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文 劉俊華 王道梅 胡承浩 吳 峰 邱 力 駱志國
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在確診時失去手術(shù)指征,RTOG8501的數(shù)據(jù)確定目前同步放化療是其標準治療手段[1]。在我國其病理類型90%以上的為鱗狀細胞癌,其次為腺癌。
同步放化療已成為腫瘤綜合治療的研究熱點,目前食管癌標準化療方案仍為順鉑+氟尿嘧啶,絕大多數(shù)同步放化療的臨床研究都以其為標準治療方案。但該方案毒副作用大,限制了其應(yīng)用。多西他賽作為一種新型抗微管藥[2],通過促進微管聚合,阻斷微管解聚與重組,使細胞停止在G2/M期,具有放射增敏作用[2],由于其獨特的抗癌作用機制,已經(jīng)在食管癌的治療中取得了肯定的療效。RTOG8501研究放療技術(shù)是基于二維時代的放療,劑量為50 Gy,低于目前國內(nèi)單純放療劑量。而圖像引導下的適形調(diào)強放療可以提高放療劑量,同時減少正常組織的損傷。為了進一步探討同步放化療的治療方式對于非手術(shù)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的影響,本文就非手術(shù)食管癌的同步放化療進行了回顧性臨床研究。
回顧分析對象為自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本院86例局部晚期食管癌(UICC:T3-T4,N+)患者接受圖像引導下的適形調(diào)強放療。其中分為同步多西他賽順鉑方案聯(lián)合同步放療組或單純放療組。全部病例均為初治病例,所有病例均經(jīng)病理學確診為食管鱗癌、腺癌,經(jīng)食道超聲內(nèi)鏡,吞鋇X線片和胸部和上腹部增強CT、骨ECT、腦MRI及腹部B超檢查,確診無遠處轉(zhuǎn)移。部分病人選擇PET/CT作為篩查工具。患者行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肺功能、心電圖檢查,無化放療禁忌證,KPS評分大于80分。兩組病例的臨床特征見表1,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中心同步化療在參照指南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本地區(qū)食管癌營養(yǎng)狀態(tài)差的實際特點,選擇的是每周小劑量多西他賽(江蘇恒瑞制藥:國產(chǎn)艾素)聯(lián)合順鉑化療方案。多西他賽:20 mg/m2,順鉑:25 mg/m2?;煏r間為放療開始后第1、2、3、5、6周。在用多西他賽化療前常規(guī)抗過敏預處理,化療前常規(guī)用止吐治療,骨髓抑制后及時應(yīng)用集落刺激因子。
本中心設(shè)備為瑞典醫(yī)科達Synergy直線加速器,配有XVI錐形束CT驗證系統(tǒng),計劃系統(tǒng)為飛利浦Pinnacle。采用圖像引導下的三維適形調(diào)強技術(shù),大體靶區(qū) Gross Tumor Volume(GTV):根據(jù)放療計劃CT以及臨床資料。記錄原發(fā)腫瘤為GTVp。陽性淋巴結(jié)GTVnd,直徑大于1.0 cm考慮為陽性淋巴結(jié)[3]。臨床靶區(qū) 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包括GTV周圍的亞臨床病灶,本中心CTV定義[4]:GTV外放-上下3.0 cm,周圍外放0.5~1.0 cm。對于頸段食管癌,CTV應(yīng)該包括鎖骨上淋巴結(jié);對于胸下端食管癌,腹腔淋巴結(jié)也應(yīng)該包括在CTV內(nèi)。計劃靶區(qū)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根據(jù)擺位誤差以及器官活動度誤差,由CTV外放(5~7 mm)。CTV總劑量為61.2 Gy/34 F,或者59.4 Gy/33 F,93%等劑量曲線包涵PTV(93%曲線邊緣要求1.80 Gy/F)。正常組織勾畫依據(jù)RTOG胸部放療正常組織勾畫圖譜指南,需要限量有肺耐受量:V20<28%,V30<20%,V5<60%,平均劑量小于13 Gy。脊髓Dmax 40 Gy,外擴5 mm限量45 Gy。圖像驗證誤差控制在0.5 mm以內(nèi)[5],每周驗證2~3次。
近期療效采用Recist 1.0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和進展(PD),CR+PR=RR為有效。遠期療效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的1、2年生存率。
根據(jù)CTCAE v3.0版毒性標準的主/客觀證據(jù)對受試者進行評價和分級,血液學毒性時的放療調(diào)整:只有在中性粒細胞(ANC)≥1.0×109/L(或白細胞≥2×109/L,并且血小板(PLT)≥50×109/L時放射治療才能進行。放療副反應(yīng)可能包括食欲下降,黏膜炎,皮膚反應(yīng)。研究者可根據(jù)本中心的臨床實踐處理預案對這些情況進行處理。出現(xiàn)4級不良反應(yīng)或者表現(xiàn)為嚴重放療副作用時(由臨床醫(yī)生判斷)中斷放療。
表1 兩組一般資料 (n)
