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我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段話:名師是大樹,能改善一方環(huán)境,且在枝葉間閃動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師啟發(fā)了我們,課堂是個有魅力的地方。所以,我渴望能有機會與名師近距離接觸,希望能聆聽他們的教育思想,目睹他們的教學風采,也好讓自己從中受到啟迪,向他們靠近一點點。于是,我走向文字,在字里行間感悟名師的睿智;于是,我走向網(wǎng)絡(luò),在熒屏閃爍里領(lǐng)略名師的風采;于是,我走向活動,在掌聲雷動里品味名師的魅力。
讀——覽著作,長見識
讀名師著作,讀的不只是一位位師長的教學心得,讀的更是教學中愛的流淌、愛的交流。這是一位位智者在與我們交流,我們是在聆聽智者的教誨。在聆聽的過程中,我們?nèi)W習、去實踐,做一個踐行者。
逢考必有的看圖寫話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難點。單調(diào)的色彩、簡單的人物、刻板的畫面……使看圖寫話面目略顯可憎。再加上初入學的孩子詞匯貧乏、句式單一、經(jīng)驗缺憾……所以詞不達意,語不成文便成了低年級孩子看圖作文的通病。如何才能擊潰看圖作文——這只低年級說話寫話訓練的攔路虎呢?我選擇到書海中尋覓,向名師們請教。教一年級時,我讀了幾本竇桂梅老師的著作。當我讀到《我怎樣教繪本〈我爸爸〉》一文時,茅塞頓開,立刻“學以致用”了一番:
“不要趕進度,講到哪里都可以停?!?/p>
身為教師,我們往往有一種莫名的權(quán)威感,往往很討厭學生的胡亂插嘴。過去上課,我總是常常強調(diào):“要發(fā)言先舉手,老師同意再開口!”初讀到竇老師這句話時,我不禁腹誹——這不亂套了嗎?但一番實踐下來,我卻心服口服。上課時,我們最應該擔心的是孩子們會“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我們最應該欣喜的是孩子們會“你方唱罷我登臺”?!爸v到哪里都可以停。”有質(zhì)疑停,有發(fā)現(xiàn)停,有感觸停,停是為了更濃的興趣,停是為了更多的參與,停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停是為了更妙地表達,停是為了更佳的成效。
“不要扮演知識的權(quán)威或倉庫的角色?!?/p>
孩子的觀察是片面的,孩子的思維是淺顯的,孩子的語言是稚嫩的……因此,教師在授課中,往往會情不自禁地充當起“知識的權(quán)威或倉庫的角色”。但我們的“好心”往往澆滅了孩子的興趣,圈禁了孩子的思維,抹殺了孩子的童真。
有一次看圖寫話,畫面設(shè)置的情境是:小雞落水,急需救助。自以為是的我,為了幫學生降低難度,特意提供了長鼻子的大象、會游泳的小鴨子、善飛行的天鵝等小動物給學生幫忙,結(jié)果我們班上的寫話內(nèi)容便大同小異了。而另外一個班的老師選擇的是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大膽寫話,他們班的寫話內(nèi)容便百花齊放,創(chuàng)意無限。
“更要鼓勵學生進行語言的游戲。”
竇老師在文中舉例說,為了幫學生理解“哈哈大笑”,她不僅和孩子們做出圖中人物的表情,還給學生扮“小豬”“小狐貍”鬼臉——逗得學生哈哈大笑。讓學生不僅“看到”詞語,更要感受到、體驗到。這為我打開了低年級語言訓練的又一扇窗。
沒有故作高深,沒有賣弄玄虛,只有平實的語言,只有鮮活的事例,只有實用的經(jīng)驗,只有顯著的效果!陡然明白,有的書可以只讀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讀,而有的書卻要用心去讀,讀一輩子。名師們的著作是值得我去讀一輩子的書,珍藏一輩子的書。
觀——看視頻,汲能量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教師所面對的是一群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學生,對于學生的許多行為是你始料未及的。如何恰到好處地處理這些突發(fā)狀況成了考驗教師的一道難題。對于這些突發(fā)狀況,有的我們可以通過書本得到啟發(fā),但更多的是要你的臨場發(fā)揮。對于教學經(jīng)驗不足的新教師來說要恰到好處地處理這些突發(fā)狀況是有一定的難度,此時觀看名師課堂教學視頻為我們開啟了一道窗。
多么幸運,我們擁有網(wǎng)絡(luò)!多么幸福,我們擁有網(wǎng)絡(luò)!在求學之路上,我們不必翻山越嶺穿越大半個中國,去尋找心中的明燈;在成長之路上,我們無需爭分奪秒苦盼每一個黎明,去追尋心中的太陽。只要你愿意,輕點鍵盤,一節(jié)節(jié)精彩絕倫的課正虛席以待;只要你愿意,略動鼠標,一位位神采飛揚的名師正笑臉相迎。迷惑了,一遍兩遍三四遍,誓要釋疑!感動了,一品二品再三品,定要酣暢!
參——多活動,享成長
如果說,閱讀著作、觀看視頻是靠“曲線救國”親近名師,那么參與各種活動就稱得上是與名師“零距離接觸”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边@是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在《孔子世家》中對孔子的贊美,也是我2013年10月26日在長沙參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同課異構(gòu)教學形式觀摩研討會”,聽過王崧舟老師的《孔子游春》后發(fā)自內(nèi)心的由衷感嘆。
選材好,課文立意高遠;設(shè)計妙,課堂精彩紛呈。在兩節(jié)課的授課過程中,王老師由孔子的教師身份入手,以“課”為主線,帶領(lǐng)學生到課文中去品味“課堂”(泗水河邊),品味“課文”(孔子論“水”),最后進一步感受孔子的精神。
活動為期兩天,我整整聽了十節(jié)課,美美地享受了一頓頓精神饕餮大餐。所聽的課雖然課型有別、風格迥異,卻是各有千秋、精彩紛呈。置身于課堂教學中,名師們神情自若、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無一不讓我們深深地為之折服,如飲甘霖,如沐春風。名師不愧為名師,聽他們的課就是一種享受。
走向文字,感悟睿智;走向網(wǎng)絡(luò),領(lǐng)略風采;走向活動,品味魅力。走近名師,感受名師,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yè),三尺講臺是我們的舞臺,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地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于自己的路。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