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父親總覺得我們家門前的路很彎。
從我家到村口的馬路邊有著一段距離,那是一條崎嶇不平的彎路,坑坑洼洼,石子硌人的腳,路兩旁稀疏地立著幾株狗尾巴草。雨天粘稠的黃泥巴讓人無法走路。記得一次父親從外地回來,在清明谷雨的季節(jié)沾著滿腳的黃泥巴和滿褲腳水漬回到家。從他那低聲的咒罵和滿身污漬看得出來,父親惱了。
村里有一種迷信的說法:一個家族清不清廉,家風正不正,做人厚不厚道,看看他腳下走的路就知道個大概。路是歪的,家族肯定是好不到哪里去的。父親這輩子是個老實人,沒做過丁點壞事,就連和別人爭吵也是木訥的,半天說不出話來,還紅透了耳根,母親常笑他害羞,父親便會甕聲辯解道:才不是呢!你個女人家懂什么!說著臉上閃現(xiàn)過一道羞澀的紅暈。父親沒什么文化,但他不想讓人家在這條彎路上說他的閑話。于是,修路便成了父親心中的魔。
坐在堂屋前吃飯時會出神地凝望門前的彎路喃喃:這條路太彎了;從田間耕作完后扛著鋤頭回來,用鋤頭在石子路磕了幾下,把鋤頭上的泥土除去,一只手掐著腰,一只手撐著鋤柄看著那路恨恨道:門前的路太彎了。
修路的想法像瘋狂的狗尾巴草在父親的腦袋里扎了根,發(fā)了芽,開了花。終于有一天,黃沙和著水泥鋪滿了整條石子彎路。
彎路變直的那一天,雨不急不慢地下著,父親沒有打傘,任雨絲落在肩頭上,藏在發(fā)絲間,扛著鋤頭,一步步地走在筆直的水泥路上,似乎在欣賞件藝術(shù)品??熳叩郊议T口,父親習慣性地放下鋤頭在路上劃了兩下,倏地意識到什么:腳下的路是水泥路,不是石子彎路,禁不起劃!父親微微皺了皺眉,看著那深灰色的天空與水泥路漸融為一體,眉心突然擰成了“川”字。那鋤頭就那樣擺在那里,放也不是,磕也不是。父親看上去像個迷茫的孩子站在那里,有些不知所措。
起風了,被雨淋濕的衣衫隨風鼓起,父親像一只起帆的船孤獨地佇立在天地之間。他似乎不知道怎么在這條筆直的水泥路上邁腳呢!
學(xué)校:江蘇盱眙縣第一中學(xué)
導(dǎo)師:劉 鋒
點評:這是一篇講彎路與人生的短文,與眾多說理文不同的是,它形象地表現(xiàn)了村居和民俗。狗尾巴草、黃泥巴路、扛著鋤頭去勞作的父親,共同構(gòu)成了生動的農(nóng)村畫面,而修路對村子的改變,也折射了社會的變遷對民風的影響,木訥樸實的人是不是會變得圓滑世故,或者懂得與時俱進,也成為了農(nóng)村人的困境。(本文獲第十六屆新世紀杯全國中學(xué)生作文大賽一等獎)endprint