空間,他們很容易倉促地飲鴆止渴。
寫這樣的文章,或許會被罵。因為太多人希望將匪夷所思的犯罪者妖魔化,將他們視為與自己絕對不同的惡魔。一方面,可以更恨他們,并認為這是極端且少見的個案,與自己的生命無關(guān);另一方面,也與自己拉開了距離,似乎自己與他們毫無相同之處。但其實,人類所有的故事,如果仔細審視,特別是能深入聽他們講話,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都活在共同的人性中。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