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旭
1944年3月,父親在沂蒙山區(qū)新四軍第七師任排長。父親是窮苦人家出身,到了部隊才開始識文斷字。戰(zhàn)斗間隙,在樹林里、小河邊、山凹里,找塊小空地席地而坐:樹枝上,掛著一塊小黑板,跟部隊里有文化的人在黑板前學文化。戰(zhàn)士常常戲稱這是“露天教室”。
可是,你別小看這“露天教室”,戰(zhàn)士們學習可認真了,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眼睛里流露的是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許多戰(zhàn)士,就是在這里,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懂得了許多革命的道理。
當時,在一起學習的,還有一些當?shù)氐挠螕絷犼爢T。這些游擊隊隊員中還有一些女同志,她們都是十七八歲的女孩子。這些女孩子,經過戰(zhàn)火的洗禮,顯得更加英姿颯爽,活潑大膽,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一次,教員在黑板上寫上:愛祖國、愛人民。在解釋“愛”字時,那位戴著眼鏡的教員解釋道,這個“愛”字,也是男女之間愛情的愛,就像《詩經》里所說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里面就包含著一個“愛”字。
當教員解釋到這里時,戰(zhàn)士們的臉都紅了,有幾個膽大的戰(zhàn)士還偷偷地用眼光瞟向身邊那些女孩子。弄得那些女孩子個個羞紅了臉,像熟透了的蘋果,空氣中彌漫著一縷愛的暖流和氣息。
在這里,父親認識了一個叫姚秀英的女孩子。當時,她是村子里的婦女主任。別看她的年紀20歲不到,但是,卻已經是一名老練的游擊隊隊員了。站崗、放哨、救護傷員、與新四軍并肩作戰(zhàn),英勇頑強,膽大心細,早已令人刮目相看。
學習中,父親經常和這些游擊隊隊員在一起交流學習體會,場面活潑生動、有趣。常常用一根樹枝在地上互相考著新學的字,寫錯了,用腳將地上的灰抹平,再接著寫。有次,父親用枝條在地上寫了一個“愛”字,問姚秀英這個字怎么讀。姚秀英不假思索地張口說了出來,再一看,姚秀英弄了個大紅臉。見狀,父親也慌里慌張地不知所措,但有一種壞壞的味道。
當一顆愛的種子在彼此心田內悄悄萌動后,父親再也無法平靜。他用了幾個晚上,在一個廢香煙盒的背面,寫下了這樣一封信:
姚秀英同志:
我們相識在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爭年代,你的勇敢、堅強給了我難忘的印象,這就是我要向你表白的那個字:愛。如果你愿意,等到打敗日本鬼子,讓我們共同建設我們的幸福生活。
李 ?林
1945年3月20日
沒幾天,父親也收到姚秀英用一個廢香煙盒背面寫的一封信,只見上面寫道:
李排長:
你的信我已看過。現(xiàn)在,戰(zhàn)爭條件還很艱苦,等趕走了日本鬼子,全國解放的那一天,再談那個“愛”字也不遲。
姚秀英
1945年3月29日
這封傳遞在戰(zhàn)火紛飛年代的情書,成為父親和母親同仇敵愾,英勇殺敵的信心和力量。父親常常說,那時,他們沒有海誓山盟、花前月下,甚至,沒有過一次牽手的親密舉動。但是,他們彼此卻始終懷揣著那封用香煙盒寫的幾行字的情書。這封情書,在內心里化作一縷溫馨和浪漫,給人一種美好和向往。
就這樣,這封用香煙盒寫出的情書,經受了戰(zhàn)爭中血與火嚴酷的考驗。解放后,父親與母親實現(xiàn)了當年寫在香煙盒上的美好愿望,共結連理,組成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如今,他們的愛情已攜手走過60多年。也許,在父母的愛情詞典里,從來沒有說過“我愛你”,但這并不重要。他們將“我愛你”這3個字,早已浸透在戰(zhàn)火的考驗和鍛煉上了。這種愛的考驗和鍛煉,綻放出別樣的溫馨和浪漫。
劉曉慧摘自《沂蒙小調》(山東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