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收
一、從佛像上的寶石失竊談起
從前,在印度的一個大廟里有一尊佛像,佛像的前額上裝飾著一顆光芒四射的大寶石,許多旅行家看到它都發(fā)出贊嘆.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世界各國.
當寶石的名聲傳到英國王宮的時候.大臣們紛紛議論.認為這顆寶石應裝飾在英國國王的王冠上.于是,英國的軍艦不遠萬里來到印度“訪問”.
英國是個大國.印度自然要擺酒設宴熱情招待.哪知.來訪者醉翁之意不在酒,暗中派人把佛像上的寶石換成了一塊玻璃.然后將這顆寶石藏在軍艦的船艙里,并匆忙向印度政府告別.
當英國軍官回到軍艦準備返航時.突然發(fā)現偷來的寶石不翼而飛啦!軍官們驚呆了,誰偷走了寶石呢?他們立即對船上的所有人進行搜查,結果一無所獲.就這樣,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們只好失望地回了國,
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那時候俄國駐英國的公使是奧爾洛夫伯爵.他家里有個英國醫(yī)生,多次向他講到印度佛像上寶石的事.并說用這顆寶石來裝飾俄國女皇的王冠那是再好不過了,于是,兩人密謀:當英國的艦隊去印度訪問的時候,那名英國醫(yī)生的兒子也報名參加了.當英國艦隊到達印度得到寶石后,醫(yī)生的兒子同看守寶石的士兵商議,將寶石藏起來,等以后平分.那么寶石藏到哪里去呢?那個士兵的腿上有個傷口.醫(yī)生的兒子就將那顆寶石縫到了士兵的傷口里,這樣,就輕而易舉地躲過了船上的搜查,兩年后,這場軒然大波逐漸平息,他們便把寶石賣給了俄國.
二、價值連城的珍寶
為什么一顆寶石竟然調動了英國的艦隊遠涉重洋到印度去偷呢?原來,這顆寶石是金剛石,而金剛石是一種價值連城的稀世之寶!從16世紀起,世界各地每發(fā)現一顆質量超過100克拉(1克拉=0.2克)的金剛石基本上都有記載和命名,例如,世界上最大的一顆金剛石叫“庫里南鉆石”.質量為3025克拉,它是1905年在南非發(fā)現的,后來到了英國國王的手中.英國國王把它送到荷蘭加工后被琢磨成105顆大小不等的寶石,其中最大的一顆叫“非洲之星”,質量為503克拉,現已鑲嵌在英國女王的王冠上.1977年.我國山東省常林村的一位婦女在田間勞動時,發(fā)現了一顆質量為158.78克拉的金剛石,這顆金剛石被命名為“常林鉆石”,它是世界上的特大寶石之一.
質純、色澤美麗的金剛石是十分昂貴的.1978年,在南非發(fā)現的一顆質量為353.9克拉的金剛石,它當時的價格達到1200萬美元,在國際市場上,一顆鉆石的價值大小是由下列四個方面決定的:①加I:為讓鉆石閃閃發(fā)光,必須對鉆石進行精雕細刻,仔細琢磨,鉆石加工得越好,價格越高;②顏色:鉆石有不同的顏色,如有紅色的、黃色的和無色的等,同樣質量的鉆石,無色的比黃色的價格高20倍;③純度:純度越高的鉆石,價格越高;④大?。簤K頭越大的鉆石,價格越高.
三、世界上難覓的礦物
據科學家推測,只有在非常高的溫度和巨大的壓強下.地底熔巖里的碳才有可能經過天然結晶的過程形成堅硬的金剛石.所以,金剛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量極其稀少,并且一般都隱居在地球的深處.因而,開采金剛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世界上含金剛石最豐富的南非金伯利鉆石礦為例.在每100噸礦石中才能找到72克拉的金剛石,這些礦石必須從很深的地下開采和運到地面上來,然后將它們粉碎.再從中挑選和發(fā)現金剛石,可見.從礦石中得到金剛石比沙里淘金還難!世界上產天然金剛石最多的國家是南非,其次是澳大利亞和俄羅斯.
