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逵
摘要:在國家智能電網的建設中,配電網的建設是主要的建設內容。由于供電情況比較復雜,而且設備質量也有差別,所以配電網自動化系統(tǒng)在建立時難度較大。文章從電力系統(tǒng)配電網建設發(fā)展現狀、配電網智能化建設的規(guī)劃、配網智能化難點、自動化配網的智能模式技術應用四個方面探討了自動化配網智能化建設。
關鍵詞: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配電網建設;智能模式;智能電網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M76 文章編號:1009-2374(2015)33-0138-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33.074
我國目前對于電網的智能化建設,主要的建設方面是提高配電網的管理和智能化的操作。一般來講,建設智能化電網的關鍵是特高壓輸變電的技術和相對應的對電壓的智能化調度。而配電網的建設中,其關鍵在于智能化的管理和操作。這種智能化一般表現在服務上的智能化和設備使用操作上的智能化。
1 我國的配電網建設現狀
國家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配電網的建設是一個重要的內容。配電網建設作為第十二個五年計劃的重要建設內容,是國家的重點投資對象。從我國目前來講,其建設還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對配電網的改造需要從基礎方面著手,大量的建設相關的主干網,形成智能化的網絡布局。對于相關的電力系統(tǒng)來講,配電路線的建設較為復雜,因為受到不同的地域和地形的限制,不同地域的配電網建設要根據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氣候進行相關的設計建設,這樣就造成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成本的不斷加大和設計的不斷突破。我國目前的配電網存在以下的問題:(1)線路設備較為老化,特別是農村等較為偏遠的地區(qū)設備的老化現象較為嚴重,一旦出現惡劣天氣就容易出現故障和安全問題;(2)配電網的建設難度較大,建設中存在著難度問題;(3)自動化的水平較低,還是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造成較高的耗能。
2 我國配電網的相關建設
2.1 采用先進設備
配電網的建設目標是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逐漸實現智能化的工作。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智能開關的建設必不可少。智能開關可以將通信系統(tǒng)和電網進行連接,在整個電網的運行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講,智能開關可以通過不斷運行,使得整個電網的構架進行連接,然后通過電網實時監(jiān)測及時地發(fā)現問題,查找出故障的原因。同時,在進行智能開關建設的基礎上還進行智能開閉站的建設和更新,使得電網的建設更加智能化,可以不斷遙控相關電網和進行電網的觀測,提高智能化的管理水平。
2.2 對配電網的建設進行科學的規(guī)劃
在進行配電網的建設過程中,要科學地進行相關的規(guī)劃,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還要考慮社會和環(huán)境的效益。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地考慮到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對突發(fā)的問題要考慮全面。
2.3 對其他能源進行利用
因為能源的種類眾多,對于這些存在形式多樣的能源,要合理地進行相關的利用。因為現階段清潔能源的不斷開發(fā),發(fā)電不再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而是向著風能、熱能等這些新型發(fā)電能源的方向發(fā)展。因此,要及時地對這些新型的能源加以利用,靈活地開發(fā)不同的發(fā)電模式,以加強電網的管理和使用,保證電網能夠更加智能化。
2.4 加強通信網絡的建設
通信技術是配電網絡發(fā)展的重要方面。通信是連接配電網之間的重要橋梁,其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配電網的實用程度。如果開閉站的光纖覆蓋率較低的話會直接影響到電網的正常運行和智能化的管理。因此,在進行智能化電網的發(fā)展過程中,對于SHD網絡和配電室、箱變等地方的無源光網絡要重視。
3 現階段我國配電網建設存在的問題
3.1 地域差異使得智能化的普及存在困難
我國的地域差異較大,城市的發(fā)展較為迅速,可以和日益發(fā)展的智能化系統(tǒng)設施進行配套,但是農村作為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qū),許多的基礎設施還處在建設的過程中,基礎設施的發(fā)展遠遠跟不上電網智能化的發(fā)展要求。而且農村的電網改造工程任重道遠,現階段農村主要還是采用低電壓和電網,要想實現電網智能化的建設是一個較為龐大的工程。
3.2 原來的電網較為落后,給改造帶來問題
因為早期的配電網建設是受到當時的條件和地域因素影響較多,造成以前的網絡建設較為簡陋,要想對電網進行全面的改造是一個較大的工程,不僅需要人力財力的投入,還要有相關的技術支持和對基礎設施的改造。這樣的工程十分浩大,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也是影響電網智能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實,在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隨著技術的更新來進行建設,使得網絡的建設和技術的更新同步進行,這樣不僅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資源,而且不影響工程的進度,實現一種雙贏的局面。這樣的方式在我國區(qū)域經濟差異大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明智選擇。
4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配網的智能模式技術的應用
4.1 無通信就地控制分布模式技術
該技術主要被應用于發(fā)生故障之后,一旦電網出現故障,需要及時搶修,但是因為自動化配網本身能夠判斷、隔離故障,并且具有重構網絡的功能,減少了很多技術步驟。根據分段器事先選擇好的類別特征,可以將智能分布模式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根據時間型電壓開關而制定的分布模式;第二種類型是根據電流型開關情況而進行的分布模式;第三種類型是基于電壓、電流型開關的控制方式。無論是哪一種分布模式都是實用性比較高的技術,能夠充分體現自動化配網的智能特性,實現電力系統(tǒng)的合理運行。
4.2 智能自動化配網的分布模式技術
這種智能分布主要在線路層起作用,主要發(fā)揮的是處理故障的職能。該技術工作原理是通過對智能型FTU的通信傳輸進行故障信息的交換,從而體現自動化,可以自動處理發(fā)生于線路層的故障。在電路層使用這種技術出現故障時,也能保證在短時間內恢復電力系統(tǒng)正常運行,從而實現持續(xù)、高效供電,并且能夠分擔上級主站的負擔。
4.3 智能自動化配網的集中模式技術
智能自動化配網的集中模式技術是在遠方起作用的控制模式,如果電網出現故障,那么現場的FTU就可以把故障信息以及開關狀態(tài)發(fā)送給主配電站系統(tǒng),根據邏輯算法確定故障區(qū)域,并立刻制定出最優(yōu)化、可行的方案,來恢復電力系統(tǒng)的運行,進一步通過自動化或人工式的干預方式對相關開關設備發(fā)出操作指令。這種模式很好地體現出了自動化,并且修復電力系統(tǒng)的速度快。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地運用,由于負荷量大,所以要嚴格控制使用、操作的次數,才能實現優(yōu)化控制。
5 結語
電力系統(tǒng)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與人們的生活生產息息相關,需要科學管理,才能充分地為人類服務。隨著科技的進步,要求電力系統(tǒng)提升服務品質、降低投入成本,并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解放勞動力,因此在電力系統(tǒng)中,自動化配網智能化建設是能夠滿足以上要求的。
參考文獻
[1] 左國明.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的實現與發(fā)展[J].中國科技博覽,2011,(11).
[2] 胡克儉.計算機技術在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中的實現與應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7).
(責任編輯:蔣建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