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甫 朱達睿(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40)
M310核電廠高壓安注流量孔板問題研究
高國甫朱達睿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40)
M310核電廠安全注入系統(tǒng)是與核安全息息相關的重要系統(tǒng),在機組調試啟動階段和換料大修階段均要對安全注入系統(tǒng)進行定期驗證與調整。高壓安全注入的流量更是需要在定期試驗和大修時密切關注的重要數據,要求必須滿足安全準則要求。在某M310堆型核電廠調試啟動階段執(zhí)行高壓安注流量檢查試驗時,發(fā)現(xiàn)冷、熱段同時注入總流量達到安全準則要求,冷段流量之和無法滿足安全準則的要求。調試現(xiàn)場共進行了十多次試驗,最終確認原因為某供應商生產的節(jié)流孔板孔徑過小。本文既是對整個驗證和判定過程的分析和思考,同時也是對高壓安全注入的流量調整進一步探討,用于指導后續(xù)M310堆型機組和其他核電機組解決此類問題提供方法。
M310 高壓安注 流量準則 節(jié)流孔板
【Abstract】In M310 nuclear power plant,safety injection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that close ties to nuclear safety,it needs periodic verification and rectification while plant' start-up testing stage and refueling overhaul stage. The flux of high-head safety injection (HHSI) is such an important data which need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regular tests and overhaul,it h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afety standards. During the HHSI flux check test at an M310 Plant' start-up testing,it was found that the total flux of which the cold section is injected simultaneous with the hot section reaches the requirements of safety standards while the sum of cold section flux is unable to reach the requirements of safety standards. A dozen times of tests has been carried in the test scene,and finally we confirmed the reason is that the aperture of the throttling orifice plate is too small. This article is not only an analysis and consideration to the whole test,but also a deeply discussion to the flux control of HHSI,and it can be used as a direction to other M310 plant to solve this kind of problem.
【Key words】M310,High-Head Safety Injection(HHSI),flow criteria,throttle orifice.
在國內緊湊經濟型M310堆型核電廠中,安全注入系統(tǒng)(RIS)是在反應堆冷卻劑系統(tǒng)發(fā)生失水事故或主蒸汽系統(tǒng)發(fā)生管道破裂事故時,安全注入系統(tǒng)完成堆芯應急冷卻功能。RIS系統(tǒng)是核電廠最為重要的核安全系統(tǒng)之一,按照壓力等級劃分為高壓安全注入、中壓安全注入和低壓安全注入。其中高壓安全注入(HHIS)由三臺高壓安注泵(RCV 001 002 003PO)提供動力源,按照設計要求,高壓安全注入在一回路發(fā)生破口時將高濃度的硼酸溶液注入一回路,以降低反應堆堆芯的反應性和保證邊界完整。三個環(huán)路在冷熱段注入時流量要相互匹配,并且流量要達到設計要求才能保證整個堆芯的安全。
在某M310核電廠調試啟動階段,在執(zhí)行電廠高壓安注泵流量檢查試驗(TP RIS 52)時,執(zhí)行至冷、熱段同時注入階段,總流量達到安全準則要求,熱段流量之和達到安全準則要求,冷段流量之和在多次試驗驗證中均無法滿足設計要求;經過近一個月的間隔性試驗驗證,最終確定為某供應商生產的RIS015/016DI節(jié)流孔板存在孔徑過小,限流較大導致流量不滿足要求。本文將對此試驗過程進行總結和梳理,探討與優(yōu)化問題的解決方案,供其他后續(xù)核電廠調試啟動階段參考。
