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壯,陜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學法學理論專業(yè)2013級碩士研究生。
摘要:實用主義是20世紀的美國的主流哲學,影響了美國的方方面面。實用主義本身是從實證主義當中發(fā)展出來的,其對實證主義是一種繼承也是一種發(fā)展。波斯納是七十年代以來最為基礎的法律經(jīng)濟學家之一,作為一個美國人他也受到實用主義的影響并在其法律著作當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本文試圖通過波斯納理解實用主義。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42-01
實用主義在19世紀末產(chǎn)生,由皮爾士開創(chuàng),但波斯納認為類似的預見可以溯及伊壁鳩魯。之后的威廉詹姆斯于1989年8月26日在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演講看作是實用主義走向社會和實用主義運動的開始。至約翰杜威讓實用主義在二十世紀的美國登峰造極,實用主義在美國盛行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如在美國的法學院,大多數(shù)法學院美國學生都選擇攻讀實用性強的JD學位希望盡快畢業(yè)當律師賺大錢,而研究型的JSD學位大多是外國留學生在攻讀。我認為實用主義產(chǎn)生的原因在于工業(yè)革命在十八世紀中葉由英國向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播至北美大陸。
一、實用主義的工具主義體現(xiàn)
杜威的實用主義也稱為工具主義,其認為,思想、概念、理論等不過是人們?yōu)榱诉_到某種目的而設計的工具,只要它們對實現(xiàn)目的有用或?qū)τ袡C體適應環(huán)境有用便是真理,它們并無真假之分,只有有效或無效、適當或不適當、經(jīng)濟或浪費之別。波斯納也認為各種理論、科學、法律均應該視為一種工具,法律應調(diào)整以適應變化的社會與政治環(huán)境。這體現(xiàn)了實用主義的工具性意識,即概念應服務于人們的需要。波斯納認為實用主義可以促進法律學術更略為接近社會科學,促使司法游戲更略為接近科學游戲,而科學是建立在嚴謹?shù)耐评恚_的經(jīng)驗性數(shù)據(jù)之上,由此獲得的科學知識是實證的知識。
二、實用主義的本體論
波斯納強調(diào)的實用主義的特點是重視經(jīng)驗的不是唯心主義的。實用主義在本體論上受休謨經(jīng)驗主義導致的懷疑論和康德的不可知論的影響。休謨對后世哲學挑戰(zhàn)性的影響就是否認了因果聯(lián)系的普遍必然性。我們只看到了“太陽曬”,然后感覺到了“石頭熱”,但并沒有看到這其中的原因,因此我們不能說是“太陽曬熱了石頭”。休謨不否認結果在事實上往往跟著原因而來,但是否認結果必然跟著原因而來。因此休謨認為我們的思維不可能擴展到超出我們直接經(jīng)驗之外,在休謨看來,我們所能知道的只限于我們知覺和印象當中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至于其后是否有實體支撐,對此我們一無所知,由此休謨否認以某種方式保持自己在時間中的同一性的連續(xù)性自我存在即對任何形式的實體存在的徹底否定,現(xiàn)有知識當中的規(guī)律和法則如因果律、必然性都不能歸于客觀的實在,只能歸于我們主觀心理上的習慣性聯(lián)想,并無客觀性。一切企圖從經(jīng)驗中或從主觀概念中推出客觀實體的存在的做法都是無效的。休謨的懷疑論認為人不僅不能感知和證明實體的存在,也同樣不能感知并證明精神實體質(zhì)疑上帝的存在,不僅物質(zhì)實體知覺化,精神實體和上帝也知覺化了,整個世界就成了不知從哪來不知是什么的知覺的集合,因果聯(lián)系的普遍必然性的否定讓知識本身成為一大堆零散的知覺經(jīng)驗,沒有任何規(guī)律可言,動搖了一切知識的可靠性,導致了認識論上的絕對懷疑論這樣破壞力強大的理論,自然引發(fā)了新一輪關于實體與認識主體之間關系的討論。