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10 月20 日,習近平在菲利普親王的陪同下檢閱皇家儀仗隊。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偕夫人彭麗媛開展英論之旅的頭兩天,英國王室祖孫三代集體亮相迎接,并陪同習主席出席國事訪問的相關(guān)活動——英國女王夫婦,查爾斯王儲夫婦、威廉王子夫婦、約克公爵(女王次子安德魯王子)、安妮公主(女王女兒)以及威塞克斯伯爵(女王小兒子愛德華王子)夫婦等10位王室成員悉數(shù)到場——可以說是給予了頂級皇家禮遇。
2015年是中英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guān)系第二個10年的開局之年,尤其在今年5月卡梅倫首相勝選連任后,表示期待未來5年打造中英關(guān)系的“黃金時代”。王室外交而在英國這樣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作為虛位元首的女王雖然不參政,長久以來卻扮演首席外交官的角色。此次習主席訪英,也正是受到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邀請。
在英國,王室曾經(jīng)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但如今他們更多的是在與政府合作,通過增加正面曝光來提高英國軟實力。王室外交,目的不僅僅是維系王室的政治魅力,更多的還是和本國的政治外交相配合,通過王室的特殊歷史和政治情感紐帶,來進行某些通過國家間政治博弈不太能達到的特殊博弈效果。英國外交部也希望王室成員能利用他們的親民形象,通過打“王室牌”的方式,來加強與各國的關(guān)系。
這一次,英國王室似乎也“捕獲”了中國的“芳心”。
“超級”國事訪問
10 月20 日,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出席了由英國女王及其丈夫菲利普親王主持的英國國宴
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把此次習主席訪英稱為“超級國事訪問”。除了英國王室祖孫三代齊出動這樣的罕見舉動外,這次鳴放禮炮也是超規(guī)格的。通常21響禮炮是最高規(guī)格,而此次卻鳴放103響歡迎禮炮。
劉曉明介紹,在兩處放禮炮:一處是靠近閱兵場的綠園,放41響禮炮,其中21響是給國家元首的,用以歡迎習主席,再加20響表明是王室的客人;另一處是在倫敦塔塔橋,再鳴放62響禮炮,其中41響與綠園一樣,再加倫敦城歡迎習主席的21響,整體而言是一個十分隆重的儀式。
10月20日下午,威廉王子夫婦陪同習近平主席夫婦共進英國傳統(tǒng)下午茶。晚間,習近平主席參加女王準備的盛大國宴。女王對國宴每個細節(jié)十分關(guān)注。這是女王作為國家元首給予來訪的其他國家元首的最高級別招待。
早在國事訪問6個月之前,英國外交部和來訪國外交部官員就已經(jīng)開始頻繁地接觸和聯(lián)絡。來訪國家元首個人的飲食喜好,隨行人員中是否有素食者、糖尿病患者,或是對某些食物有過敏反應者,這些信息均已被仔細研究。
威廉王子最有功
婚姻美滿、兒女雙全又在2015年3月訪問過中國的威廉王子可能是最受中國民眾喜愛的英國王室成員了。
2000年底,18歲的威廉王子離開伊頓公學后參加了一次長達10周的“羅利國際探險”下鄉(xiāng)支農(nóng)活動。在距智利首都圣地亞哥約1500公里之遙的小村莊,威廉睡簡易床鋪、刷廁所、掄大錘、扛木頭……讓這位英國王位的第二順序繼承人直接繼位的呼聲遠遠高于他那位曾經(jīng)緋聞纏身的父親查爾斯王儲。
不像爺爺菲利普親王口無遮攔(在1986年與女王一道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時私底下說北京“糟透了”)、父親查爾斯王儲(二婚娶了第三者卡米拉)和弟弟哈里王子(緋聞女友不斷),更多繼承母親戴安娜容貌的威廉王子形象陽光,當2011年與大學時期的女友、平民凱特·米德爾頓結(jié)婚時,成功挽回了自戴安娜王妃1997年香消玉殞以來的王室聲譽。
威廉王子也深諳母親的親民之道,2014年4月與凱特王妃帶著英國王室第三順位繼承人、只有8個月大的小王子喬治出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成為英國王室最好的公關(guān)和形象宣傳之旅。
查爾斯王儲自1997年參加香港政權(quán)交接儀式后從未到訪中國,并因與達賴交往甚密而觸怒了中國政府。