采用SPSS 15.0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組間生存比較用Log-rank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2可見,食管癌病灶近期總有效率同步放化療組為84.1%,單純放療組為61.9%,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表2 兩組有效率比較 [n(%)]
放化療同步組治療結(jié)束后能進普食或半流質(zhì)以上者為81.2%,單放組為65.6%,兩組差異沒有有顯著性。
隨訪2年以上,放化療組失訪2例,隨訪率95.45%。失訪者、死亡原因與食管癌無關(guān)者及隨訪滿2年時仍存活者均按照截尾數(shù)據(jù)計算,1、2年生存率單放組 50.0%(21/42)、31.0%(13/42),同步放化組為 72.7%(32/44)、52.3%(23/44)。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由表3可以看出,食管癌同步放化療毒性主要體現(xiàn)在血液學毒性以及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yīng),與單純放療相比,血液學毒性明顯發(fā)生率要高,但是通過對癥支持治療后患者能夠完成治療過程。兩組在放射性肺炎發(fā)生率沒有差異,得益于現(xiàn)代圖像引導下的精確放療對正常器官的保護。沒有治療相關(guān)的死亡發(fā)生。
表3 兩組毒副反應(yīng)比較 (%)
86例患者放療后,評價失敗有52例,出現(xiàn)局部復發(fā)或者遠處轉(zhuǎn)移,表4分析了其失敗的具體原因。兩組治療失敗的最大原因還是局部失敗,表現(xiàn)在野內(nèi)復發(fā)或者未控,仔細分析同步放化療野外復發(fā)的腫瘤,多因為治療是對腫瘤定位判斷有誤導致治療野范圍不夠,而單純放療組也是主要體現(xiàn)局控率差外,還有同時遠處率較高??梢钥闯鐾椒呕熖岣吡司植靠刂坡剩€減少了遠處轉(zhuǎn)移。
表4 失敗原因 [n(%)]
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療已經(jīng)成為標準的治療方案,其高級別的循證醫(yī)學依據(jù)為RTOG8501以及INT 0123。然而,中國的食管癌治療很難照搬以上循證證據(jù),其原因有如下:首先RTOG8501以及INT 0123試驗[6]是基于歐美人種的臨床試驗,由于中西方疾病亞型的異同,歐美食管癌以食管腺癌為主,而中國食管癌則以食管鱗狀細胞癌為主;其次,東西方人種體質(zhì)的差異性,所以其放療劑量以及化療方案照抄到中國食管癌患者的治療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以,實際臨床抉擇中,中國的放射腫瘤學家放療劑量普遍高于RTOG8501研究的放療劑量。同時,由于中國食管鱗狀細胞癌的病因復雜,包括生活方式、遺傳、亞硝酸鹽、感染以及地域環(huán)境等因素,特別是邊遠山區(qū)的食管癌發(fā)病率有相對集中。且患者大多數(shù)營養(yǎng)狀態(tài)差,經(jīng)濟條件差,沿用RTOG8501以及INT0123同步化療方案時,患者難以耐受,3級以上的放化療毒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高。所以,RTOG8501和INT0123同步化療方案在大多數(shù)中國食管癌患者中(二、三線城市)難以實施?;谝陨显?,筆者認為中國的腫瘤學家需要解決如下兩個問題:①探索較先進而實用的放射治療技術(shù),既能提高食管鱗狀細胞癌的放療劑量,同時減少放療的毒副反應(yīng)。②探索適合中國人體質(zhì)的同步化療的方案以及化療強度。
影像學的進步,如消化內(nèi)鏡、PET/CT為食管癌的準確定位、定性和分期提供的更加先進的手段;同時放療技術(shù)的革新也為食管癌的放療提供了有力保證。來自MD Anderson的研究資料顯示對食管癌病灶GTV以IMRT技術(shù)設(shè)計放療計劃對比常規(guī)的2D-CRT和IMRT技術(shù),GTV的處方劑量提高28%(64.8 Gy vs.50.4 Gy),但心臟、肺、肝臟、脊髓的受照射劑量均有所降低[7]。通過本回顧性研究,食管癌病灶近期總有效率同步放化療組為84.1%,單純放療組為61.9%,隨訪滿2年時,1、2年生存率單放組50.0%(21/42)、31.0%(13/42),同步放化組為 72.7%(32/44)、52.3%(23/44),兩組差異有顯著性 (P<0.05)。在毒副反應(yīng)方面,食管癌同步放化療毒性主要體現(xiàn)在血液學毒性以及消化系統(tǒng)不良反應(yīng),與單純放療相比,血液學毒性明顯發(fā)生率要高,但是通過對癥支持治療后患者能夠完成治療過程。兩組在放射性肺炎發(fā)生率沒有差異,得益于現(xiàn)代圖像引導下的精確放療對正常器官的保護[8]。沒有治療相關(guān)的死亡發(fā)生。
通過失敗原因分析,同步放化療的局部失敗以及遠處轉(zhuǎn)移都低于單純放療組,而主要失敗原因兩組都是局部失敗,提示局部控制是食管癌治療的重中之重。是否能夠在精確放療的基礎(chǔ)上,不增加放療損傷前提下再提高放療劑量,達到提高局控率。當然,提高食管病變范圍的診斷和定位水平至關(guān)重要,需要結(jié)合多種影像學技術(shù),如:內(nèi)鏡、超聲內(nèi)鏡以及鋇餐造影,此外核磁共振在食管癌病變確定的地位逐漸得到重視,可以從多種空間成像確定靶區(qū)范圍[9]。只有真正做到靶區(qū)準確,放療精確,才能提高局部控制率。
