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徐水哈弗分公司)
車架作為汽車的承載基體,一般用于商用車、皮卡和具有較強越野功能的SUV車型。由于車架使用的鋼板較厚,一般采用氣體保護焊焊接或鉚接。在使用CO2保護焊焊接過程中產生的氧化物會造成焊縫表面涂裝質量變差,防腐效果遠不及車架基材,因此必須通過技術方法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藝,消除表面氧化物,提高車架焊縫的防銹能力。
SUV、皮卡車架的基材主要有汽車大梁用熱連軋鋼板、碳素結構鋼及汽車結構用熱連軋鋼板等。焊接工藝使用CO2保護焊,焊絲一般采用型號為ER50-6的焊絲,保護氣體為工業(yè)用CO2。涂裝工藝需符合“QC/T 484—1999汽車油漆涂層”的要求,涂裝工藝選用防腐能力較好的陰極電泳漆[1]。
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焊接氧化物隨著焊接的過程產生,外觀為柿黃色、漆片松香狀,如圖1所示。經試驗室檢驗,主要成分為Si和Mn元素,用萬用表測量,氧化物為非導體,附著于焊縫表面,對焊縫能夠起到防銹保護作用。由于不導電,故在電泳時表面無電泳漆。但在汽車使用過程中,氧化物受顛簸振動脫落,露出焊縫基材從而造成焊縫銹蝕。焊接氧化物的增加是Si和Mn燒損增加的表現,不但影響車架的涂裝效果,而且會使焊縫金屬力學性能降低,造成焊縫強度降低。
焊接氧化物的主要成分為MnO和SiO2,它的產生與焊絲、母材中Si和Mn的質量分數及保護氣體的氧化成分有關,而Si和Mn作為焊絲中的脫氧元素,是有益元素。當使用CO2氣體保護焊時,CO2氣體受熱分解,直接對Si和Mn進行氧化,生成SiO2及MnO熔渣浮于表面,CO從液體金屬中逸出。同時Si和Mn作為焊絲中的脫氧元素把Fe從FeO中置換出來而自身被氧化,其產物MnO及SiO2的混合物浮出熔池形成熔渣[2]。
通過與進口、合資的部分品牌的非承載式SUV車型進行對比,同樣存在焊接氧化物,但面積要小。為此,以進口品牌車型為標桿,根據產品定位,將目標確定為:單個焊接氧化物面積不超過0.15 cm2;長度為1 m的焊道,面積超過0.1 cm2的焊接氧化物數量不超過2個。因焊接氧化物對表面進行保護同樣可保證耐腐蝕性能,故增加平行目標,焊道處抗石擊性能不低于其他電泳部位(試板電泳膜厚為 20 μm)[1]。
通過使用特性要因圖工具,如圖2所示,從“人機料法環(huán)”著手,對產生焊接氧化物問題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焊接人員技能不熟練,造成焊接氧化物分布不均;焊接設備的工藝參數匹配問題;使用的焊絲含Si和Mn較高;使用的CO2保護氣易氧化Si和Mn;車間施工環(huán)境對焊接的影響;缺少去除氧化物的方法和設備。
分析出焊接氧化物產生的主要原因后,使用TRIZ理論,運用物-場模型一般解法來解決問題。
3.3.1 確定相關的元素(第1步)
根據沖突問題的分析,確定相關的元素為:S1(焊接形成的焊縫);S2(焊接氧化物);S3(焊接過程,包括人機料法);F1(氧化物附著于焊縫上的機械力);F2(硅、錳氧化產生焊接氧化物的化學能)。
3.3.2 聯(lián)系問題情形 確定并完成物-場模型的繪制(第2步)
本問題是一個串聯(lián)的物質-場,屬于在物-場模型類型中的“有害效應的完整模型”和“效應不足的完整模型”,對應模型,如圖3所示。
3.3.3 選擇物-場模型的解法(第3步)
1)對有害效應的完整模型的解法是:a.加入第3種物質S4,用來阻止有害作用,S4可以是通過S1或S2改變而來,或者是S1和S2共同改變而來,如圖4所示;b.增加另外一個場F3來抵消原來有害場F1的效應,如圖5所示。
根據對沖突問題的分析,將技術沖突問題一般化,使用39個通用工程參數中的第31項“物體產生的有害因素”,對應40項發(fā)明中的第18項“振動”、第37項“熱膨脹”及第40項“符合材料”。得出方案為:S4(焊縫涂布防銹產品);F3(機械力,采用人工打磨的方法);F3(機械力,采用拋丸、噴砂去除氧化物);F3(熱能,局部高溫處理);F3(化學能,酸洗)。
2)對效應不足的完整模型的解法是:a.增加另外一個場F4來強化有用的效應和,如圖6所示;b.用另一個物質S5代替原來的物質S3,如圖7所示。
根據對沖突問題的分析,使用39個工程參數中第29項“制造精度”,對應40項發(fā)明中的第35項“參數變化”、第36項“狀態(tài)變化”、第39項“惰性環(huán)境”及第40項“符合材料”。從“人機料法”改善方向得出方案為:S5(更換焊絲或控制焊絲中硅、錳的質量分數);S5(將CO2保護焊改為MAG焊);S5(提高操作人員的技能);F4(電能,匹配合適的焊接參數)。
以上方法對去除焊接氧化物都是有效的,通過驗證獲得了各種改善方法的實施效果、施工條件、成本投入及優(yōu)缺點,如表1所示。
表1 去除焊接氧化物改善方法驗證結果
經過綜合分析各方案得到的較優(yōu)方案有:將CO2保護焊改為MAG焊;焊接參數匹配;提高人員技能。
將CO2保護焊改為MAG焊的方案是將保護氣體由 CO2改為“Ar+CO2”(Φ(Ar)=80%,Φ(CO2)=20%),使焊接氧化物的面積大幅減小,明顯改善焊道的防腐性能,且在此前提下單個車架成本增加較低。同時混合氣體為富氬混合氣體,可用低錳、低硅焊絲,來進一步降低氧化物的產生。由于車架屬于大批量生產,一般采用專用的氣體存儲罐。使用混合氣體焊接,需增加氬氣儲存罐和配氣柜等設備,配氣柜的流量通常按“0.6~0.8 m3/槍”配備。
使用DOE試驗設計方法,通過試驗找出較優(yōu)的焊接匹配參數,優(yōu)化焊接性能,如表2所示。同時通過培訓提高人員焊接技能,保證焊接穩(wěn)定性。
表 2 Ar+CO2混合氣體保護焊參數表(Φ(Ar)=80%,Φ(CO2)=20%)
在對保護氣體切換后,焊接氧化物的面積大幅減小,在對產品市場跟蹤后,經檢測單點表面腐蝕的面積不超過0.1 cm2,深度不超過0.1 mm(與標準厚度的用于校準膜厚儀的膜片進行比較),實現了預期目標。焊接后效果,如圖8所示。
文章將TRIZ理論應用在車架焊縫質量改進設計過程中,利用TRIZ理論中“沖突的分類”找到問題核心,并應用TRIZ理論物-場模型解決方法,快速高效地解決了問題。TRIZ理論的研究與廣泛應用,不僅為快速解決制造領域的工程技術問題提供了方向和思路,還消除了解決問題的知識局限性,確保進入市場的汽車品質穩(wěn)定,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