人類發(fā)現金剛石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但迄今為止,全世界開采出來的金剛石總共也只有二三百噸,到目前為止,人們發(fā)現的特大鉆石(質量超過100克拉的)已經超過了30顆,其中,我國的“常林鉆石”為第30顆,
四、代價高昂的合成
1955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最先制成了人造金剛石,但人力、物力投入巨大,且用時很長.1975年.我國也成功地用石墨制成了人造金剛石.人造金剛石的制法大都是以石墨為原料,將石墨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加熱到2000℃,同時加壓到lxl05個大氣壓.并用鉻、鐵和鉑等作催化劑,石墨才能轉化成金剛石,用這種方法,需要1周的時間,才能生產出l克拉的金剛石.所以,人工合成金剛石也非常困難,并且代價高昂,上述種種原因就決定了金剛石的昂貴價格,
五、意想不到的組成
金剛石這么貴重,那么它是由什么組成的呢?這個問題在19世紀以前一直是個謎.19世紀初,意大利佛羅倫薩科學院的幾位院士在研究金剛石的折光性時,突然看到一種奇怪的現象:一位院士在陽光下用一面放大鏡照射一顆金剛石,當太陽光經過放大鏡聚焦在寶石上時,這顆寶石突然冒出一縷青煙,等青煙消失后,這顆寶石就不見了.
大家都非常奇怪,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了弄清這個謎題,幾位院士又進行了實驗,他們把幾小塊兒金剛石放在燒瓶里燒,結果發(fā)現金剛石確實可以燃燒.燃燒后生成的氣體通過驗證是二氧化碳.于是,就揭開了金剛石的組成之謎,原來金剛石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
六、與眾不同的“硬”用
純凈的金剛石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正八面體固體,而含有雜質的金剛石常常帶有棕、黑等顏色,金剛石是所有物質中最硬的一種,人們把所有的礦物硬度分為十個等級,金剛石的硬度就是10.所以,人們常把金剛石稱為“硬度之王”.
由于金剛石堅硬無比,人們常用它制成刀具來切割堅硬的巖石、陶瓷和金屬,還用它來刻劃玻璃.如果把它裝在鉆探機的鉆頭上,它能暢通無阻地鉆透堅硬的巖層.牙科醫(yī)生還將金剛石鑲嵌在牙鉆上,用起來得心應手.因此,金剛石可用于磨、鋸、鉆等加工工藝.
責任編輯
彭德利
從北京古觀象臺出發(fā)
江 蘇
江玉安
我有一個夢想,想學習孔子周游列國.孑L子學富五車,周游列國是推銷他的學說,我是旅行游學,目的是探尋列國強大的奧秘.
即使是夢想,我也且行且珍惜,我要寫一本游記.本想模仿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命名為《科學夢之旅》,對我來說,“科學夢之旅”有兩種斷句方式:一是“科學夢,之旅”;二是“科學,夢之旅”,第一種斷句表明我是懷著科學夢去旅行,強調“科學夢”,取意于“中國夢”:第二種斷句表明此旅行是有關科學的“高大上”般的旅行,強調“夢之旅”,取意于美國奧運籃球隊的“夢之隊”,我追求兩者兼得,不想引起偏頗,于是想到更好的書名——《科學西游記》.endprint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誰不知道???《西游記》以玄奘西游取經為基礎,他取的是佛經.《科學西游記》也是西游取經,不過取的是“賽先生”的科學經.“賽先生”的科學經是真正的普世文化.沒有哪個國家因為意識形態(tài)而拒絕科學.“賽先生”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陳獨秀為科學起的名.在我國.“先生”一詞一直是對具有道德感召力、學問影響力、社會高聲望的人士的尊稱,在文革結束、撥亂反正后的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明確提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后來又更進一步.得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結論,中國科學院原院長郭沫若在全國科學大會閉幕式上發(fā)表了著名講話——《科學的春天》,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科技專家在職業(yè)聲望方面一直名列前茅.現在,我國正實施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通過科技創(chuàng)新來驅動引領社會進步已經成為共識.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求學的兩個車輪.讀書是學習別人的知識,而旅行才是自己的經驗與體悟,當年玄奘西游的路線是從中國西北河西走廊經南疆喀什出境,先后經過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進入印度.行程跨越七八個國家,用時16年.馬可·波羅東來中國的游歷,從威尼斯出發(fā),經以色列、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伊朗、阿富汗進人中國喀什,最終到達元大都.他前后用時17年.這就是著名的陸上絲綢之路,明初鄭和下西洋,前后持續(xù)28年.意大利利瑪竇東來中國傳教,客居中國也是28年,這些以中國作為起點或終點的旅行路線都沒有環(huán)繞地球,而且那時還沒有地理大發(fā)現.我最推崇的是儒勒·凡爾納的《環(huán)游世界八十天》,環(huán)游了世界,才用時80天,我這次科學西游也要環(huán)游世界.計劃30天完成.