總之,本回顧性研究結(jié)果提示,圖像引導下的調(diào)強放療同步每周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比單純放療有效,每周化療方案毒副反應(yīng)可以耐受,適合本中心服務(wù)范圍內(nèi)食管癌患者的身體體質(zhì)。提高放療劑量到60 Gy同步每周化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于RTOG8501試驗的治療相關(guān)性死亡。圖像引導下的調(diào)強放療同步每周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化療方案可行。進一步療效確定需要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來驗證。
1 Cooper JS,Guo MD,Herskovic A,et al.Chemoradiotherapy of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 long-termfollow-up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RTOG 85-01).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JAMA,1999,281(17):1623-1627.
2 Czito BG,Cohen DP,Kelsey CR,et al.A phase Istudy of UFT/leucovorin,carboplatin,and paclitaxel in combination with external beam radiation therapy for advanced esophageal carcinoma.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8,70(4):1066-1072.
3 Button MR,Morgan CA,Croydon ES,et al.Study to determineadequate margins in radiotherapy planning for esophageal carcinoma by detailing patterns of recurrence after definitive chemoradiotherapy,Int J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9,73(3):818-23.
4 Onozawa M,Nihei K,Ishikura S,et al.Elective nodal irradiation(ENI)in definitivechemoradiotherapy(CRT)for squamouscell carcinoma of the thoracic esophagus.Radiother Oncol,2009,92(2):266-269.
5 Hawkins MA,Brooks C,Hansen VN,et al.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derived adaptive radiotherapy for radical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ncer.Int J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0,77(2):378-383.
6 Minsky BD,Pajak TF,Ginsberg RJ,et al.INT 0123(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94-05) phase III trial of combinedmodality therapy for esophageal cancer:high-doseversus standarddoseradiation therapy.JClin Oncol,2002,20(5):1167-1174.
7 Lin SH,Wang L,Myles B,Thall PF,et al.Propensity score-based comparison of long-term outcomes with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vs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esophageal cancer.Int J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2,84(5):1078-1085.
8 Morota M,Gomi K,Kozuka T,et al.Late toxicity after definitive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for thoracic esophageal carcinoma.Morota M,Gomi K,Kozuka T,2009,75(1):122-128.
9 Hong TS,Crowley EM,Killoran J,et al.Considerationsin treatment planning for esophageal cancer.Semin Radiat Oncol,2007,17(1):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