TP RIS 52(高壓安注泵流量檢查)是《核電廠調試大綱》要求的調試啟動試驗,一般為國家核安全局必選監(jiān)督的試驗項目。本試驗處于反應堆冷卻劑系統(tǒng)和反應堆換料水池處于開蓋功能試驗工況下(TP ENS 11)。該試驗合格后機組方可進行“主冷卻劑系統(tǒng)冷態(tài)水壓試驗”等后續(xù)機組調試啟動工作。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圖1
圖2
2.1本試驗步驟及其驗收準則(部分)概要如下
按照規(guī)程步驟,啟動RCV001PO(或RCV002/003PO),打開泵下游RIS032/033VP隔離閥,確認RIS034/035VP關閉的情況下打開R I S 0 3 6 V P,保證泵下游流體經過R I S 0 1 5 D I所在管線,開啟RIS021VP閥門,關閉RCV系統(tǒng)小流量閥門,讀取RIS001/099MD流量Q;試驗總流量要求滿足:132.9 m3/h≤Q≤149.7m3/h(準則一)。此時要求RIS 063 LD和RIS 064 LD上的兩個熱段之間的流量失配是合適的:兩個熱段的流量應該基本一樣,熱段流量之和要求:91.5m3/h≤QHL≤108.3m3/h(準則二)。冷段RIS006/007/008LD流量失配是合適的,冷段流量之和要求:41.4m3/h≤QCL≤58.2m3/h。(準則三)
在試驗過程中,若準則一、二、三任何一個不滿足則必須停止試驗并分析查找原因。試驗中以高壓安注泵RCV 001 PO流量檢查試驗為例,高壓安全注入冷、熱段同時注入的流程簡圖如圖1所示。
2.2TP RIS 52首次試驗結果分析
圖3
按照TP RIS 52調試規(guī)程要求,首先執(zhí)行完成冷段直接注入部分,在滿足流量安全準則后將RIS037/038/039VP三個閥門用機械手段固定(固定后在裝料周期內不再進行閥門開度調整)。在冷、熱段同時注入時,通過RIS001/099MD和就地流量計讀取流量數據如表1所示(單位:m3/h):
根據設計的要求,流量安全準則見附表。
附表:“高壓安注泵冷、熱段同時注入”安全準則(如圖2所示)。
(實線之間的區(qū)域是未修正的試驗范圍。虛線之間的區(qū)域是修正后的試驗范圍,即是在計算中考慮了測量的不確定性因素后(試驗要求的最大值)修正試驗范圍得出。如果試驗中所使用的儀表非常精確,修正后的范圍或操縱員調節(jié)的范圍可以相應地加大。)
那么可以看出執(zhí)行試驗中得到的總流量Q=140.2,滿足準則一的要求;根據熱段讀取的流量得出熱段流量之和QHL=97.3,滿足準則二的要求;但是根據讀取的冷段流量得出冷段流量之和QCL=30,不能滿足準則三的要求。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明顯看出,Q≠QHL+QCL,并且冷段流量之和未達到安全準則要求;需要分析找出根本原因。
為分析高壓安全注入系統(tǒng)在冷、熱段同時注入冷段流量不能達到安全準則要求,核電現(xiàn)場先后在一個月內進行了十多次小型驗證和5次正式試驗,最終確定了原因,成功解決了冷段流量偏低的問題,為機組后續(xù)的“主冷卻劑系統(tǒng)冷態(tài)水壓試驗”等機組調試啟動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一次驗證:
根據調試經驗首先質疑閥門開度問題,在進行高壓安全注入流量檢查時,可能存在冷段各閥門未全開導致節(jié)流情況,因此由機械及電儀專業(yè)維修人員對試驗環(huán)路上的電動閥、手動截止閥等進行全線排查。排查中調整了閥門的限位,保證冷管段的閥門能夠在試驗階段全開。排查完畢再次啟動RCV001PO進行試驗,得到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單位:m3/h)
冷管段的流量之和數據有所增加,但是還未達到準則三的要求,同時還存在Q≠QHL+QCL現(xiàn)象。
第二次驗證:
根據第一次驗證時的數據結果,試驗人員仔細分析,閥門開度問題排除后,一直存在的Q≠QHL+QCL現(xiàn)象值得引起注意,試驗人員對整本調試規(guī)程再次復核,發(fā)現(xiàn)在執(zhí)行TP RIS 52冷段直接注入時的流量失配情況時數據滿意,因此初步判定RIS006/007/008LD就地流量儀表存在大流量時精確、小流量時誤差較大的情形,故本次驗證將RIS006/007/008LD遷移為小量程、精度更高的在檢驗期有效內的儀表。再次執(zhí)行試驗,試驗中得到結果如表3所示。(單位:m3/ h)
通過本次驗證,確實發(fā)現(xiàn)RIS063/064/065LD儀表存在低流量精度不夠問題,并且Q-QHL-QCL=7,誤差已在可接受范圍之內,但是QCL=37.4還是不能滿足準則三的要求。
第三次驗證:
根據第一二次驗證時的數據進行仔細分析,試驗人員在排除了閥門開度、儀表精度等原因后還是未找到解決冷管段流量偏低的癥結。由此試驗人員質疑是否存在冷段的管線存在異物造成管道堵塞的可能。因此試驗人員再次執(zhí)行TP RIS 52(高壓安注泵流量檢查)僅冷段注入步驟,發(fā)現(xiàn)流量滿足安全準則要求。故排除冷段管線存在異物造成管道堵塞的可能。