之后的康德在休謨影響之下將世界割裂為本體世界和現(xiàn)象世界。本體世界即物自體,在認識論當中對其存而不論,。我們所能認識的只有現(xiàn)象,我們的知識也是現(xiàn)象界的知識,現(xiàn)象之外的東西我們只能思考而不能認識?,F(xiàn)象界的知識,是我們將先驗的形式和范疇用于我們經(jīng)驗材料的結果??档峦瑯釉谂ψC明先驗綜合判斷是可能的,普遍必然性的知識是可能的,知識的普遍必然性不是由于實物的客觀存在,而是在于人們的普遍認識能力即理性。理性給了主體認知的條件和能力,理性本身的普遍性保證了主體認知知識的可靠性??梢娍档玛P于本體這一無法經(jīng)驗可證實或證偽的討論將其置于彼岸世界而回避對其討論。實用主義的認識論繼承了康德的不可知論,波斯納不認為精神的存在是唯一的存在,它只是懷疑我們的心智與宇宙結構之間是否真的有那么一種精巧的對應,并因此它懷疑我們是否能完整且結論性的描述事實的本來面目,這也看出波斯納對康德的繼承和批判。
三、實用主義的認識論和真理觀
實用主義的真理觀即有用即為真理,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實用主義在本體論上是不可知論但在認識論上是堅持可知論的。皮爾士認為,絕對和終極真理是不可能的,它只是我們?nèi)祟愄骄康睦硐肽繕?,只能接近,不能達到。但我們必須肯定真理的存在。詹姆斯認為作為過程的一部分,成功的經(jīng)驗制造了真理而絕對真理不存在,而是有多少具體的成功行為就有多少真理,真理與否不在于,也不可能在于它是實在的反映或摹本,而在于它對于人類實際生存的功能。所以真理不是一種發(fā)現(xiàn),而是一種發(fā)明。
四、實用主義存在的問題
馮友蘭在《三松堂自序》中總結實用主義說:“實用主義的特點在于它的真理論。它的真理論實際是一種不可知論。它認為,認識來源于經(jīng)驗,人們所能認識的,只限于經(jīng)驗。至于經(jīng)驗背后還有什么東西,那是不可知的,也不必問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無論怎么說,人們總不能走出經(jīng)驗范圍之外而有什么認識。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得靠經(jīng)驗。所謂真理,無非就是對經(jīng)驗的一種解釋,對于復雜的經(jīng)驗解釋得通。如果解釋得通,它就是真理,是對我們有用。有用就是真理。所謂客觀的真理是沒有的?!蹦敲从纱水a(chǎn)生一個問題,實用主義堅持經(jīng)驗論,但是經(jīng)驗論存在自身的理論悖論,其在于:經(jīng)驗論如果預先設了先驗的或形而上學的前提,如先天的知識形式、原則和“實體”等等,它就不是純粹和徹底的經(jīng)驗論;而經(jīng)驗論如果完全擯棄了這些先驗的或者形而上學的東西,嚴格遵循經(jīng)驗論原則,它就不再是一種真正的知識論,因而不再是一種哲學。實用主義的真理觀認為真理即為“有用”。那么什么是有用?這個有用是對誰有用?這個有用是一定范圍內(nèi)的有用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有用?這個“有用”的定義是模糊的,但波斯納認為實用主義不存在一種教義化的概念,實用主義反形而上學,反教義的,因此這個所謂的“有用”實用主義者自己也說不清或是不能說清、不想說清。那么這樣核心概念的定義都十分模糊的實用主義就不能對現(xiàn)實提供任何指導意義。實用主義認為哲學理論若不能對日常生活產(chǎn)生影響那就沒有什么價值。那么正如波斯納所言“實用主義的最大弱點就是它最終對誰都毫無用處。”實用主義作為一種理論的提出用實用主義的觀點看來是毫無用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