但是自從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就任以來,兩國外交關(guān)系有所緩和。為此,2015年3月,威廉王子在凱特王妃即將第二次生產(chǎn)前2個月還大老遠跑到北京、上海和云南,可見他為了修復中英關(guān)系的努力。2015年是中英“文化交流年”,威廉王子也肩負著兩國文化交流的使命。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guān)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表示:“王室外交能夠拉近兩國的關(guān)系,減少一些誤解,另外一方面能夠增加兩國老百姓之間的好感,這個在外交中越來越重要了?!?/p>
近年來,英國民眾更傾向于威廉王子直接繼位,因為他比父親查爾斯王儲更受人愛戴,而且老百姓也不希望卡米拉成為未來英國國王的妻子,雖然她沒有王后頭銜。
王室品牌的軟實力
王室外交之所以愈來愈重要,和現(xiàn)存王室的功能有關(guān)。
君主立憲制的王室,是當初封建貴族向資產(chǎn)階級妥協(xié)的結(jié)果,關(guān)鍵在于出讓的權(quán)力有多少。伊麗莎白二世名義上是英國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中心,首相和內(nèi)閣都是她的仆人。但實際上,她的所有政務活動都得由內(nèi)閣安排,任命高級官員和授予某人爵位,必須按首相和內(nèi)閣的“建議”行事;解散議會得有首相的提議;接見國外要人也由內(nèi)閣確定。相反,女王對首相和內(nèi)閣的任何建議都沒有否決權(quán)。
如今的王室更多是一種象征,也是一種政府首腦無法取代的“安定”因素。因為它代表所有的人,而并不是哪一派別。當代的立憲君主們的作用主要是當顧問,給政府以鼓勵并提出告誡。他們避開黨派政治,謹言慎行,用靜悄悄的外交和心平氣和的說服來發(fā)揮作用,并通過王室尊嚴的“安慰性存在”,給人以一種歷史的持續(xù)感。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符云川認為,英國王室能如此成功地成為英國外交的最佳媒介,因為王室不干政,各國受眾在關(guān)注英國女王之時更容易把其同英國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文化聯(lián)系到一起,而不是英國政府的各項政策。
然而,在英國社會,是否保留王室曾引起廣泛的辯論。有些共和黨人表示,王室的開銷巨大,各種慶典、排場和玩樂都浪費了公民繳納的稅款,它們本可以挪用到恢復經(jīng)濟、完善福利體系和軍事實力上,尤其在歐洲經(jīng)濟低迷時期,“把錢花到刀刃上”甚為重要。
2006年的英國民調(diào)顯示,只有18%的民眾支持共和制;2012年調(diào)查顯示,69%的民眾認為沒有王室英國社會會更糟。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劉文軒認為這表明了民意的走向,那就是對英國輝煌傳統(tǒng)和歷史的敬意和驕傲。人們熱愛王室,因為它象征著英國過去的榮耀和輝煌。
最后的王室
全世界222個國家和地區(qū)很多都經(jīng)歷過君主制,目前仍保留王室的國家只剩下25個。它們是亞洲的日本、泰國、文萊、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約旦、尼泊爾、不丹、阿曼、卡塔爾和馬來西亞,歐洲的英國、荷蘭、比利時、瑞典、挪威、西班牙、摩納哥、盧森堡、丹麥和列支敦士登,非洲的萊索托、斯威士蘭和摩洛哥,以及大洋洲的湯加。
在這25個國家中,有2位女性君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在男性君主中,稱謂也各有不同,有“大公”、“蘇丹”、“埃米爾”等等,當然,最常見的還是“國王”。
盡管都是“一國之君”,但25位國家元首的政治命運卻又千差萬別。在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中,君主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并不直接管理國家和領導政府,屬于“統(tǒng)而不治”。只有在君主專制的國家中,如不丹、沙特、科威特、摩洛哥、斯威士蘭、約旦、湯加、摩納哥、阿曼、卡塔爾和文萊,君主才是國家的核心,獨攬大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