第四次驗證:
在排除了前三次驗證時的懷疑對象后,試驗人員對RIS015/ 016DI的孔徑產生了嚴重質疑。對此試驗人員與設計人員取得聯(lián)系并商討是否可以對孔板進行擴孔,對此設計人員專門建模進行數據分析。設計人員反饋:根據Flowmaster建立的RIS系統(tǒng)模型得到,當RIS015/016DI如逐漸增加孔徑時,流量曲線如下表2(綠色)所示,流量數據向左上方移動,該模型已在多家電廠應用證明可以用來預測流量變化。按照模型來看即使增加孔徑也無法滿足準則要求。如下表所示,從3點出發(fā),沿變化趨勢線1和2之間上行,與準則區(qū)域無交叉。(變化趨勢線1和2的斜率為Flowmaster模型計算的最大、最小值,當孔徑變化時,其冷、熱段注入流量只能在這兩條線之間向左上移動)(如圖3所示)。
設計人員否決了試驗人員的提議,認為即使增加孔板孔徑不能解決問題,因此試驗驗證陷入僵局。試驗人員翻閱了大量同行電廠的試驗總結,經過查找發(fā)現(xiàn)中廣核同行電廠存在過高壓安全注入試驗時擴孔孔板的經歷,雖然問題出現(xiàn)階段等不同,但是還是有借鑒的意義。故我們抱著對核安全負責的態(tài)度,不能簡單按照總流量Q減去熱段流量QHL就認為是冷段流量QCL。因此我們準備了孔板備件,預防因判斷錯誤造成對其他關鍵路徑的制約;試驗人員將RIS015DI初步擴孔,由原來的12.5mm擴孔至13.85mm。安裝就位后再次進行驗證得到試驗結果如表4所示。(單位:m3/h)
由此數據可以看出,Q-QHL-QCL=3.3,并且QCL=41.5,該數據能夠滿足三個安全準則要求,并且數據總的誤差更小,但是冷段流量之和在安全準則邊緣范圍。
第五次驗證:
抱著對試驗負責,對電廠負責,對核安全負責的態(tài)度,試驗人員認為既然孔板擴孔后試驗數據明顯改善,試驗人員與設計人員溝通,再次進行了流體計算,最終取得一致意見,將RIS015/016DI同時擴孔至13.95mm。經過試驗驗證得到試驗結果如表5所示。(單位:m3/h)
由此電廠現(xiàn)場調試啟動階段高壓安全注入冷、熱段同時注入流量檢查驗證最終取得滿意結果,滿足了安全準則要求,試驗成功。
根據以上問題解決的過程,可以明確RIS015/016DI因孔徑過小導致流量驗證多次失敗。后經過廠家、設計、試驗人員分析,在流體建?;A上得到的數據有參考價值,但是在核電現(xiàn)場因管線布置差異、施工安裝偏差等造成流量不足。
核電機組調試啟動階段和后續(xù)的機組商運及檢修階段均會進行高壓安全注入的流量失配驗證,因此很有必要對此次驗證過程進行優(yōu)化分析,以指導機組后續(xù)在整個壽期和其他相關電廠遇到類似問題快速分析原因解決問題,解決關鍵路徑的難題。在本次查找問題原因過程中,對于整個判定過程有較大影響的即為孔板孔徑和儀表精度問題。數字建模對于流體學有重要參考價值,但是核電現(xiàn)場的安裝、設備很可能達不到建模中的數據要求,不能因電子計算而忽略實體本質。在后續(xù)問題分析過程中,一定要全面考慮,切忌過早下結論而導致關鍵路徑和人力、物力的流失。
(1)本次對高壓安全注入冷、熱段同時注入流量出現(xiàn)的冷段流量偏小問題的處理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孔板孔徑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冷、熱段流量的失配,對于孔板孔徑不能只依賴于建模計算,要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不能過早下結論;
(2)對于試驗驗證過程中存在的儀表精度問題,建議后續(xù)相同機組采用精度較高的油壓流量表,以保證即使在低流量時也能滿足精度要求;
(3)建議廠家和設計、采購監(jiān)管部門對同批次、同類型孔板進行普查,對于需要驗證高壓安全注入冷、熱段同時注入流量失配驗證時及早意識到孔板問題,避免關鍵路徑的無謂浪費。
本文簡要介紹了國內緊湊經濟型M310堆型核電廠高壓安全注入冷、熱段同時注入試驗出現(xiàn)問題的解決思路和分析思考,希望能夠給后續(xù)調試啟動階段遇到類似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1]華紹曾,楊學寧等編譯.流體阻力手冊[M].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85,3.
[2]劉方利,等.離心泵流量不足的原因與提高措施[J].農業(yè)機械化與電氣化,2002(03).
[3]邱志敏,張坤.水廠設備反沖洗流量不足的解決[J].設備管理與維修,2005(5).
[4]阮良成.安全注入系統(tǒng)的調試,秦山核電二期工程建設經驗匯編(第八冊調試卷I):原子能出版社,2005.
高國甫(1985—),男,河南安陽人,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助理工程師,從事核電廠調試行業(yè);朱達睿(1987—),男,陜西西安人,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助理工程師,從事核電廠調試行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