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儀休相魯
公儀休是魯國的宰相,他特別喜歡吃魚,很多人都爭相買魚來獻(xiàn)給他,公儀休均不接受。弟子勸他說:“您喜歡吃魚而不接受別人的魚,這是為什么?”公儀休回答說:“正因為愛吃魚,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別人獻(xiàn)來的魚,遇事一定不敢再要求他們;有不敢要求他們的表現(xiàn),就會枉法;枉法就會被罷免相位。我愛吃魚,雖說拒絕他們送魚之后,這些人不一定再來送;但如果不收別人給的魚,就不會被罷免宰相,這樣我就能夠長期自己供給自己魚了?!?/p>
(《初譚集·廉勤相》)
魯?shù)とf中山君
魯?shù)ざ啻蝿裾f中山國的國君,而中山君不接受,魯?shù)び谑欠炙臀迨鸾o中山君左右的人。他再拜見中山君時,還沒說話,中山君就賜給他酒食,招待得極為熱情。從中山君那出來,魯?shù)ひ膊环祷刈√?,就離開了中山國。為他駕車的人問:“一見面,國君就開始欣賞我們,為什么要離開呢?”魯?shù)ふf:“因為別人的話而對我好,也一定會因為別人的話而治我罪。”魯?shù)み€未走出國境,中山國的公子就中傷他說:“魯?shù)な菫橼w國刺探中山國情報的。”中山君于是下令搜捕了他。
(《韓非子》 )
中行文子出亡
春秋時晉國貴族中行文子兵敗后逃亡,從一個縣城經(jīng)過。隨從說:“這個鄉(xiāng)官,是您的老朋友,您為何不在他家里住下,等待后面的車輛呢?”文子說:“過去我曾經(jīng)愛好音樂,于是這個人送我鳴琴;我愛好佩帶,于是這個人就送給我玉環(huán)。這是個只會投合我來求取好處,而不會規(guī)勸我改過的人啊。我怕他也會用以前對我的方法,出賣我去向別人求取好處。”于是要迅速離開這個縣城。果然,那鄉(xiāng)官扣留下了文子后面的兩輛車馬,而獻(xiàn)給了他的新主子。
(《韓非子》)
齊桓公好服紫
齊桓公喜歡穿紫色的衣服,全國上下也都穿起紫色衣服來了。當(dāng)時,五件素色衣服的價格都抵不上一件紫色衣服。齊桓公對此感到憂慮,便對管仲說:“我喜歡穿紫色衣服,現(xiàn)在全國老百姓也都喜歡穿紫色的衣服,而紫色衣服又特別昂貴,我該怎么辦呢?”管仲回答說:“國君想制止這種風(fēng)氣,為什么不試一下自己不穿紫色衣服呢?您可以對周圍的人說,‘我很討厭紫色衣服的氣味。要是這時候正好有穿紫色衣服的人來拜見您,您一定要說,‘稍微退后一點,我討厭紫色衣服的氣味?!饼R桓公說:“好吧。”這樣一來,當(dāng)天宮中的侍衛(wèi)近臣就沒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二天,整個都城都沒有人穿紫色衣服了;第三天,齊國境內(nèi)都沒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韓非子》)
靖郭君將城薛
靖郭君田嬰準(zhǔn)備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怕齊王猜疑,不少門客去諫阻他。田嬰于是吩咐傳達(dá)人員:“不要為勸諫的門客通報?!庇袀€門客請求謁見田嬰,說:“我只說三個字就走,多一個字,我愿意領(lǐng)受烹殺之刑?!碧飲胗谑墙右娝?。那門客小步快走到他跟前,說:“海大魚?!比缓筠D(zhuǎn)身就走。田嬰趕忙說:“這位門客請留下來!”那門客說:“我可不敢拿性命當(dāng)兒戲!”田嬰說:“沒有超過三個字就受烹刑那回事,請說下去。”客人這才回答道:“你沒聽說過海里的大魚嗎?魚網(wǎng)釣鉤對它無能為力,搖蕩而離開了水,那么螻蟻也能隨意擺布它。同樣,齊國也就如同殿下的‘水,如果你永遠(yuǎn)擁有齊國的庇護(hù),再多要個薛地也不會添彩多少;而你如果失去了齊國,即使將薛邑的城墻筑得跟天一樣高,又有什么用呢?”田嬰稱贊說:“對。”于是停止了筑城的事。
(《戰(zhàn)國策》)
范氏父子樂助窮人
范仲淹在睢陽任官時,有一次,讓兒子范純?nèi)实教K州去運一船麥子。那時候,范純?nèi)誓昙o(jì)還很輕。麥船返回時,暫停在丹陽,見到了熟人石曼卿。范純?nèi)蕟査麨槭裁赐A粼诖?,石曼卿回答逢親之喪,無力運靈柩回家。范純?nèi)事犃?,便自作主張將一船麥子全送給了石曼卿,讓他作回鄉(xiāng)的費用。范純?nèi)手簧砘氐郊抑?,因為送掉了一船麥子,不好向父親交賬,在父親身旁站立良久,始終未敢提起此事。范仲淹問兒子:“你這次到蘇州有沒有碰到新老朋友?”范純?nèi)驶卮鹫f:“我看到石曼卿因為親人的喪事,耽擱在丹陽,沒有錢運靈柩回鄉(xiāng)。這時又沒有哪個人能像前代郭震那樣勇于救人于危難,所以真是求告無門?!狈吨傺土⒖虒鹤诱f道:“為什么不把麥船送給他呢?”范純?nèi)事牳赣H說出這話,心里一陣輕松,回答范仲淹道:“我已經(jīng)送給他了?!?/p>
(《范忠宣公行狀》)
繆彤謝罪敦睦
明朝第十二位狀元繆彤從小父母雙亡,留下兄弟四人相依為命??娡疄殚L兄,對弟弟們照顧得無微不至,手足之情日深。等到各人娶妻后,妯娌之間不和,多次出現(xiàn)紛爭言語。一日,又聽到兩個弟媳因為一點瑣事爭執(zhí)不休,繆彤感到羞愧難當(dāng),他心想:“全家今天這種不和之相,都是因為自己的錯,是自己沒做好,才感召家中矛盾重重?!睘榇耍约捍蜃约赫f:“繆彤啊繆彤,你天天都說要修身謹(jǐn)行,學(xué)習(xí)古圣先賢的教誨,以求齊整風(fēng)俗,匡扶正氣。可怎么現(xiàn)在連自己的家庭都不能導(dǎo)正,看來都是妄談,你辜負(fù)了祖宗的諄諄教誨,實是不孝子孫?。 闭f罷,繆彤便已失聲慟哭。弟弟、弟媳們循著哭聲聚攏過來,聽到長兄的自責(zé),大家慚愧地低下了頭,都跪下來向他請罪。從此,家人就和睦相處了。
(《后漢書·獨行傳·繆肜》)
房謀杜斷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經(jīng)常聽從大臣的意見。他有兩個得力的宰相,一個是“尚書左仆射”房玄齡,一個是“尚書右仆射”杜如晦。那時,唐朝開國未久,許多規(guī)章典法,都是他們兩人商量制訂的。名相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人們把他們兩人并稱為“房、杜”。唐太宗同房玄齡研究國事的時候,房玄齡總是能夠提出精辟的意見和具體的辦法,但是往往不能作決定。這時候,唐太宗就必須把杜如晦請來。而杜如晦一來,將問題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齡的意見和辦法。房、杜二人,一個善于出計謀,一個善于作決斷,所以叫做“房謀杜斷”,兩人同心計謀,傳為美談。
(《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