讀書要選擇優(yōu)秀的書籍.旅行當然也要選擇精彩的線路,我的《科學西游記》選擇什么樣的路線呢?我準備按如下路線游歷:中國一意大利一法國一比利時一荷蘭一英國一丹麥一德國一瑞士一奧地利一俄羅斯一波蘭一瑞典一加拿大一美國一新西蘭一澳大利亞一以色列一印度一日本,起點當然選擇首都北京,但具體在北京何處呢?選天安門嗎?這陣勢太大了,不符合科學低調、私人出行的風格,選擇北京大學嗎?這是“賽先生”的誕生地.北京大學是綜合性大學,科學這么專業(yè)的活動放在此處有些大而不當.選清華大學嗎?這是中國最著名的工科大學,但清華大學是清政府依托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缺少些歷史深度,也不合適,我也曾想過太廟、孔廟或天壇,太廟代表皇帝、孔廟代表圣人、天壇代表上天,歐洲的皇帝或國王欣賞科學、贊助科學是很普遍的現象,但中國的皇帝沒有發(fā)展出真正的科學,多的是煉丹服藥,沒能長命百歲.卻多是服毒早喪.以孔圣人為代表的儒家和古希臘哲學家一樣,看不起“動手能力”,也就是看不起科學.最著名的說法是“君子動口不動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正統(tǒng)儒生把科技看成是旁門左道,近代科學的誕生與發(fā)展正是“哲學家”與“工匠”強強聯合,手腦并用的結果,天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求五谷豐登的場所,與科學也不怎么搭界,最終,我決定選擇北京古觀象臺作為起點.
北京古觀象臺是我國明、清兩代及北洋政府的國家天文臺.它不但是世界最古老的天文臺之一,而且也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天文臺之一,更為難得的是,這是我國一座聯結東西方.真正具備科學意義以及科學價值的最早紀念地.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法國傳教士紀理安把西方先進的天文學理論及觀察儀器引入中國.引入北京古觀象臺.提高了我國歷法的精確度,北京古觀象臺在科學文化發(fā)達的歐美具有極高的聲譽,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比利時前首相伏斯達都曾蒞臨參觀考察.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后來在南京建立了紫金山天文臺.現在是中國科學院的下屬機構.2014年南京青奧會開幕式上,出現了渾天儀、天文望遠鏡.現今存世最早的渾天儀是明朝正統(tǒng)七年(1442年)制造的,目前陳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我的《科學西游記》的首站選擇意大利,主要是因為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是“西學東漸”第一人.他在中國傳播天主教的同時也引入了西方的科學.不過,以現在的眼光看,利瑪竇也可以算是中國人,因為他不僅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足夠長.而且取得了中國官位,所以他是被中國朝廷接納且自愿歸化入籍的,可以算是中國臣民.最后他愿意也得到批準在中國入土為安,更是他“中國人”身份的標志,《利瑪竇傳》一書的日本作者平川佑弘稱利瑪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諸種學藝和中國四書五經等古典學問于一身的巨人”,他還將利瑪竇看作是“地球上出現的第一位‘世界公民”.美國《生活》雜志亦將利瑪竇評為公元第二千年內(1000年-1999年)最有影響力的百名人物中的一員.所以真正動身時,我還要到北京行政學院內利馬竇的墓碑前告別,告慰他,我要回訪.實地看看他的故鄉(xiāng).怎樣告別呢?西式的揮手與中式的作揖、拱手、抱拳都是面對活人的.跪倒磕頭嗎?有點過.那就鞠躬告別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